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帆
(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乳腺癌属于严重威胁到女性身体健康的一类非常多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占7%~10%,现在关于乳腺癌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中主要为40~60岁女性,影响到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临床中治疗乳腺癌疾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并且辅助全身性治疗,能够减少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限,乳腺癌是因为手术中切除神经、腋下淋巴结清扫,部分患者出现腋下淋巴结回流受阻,有的切除组织比较广泛,产生的创伤比较大,非常容易引发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造成肌力下降,肩关节活动受限等,所以术后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非常关键[1-2]。本文选取我科在以往两年之内所接诊的乳腺癌手术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接诊的乳腺癌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100例患者全部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中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45.4±1.3)岁,其中已婚患者96例,未婚患者4例;根据术后护理措施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研究组和试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研究组5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当天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主要是防治患肢淋巴水肿,上肢水肿和淋巴管受到破坏和腋静脉回流受阻相关,为了缓解和预防水肿的出现,不会产生进一步损伤,选取软枕将患者患肢适当的垫高,保持轻度的弯曲状态,避免外展,亦不可夹紧患肢,依照功能位进行放松自然摆放,尽可能的避免患肢长时间受压,减轻对患肢血运的影响;手术之后6 h按摩患者肢体,采取由远端到近端的原则开展环形按摩;使用健侧拇指以及食指顺着患肢淋巴走向,从下到上,从外到内慢慢对捏,加快淋巴液回流;严禁在患者患肢上注射、抽血、量血压以及输液,为了避免患肢肿胀,指导患者不可以拿重物,不可以配戴首饰与手表,不可以应用强力洗涤剂[3]。功能锻炼:上肢活动受限和手术之后的瘢痕牵拉密切相关,为了加快上肢恢复,使患者及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手术之后当天开展功能锻炼,遵照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依照患者的身体实际情况制定锻炼方案,手术之后当天,指导患者进行简单指掌关节运动,包括转手腕与握拳等,手腕要内旋、外旋;握拳要注意力度。平躺进行脚腕运动及呼吸抬腿运动,脚腕要内旋、外旋,足背要进行伸平及回勾活动;抬腿运动可用一侧脚跟尽力触碰对侧膝盖,每天2次,每次5 min。手术之后第二天增加屈肘运动,每天5次,每次3 min,慢慢加大运动力度,促进淋巴回流;手术之后3~5 d,指导患者进行手掌上举练习,每天5次,每次3 min;手术之后5~7 d,指导患者进行手指爬墙运动,每天5次,每次3 min;手术之后7~9 d,指导患者做梳头练习,每天5次,每次3 min;在拆线之后进行肩关节运动,包括肩关节划拳、旋转以及伸展等,特殊情况需遵医嘱[4]。试验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传统术后护理措施:为其开展集体讲解,指导患者开展自我锻炼,手术之后3~5 d保持患肢制动,3~5 d后实施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的出现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选取SPSS15.0统计软件加以计算,其中计量数据采取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表示,计算得出的P>0.05表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计算得出的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之后,在1年后随诊,患肢水肿和功能障碍的出现概率分别为2%、8%,均低于试验对照组5%、1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乳腺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手术损伤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为患者生活造成不便,包括吃饭、沐浴以及穿衣等,影响到其生活质量,通常认为,虽然手术自身是引发上述情况的主要因素,但是合理的康复护理是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及早回归社会的有效方法,乳腺癌的治疗属于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医护工作者较高的治疗水平与护理水平,为患者开展系统化的康复指导[5]。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之后,患肢水肿和功能障碍的出现概率显著低于试验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后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能够加快恢复患者患肢功能,缓解患者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