杜云鹏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股骨头坏死属于骨关节性疾病,出现这类疾病的原因较为复发,包括骨关节创伤、风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病症表现为腰部、臀部、腹股沟等部位存在持续性以及间接性的疼痛,还会导致患者下肢无力,进而出现行动功能障碍问题,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很可能永久丧失行动能力,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股骨头坏死应当得到重视,找到这类疾病有效的诊断方法[1-2]。本次抽取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展开研究,综合分析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取材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这个时间段,总计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患者入院后分别接受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查阅与研究选取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资料,将CT检查结果记为对照组,磁共振检查结果记为观察组,其中男性、女性患者之比为23∶17,患者年龄的最大值为68岁,年龄最小值为35岁,年龄平均值为46.8岁,患者的病程都位于3个月以上、44个月以下,病程的平均值为21.3个月。
1.2 方法:研究选取患者入院后接受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CT检查选用飞利浦64排CT,让患者仰卧与病床上,将检测仪器的层厚调整为10 mm,层间距调整在10 mm以上、13 mm以下,使用薄层扫描以及加层扫描扫查患者的病灶部位。检查结束后对患者开展磁共振检查,检测仪器选用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T磁共振扫描仪,磁体为永磁体,2D模式下的最小层厚调整为2 mm,3D模式下的最小层厚调整为0.5 mm,调整完成后扫查患者的病灶部位。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中与患者相关的各项资料都借助SPSS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的方法进行表示,选择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的方法进行表示,选择卡方进行检验,其中P<0.05则证明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选取患者的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其中38例为股骨头坏死,包含Ⅰ期患者11例,磁共振表现为双线征;Ⅱ期患者16例,磁共振表现为T1以及T2加权图像中显示高信号;Ⅲ期患者8例,磁共振表现为T1加权图像低信号、T2加权图像高信号;Ⅳ期患者3例,磁共振表现为T1以及T2加权图像低信号。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95.00%;CT检查结果显示其中31例患者为股骨头坏死,包含Ⅰ期患者10例,CT表现为骨小梁发生变形;Ⅱ期患者14例,CT表现为骨板壳发生中断,骨质出现明显增生;Ⅲ期患者6例,CT表现为股骨头骨质破损;Ⅳ期患者1例,CT表现为关节面塌陷,在总选取患者中占据比例为77.50%,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χ2=11.082,P=0.002)。
股骨头坏死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这类疾病引发剧烈的疼痛感,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行动功能障碍问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没有及时接受救治,随着病灶部位的扩大,患者很有可能永久丧失行动能力,因此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准确的病情诊断能够为患者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从而降低股骨头坏死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
股骨头坏死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这两种诊断方法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磁共振检查能够形成立体图像,而且成像分辨率较高,应用到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能够将病灶部位的全部情况直观反映出现,方便医师进行病情分析。除此之外,磁共振检查选用电磁波进行病情诊断,电磁波基本没有辐射,因此磁共振检查对人体的伤害较小,具有跟高的安全性,而且磁共振检查不会受到扫描的限制,可以任意角度成像,能够发现细小病变以及其解剖信息[5]。磁共振检查借助生化信息进行病情诊断,在伴有关节腔积液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检查。
本次抽取部分患者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38例患者的磁共振检查结果与患者病情相符,只有31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病情相符,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检查,为患者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应用价值显著,应当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