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房颤的预防及护理

2019-01-07 03:39:40王长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诱因维持性房颤

王长梅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透析,辽宁 大连 116033)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律失常较常见,其中,又以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最高[1]。调查显示[2],血液透析患者的房颤发生率高达7.14%,尤其在透析3~4 h后。临床上,除了积极开展治疗工作之外,还应加强护理干预,及时控制房颤,减少发作频率。本研究选取病例详细论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房颤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即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研究对象为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A组28例和B组29例。A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2.53±3.41)岁;B组男、女比例15∶14,年龄最小者51岁,年龄最大者75岁,年龄均值(63.28±3.19)岁。两组之间基础病历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 方法:A组采用常规护理,关注患者的透析过程,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B组实施综合护理,预防房颤。具体如下:①预防房颤: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透析方案,把透析、血滤次数确定下来。评估患者体质量,设置超滤量。倘若透析前已发生房颤,加强控制,待心律规则后,再次进行血液透析,以免房颤加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生房颤,及时处理,对透析方案作出科学调整。定期抽血检查电解质,进行针对性预防,规避高血钾症。②消除房颤诱因:倘若透析不充分,发生低血压、脱水情况,都会诱发房颤。护理期间,减少水钠摄入,调整透析方案,让患者摄入促红细胞生长素、蔗糖铁、叶酸等,以免发生贫血。部分患者在透析期间容易发生低血压,吸入3~5 mL/min氧气,在透析期间,静脉推注50%葡萄糖。③观察透析过程: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倘若发生房颤,预先对透析血流量进行控制,暂停超滤,吸入氧气。依据房颤诱因,进行针对性护理。④心理护理:由于对血液透析、房颤诱因缺乏认识,并发房颤时,患者难免感到焦虑、抑郁,护理人员应主动安慰患者,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原理、房颤诱因等,使其增加对该病的认识,积极配合维持性血液透析工作。⑤健康宣教:护理期间,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减少高钾食物摄入,监测患者有无高血钾症状,及时干预。告知患者适当控制饮水量,定时称重,确保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不超过干体质量的4%~5%,透析后注意休息,预防房颤。

1.3 观察指标:①房颤发生、转归率:房颤发生率=房颤发生例数/总例数×100%;转归率=转归例数/总例数×100%。②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SAS分界值50分,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SDS分界值53分,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以上。分值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在SPSS23.0统计学软件录入实验数据。发生、转归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SAS、SDS评分作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如果P值<0.05,提示数据之间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房颤发生及转归比较:B组29例患者中,2例发生房颤,发生率为6.90%,这2例患者全部转归,转归率为100%;A组28例患者中,8例发生房颤,发生率为28.57%,8例患者中,仅有1例转归,转归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χ2=4.626、5.833,P=0.031、0.015)。

2.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干预前,A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6.32±1.06)分和(57.45±1.13)分,B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6.29±1.08)分和(57.41±1.14)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0.106、0.133;P=0.458、0.447);干预后,A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2.32±1.34)分和(53.29±1.77)分,B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8.15±1.07)分和(49.12±1.03)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12.954、10.820;P=0.000)。

3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指的是利用血液、腹膜透析挽救患者生命,其在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的尿毒症中应用普遍[4]。尽管该方式能够使部分尿毒症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但其不能够对正常肾脏代谢、内分泌功能进行替代。又因血液透析仅能够清除尿素、肌、肝等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故而,患者经长期、反复透析,很容易出现系列维持性透析并发症。房颤便是其中一种[5-6]。在房颤中,持续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临床上,应加强护理和预防。

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除了预防房颤、消除房颤诱因之外,还包括透析过程观察、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护理内容,其从多个方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进行干预,使房颤发生率明显降低,转归率较之前有所升高。除此之外,在该过程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缓解。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房颤发生率为6.90%,显著低于A组的28.57%,B组的转归率为100%,明显高于A组的12.5%;B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也比A组低,比较两组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项护理工作非常有效,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房颤发生率明显降低,转归效果好,并且有效克服了患者在透析期间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预防房颤,对患者的病情转归非常有帮助,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说明该护理模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然而,本研究病例资料有限,以至于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后续将搜集更多资料,再次开展研究。

猜你喜欢
诱因维持性房颤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2:50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8
预防房颤有九“招”
大众健康(2017年8期)2017-08-23 21:18:22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0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