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敏
(鞍山市中医院电诊科,辽宁 鞍山 114000)
子宫角部妊娠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主要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与输卵管交界处的子宫宫角处着床[1],由于胚囊周围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如果发生破裂,十分容易引起孕妇出血性休克。子宫角部妊娠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的难度较大,本研究旨在分析经阴道彩超对子宫角部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疑似子宫角部妊娠患者52例,年龄24~30岁,平均(25.27±5.14)岁,停经时间41~72 d,平均(54.13±7.35)d,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2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史,所有患者的尿或血HCG检查呈阳性,17例为经产妇,5例有异位妊娠史。
1.2 方法:使用西门子A-cuson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7.5~10 MHz。患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嘱患者屏住呼吸以避免伪像,将套有无菌避孕套并涂有耦合剂的探头由阴道穹隆部送入,旋转探头作多向、多方位扫查,探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区、髂窝等部位,检查包块、积液等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多切面观察宫角处包块的血流信号。
手术诊断子宫角部妊娠45例,非子宫角部妊娠7例,以手术诊断为金标准,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角部妊娠42例,非子宫角部妊娠10例,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角部妊娠的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28.6%,误诊率为71.4%,漏诊率为17.8%,符合率为75.0%。
子宫角部妊娠属于发病率很低的妇科急腹症,占全部异位妊娠的2%~4%[2],虽然子宫角部妊娠属于宫腔内妊娠范畴,而不属于异位妊娠,然而由于孕囊种植处血管分布密集,并且宫角部肌层组织比较薄,容易发生破裂,导致孕妇出血性休克。而即使孕妇能够达到自然分娩的结局,也会出现胎盘不易剥离,清宫困难以及产褥期宫腔感染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危害很大[3]。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处理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子宫角部妊娠的典型超声表现为子宫不对称性增大,一侧宫角向外膨隆,宫角内可见妊娠囊,周围有变薄的肌层包绕,彩色多普勒显示有血流信号[4]。主要分为胚囊型宫角妊娠与不均质包块型宫角妊娠,前者子宫正常或稍增大,横切时可见一侧宫角膨隆,妊娠囊与子宫内膜延续,妊娠囊外侧包绕着较薄的完整肌层,内部无回声,个别可见卵黄囊或胎芽胎血管搏动,妊娠囊周边有滋养血流信号;而后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子宫不规则增大,不均质包块的直径>2 cm,边界不清,回声杂乱,以低回声、无回声为主,包块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5]。在超声诊断子宫角部妊娠时,应注意以下3点:①纵切子宫无法发现宫内妊娠囊,要注意观察横切子宫的宫角形态;②注意观察妊娠囊的位置;③对于子宫角部妊娠破裂、流产形成的包块,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包块周边环绕丰富的血流信号。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诊断子宫角部妊娠45例,非子宫角部妊娠7例,以手术诊断为金标准,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角部妊娠的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28.6%,误诊率为71.4%,漏诊率为17.8%,符合率为75.0%。
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角部妊娠容易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需要注意对二者进行鉴别。有学者提出孕囊或包块周边有无包绕肌层是鉴别子宫角部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要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一般无肌层包绕,少数会有很薄的肌层包绕,但不连续[6]。有研究表示,妊娠孕囊或包块周围肌层厚度<0.8 cm对于子宫角部妊娠具有诊断意义[7]。对于早孕患者不能过早下定论,要动态观察孕囊的位置。本组有3例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经超声随访1~2周后符合子宫角部妊娠的典型超声特征。
综上,经阴道彩超检查无创、省时、费用低,对子宫角部妊娠的敏感度与准确性较高,是诊断子宫角部妊娠的一种可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