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孙晨旭
(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 东港 118300)
膀胱癌(Invasive bladder cancer,IBC)发生在膀胱黏膜上,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1]。IBC的临床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等。膀胱的黏膜上皮细胞称作尿路上皮细胞,由它生成的癌就称作尿路上皮癌,占到了所有IBC的90%~95%[2],是最常见的一类IBC。临床上将IBC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种类型,浸润性IBC大约占20%,转移率较高[3];非浸润性IBC根据病理分期可分为Ta、T1和Tis三个分期。此次研究将78例IBC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非手术治疗和尿道膀胱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s,TURBT)结合放化疗治疗,分析TURBT治疗IBC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IBC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被确诊为原发性IBC的患者;②均属于非浸润性IBC,且未发生扩散转移,无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③临床评估生存期>3个月者;④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的肝肾疾病;②有白血病等系统性疾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6~71岁,平均(52.17±1.39)岁,体质量50.20~89.41 kg,平均(67.12±2.08)kg,肿瘤直径1~5 mm,平均(2.53±0.21)mm,病理分期Ta期11例,T1期18例,Tis期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37~72岁,平均(52.08±1.25)岁,体质量51.31~89.45 kg,平均(66.72±1.96)kg,肿瘤直径1~6 mm,平均(2.62±0.30)mm,病理分期Ta期13例,T1期16例,Tis期10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等一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保留膀胱全身放、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保留整个膀胱,通过全身放疗、化疗对病灶进行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对化学治疗较为敏感,可利用全身化疗杀灭微小病灶。化疗能使肿瘤减慢生长甚至缩小、消退。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转移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TURBT进行治疗。选择全麻或局部麻醉。使用电切镜切除膀胱肿瘤细胞,电切时可根据切除部位进行体位调整。开始检查和行中叶位切除时,采取头高脚低位,手术台置于低位,侧叶切除时手术台应升高,使可做平行切除。电切镜频率为100~300万次/秒,常用电圈直径0.25~0.3 mm。术后使用4%葡萄糖溶液作为冲洗液洗出组织碎片。术后留置导尿管,并进行常规放疗、化疗。
1.3 观察指标: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转移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3年内的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统计腹痛、血块积存、尿液外渗3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患者随访3年,统计3年内每年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对结果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和(±s)表示,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转移情况的比较:3个月后,研究组转移率为17.95%(7/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0%(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研究组腹痛患者5例,占12.82%,血块积存患者为2例,占5.13%,尿液外渗患者3例,占7.69%;对照组腹痛患者12例,占30.77%,血块积存患者为0例,占0.00%,尿液外渗患者6例,占15.38%。可以看出,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64%(10/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复发率的比较:1年内,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2.82%(5/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7%(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研究组的复发率为20.51%(8/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2%(1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研究组的复发率为28.21%(1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97%(2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BC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混合、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形成的过程,异常基因型的积累加上外在环境的作用最终导致恶性表型的出现[4]。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病毒或某些化学致癌物作用于人体,使原癌基因激活成癌基因,抑癌基因失活而致癌。IBC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我国,男性IBC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5]。
TURBT适用于浅表性IBC,或者膀胱肿瘤的原位癌范围直径在5 mm以下,外向性癌和内翻乳头状癌直径在5 cm以下,浸润性癌病理分期在低级别时期的IBC患者。此次研究显示,1个月后,研究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TURBT可降低IBC患者前期转移率。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TURBT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3年内,每年研究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TURBT治疗IBC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明显降低了复发率,远期疗效较好。综上所述,TURBT治疗IBC可有效降低转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后期效果明显,明显降低了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