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1-07 05:12乔艳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乔艳春

(辽宁省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病因主要与肥胖、遗传、年龄、药物等因素有关,并且发病率与血压水平会随年龄不断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且多肥胖,患高血压概率更高。高血压病程较长,对患者危害较大,容易导致脑卒中等疾病发生,因此了解颈动脉内膜损伤情况,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通过分析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123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男76例,女47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为(56.76±7.43)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46±1.34)年。选择同期12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74例,女48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为(55.42±7.81)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仪器:使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SONOSS 5500),由临床检查经验丰富的专业彩超医师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将颈部充分暴露,按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顺序进行扫描检查。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检查情况。粥样斑块判定标准:内膜增厚且突入管腔,IMT≥1.2 mm,则表示粥样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颈动脉IMT对比:观察组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IMT分别为(0.87±0.17)mm、(0.81±0.12)mm、(0.83±0.18)mm、(0.79±0.23)mm;对照组分别为(0.62±0.17)mm、(0.71±0.13)mm、(0.59±0.11)mm、(0.68±0.14)mm。观察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粥样斑块检查情况对比:观察组粥样斑块检查出76例,检出率61.79%,对照组斑块4例,检出率3.28%,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83,P=0.000)。

3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常见、多发表现,多与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肪代谢紊乱有关。有相关资料表示,动脉硬化较早发生于颈动脉,因此颈动脉硬化、内膜损伤情况可反映出全身血管发展趋势,可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指标,对临床诊断并尽早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指导作用[2]。

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血压较高,血管壁受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血管紧张素大量释放,造成内皮细胞严重损伤,其产生血栓素与前列腺素使血小板聚集黏附于血管壁上,进而形成粥样斑块[3]。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彩超检查,并观察分析两组颈动脉变化情况,发现观察组颈动脉IMT对比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粥样斑块与高血压二者有紧密联系。近年来临床将MRI应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率较为精准,但设备昂贵,花费较高,而彩超操作简便,费用经济,基层临床仍将彩超作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检查方式,颈动脉位置较浅,彩超成像清晰,可直观反映出颈动脉变化情况,诊断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突出优势[4-9]。

综上所述,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显著,重复性较好,可反映出颈动脉内膜受损情况,斑块检出率较准确,对临床诊断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