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莲竹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据悉,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多达1.1亿,国民患病率逼近12%,属于全球当之无愧的“糖尿病大国”,该病自身并不可怕,但随着病情进展,加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常导致眼、肾、血管及神经慢性损害,影响生活质量[1-2]。糖尿病作为退行性病变,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患者多有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无力等症状,需及时予以对症治疗,以控制血糖,缓解病痛。临床护理作为医疗服务重要内容,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健康水平及就医体验,常规护理仅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护士谨遵医嘱指导患者就诊,虽可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但缺乏护患沟通,影响患者就诊积极性。我院全体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主动与患者沟通,巧用沟通技巧,以提高患者遵医性,增强治疗效果,减轻医患负担。本文旨在分析护患沟通的应用价值。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4)。本研究经院领导及内分泌科医护人员共同审核通过,所有参选对象均签署《病人知情同意书》,排除遵医性差及无法自行完成调查问卷者。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2-78岁,平均(70.6±2.3)岁。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1-80岁,平均(70.4±2.4)岁。两组病例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临床护理,①入院护理,分发入院须知及健康手册,普及疾病知识。②评估病情,建立档案,记录入院时间、主诉、病史、临床表现,定时监测血糖,进行体格检查,动态监控患者病情。③病情观察,询问饮食习惯、有无低血糖表现及慢性并发症(血管、神经系统异常)。④症状护理,加强口腔、呼吸道、皮肤及阴部清洁,注意保护足部,保持趾间清洁干燥,定时修剪指甲。⑤生活护理,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老年人以散步为宜。⑥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设计进餐标准,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进食,酌情加餐。⑦用药指导,告知药物功效,观察用药反应,监测肝脏功能。
研究组加入护患沟通,①个人仪表,按规定着装,调整个人仪容、姿态、卫生,操作时快准稳,以消除患者疑虑。②微笑接诊,观察患者病情及精神状态,询问家属患者临床表现及喜好,给予情志护理,老年患者多担忧预后及医疗费用,告知护理功效,组织病友会,由出院患者讲述自身经历,提高患者认知度,同时告知医保补助可减少医疗费用,以减少其精神压力。③病房探视,主动与患者沟通,以患者喜好为切入点,认真倾听其主诉,切实满足其合理需求,交谈时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姿势及语言性行为,忌打断患者话语;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简单讲解,保证其知情权,减少患者抵触情绪;传授情绪调节技巧,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合理安排探视时间,借助家属力量准确把握患者需求,完善护理措施。④睡前护理,协助患者洗漱如厕,为其按摩肢体的同时耐心为其解决当天出现的医疗问题,给予鼓励性话语,交谈时用语简单通俗规范,尽可能放缓语速,让患者领会护理服务的意义。此外,加大夜间巡查,主动协助患者如厕,躁动者加防护栏,保证地面清洁干燥,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调整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①护患冲突发生率。②患者负性心理,以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为评定标准[3](严重焦虑>29分、明显焦虑22~29分、焦虑14~21分、可能焦虑7~13分、无焦虑<7分;严重抑郁>35分,中度抑郁21~35分、轻度抑郁8~21分、无抑郁症状<8分)。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患冲突发生率:研究组护患冲突发生率2.3%(1/44)低于对照组13.6%(6/44),差异显著(χ2=3.880,P=0.049)。
2.2 负性心理:干预前,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25.3±1.4)分、(24.9±2.6)分与对照组(25.2±1.6)分、(25.1±2.7)分相比无明显差异(t=0.308,P=0.379;t=0.350,P=0.364);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评分(5.7±1.2)分、(6.2±0.8)分均低于对照组(12.3±1.6)分、(10.3±1.2)分,差异显著(t=21.640,P=0.000;t=18.642,P=0.000)。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及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双方通过沟通交流可达成思想及感情上的一致,建立良好关系,借助有效沟通,促使生活更加和谐。护患沟通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良好护患沟通不仅能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同时利于培养护士主动服务意识,让患者在就诊时感受到关怀、体贴及尊重,以便其更好地控制个人情感,驾驭自身行为,营造良好心理状态,以减少抵触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实践证实,研究组护患冲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即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服务时加入护患沟通,借助端庄的仪表、亲和的态度、专业的医疗操作及沟通技巧可帮助患者打开心扉,缓解负面情绪,在获取信任的同时,可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就医体验。刘延华[4]于研究中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长期忍受病痛加之身体功能退化,易合并并发症,入院治疗时多较为抵触,实施护患沟通干预不仅能优化护患关系,还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具有借鉴意义。笔者坚持患者主体地位,尊重其个体差异,从老年患者所需所求出发开展护患沟通工作,巧用沟通技巧(语言、动作、眼神),微笑服务,消除患者生疏紧张感,借助家属力量,紧抓沟通时机,充分了解其心理状态,通过交谈给予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并在交流中纠正其不良习惯,培养保健意识,传授血糖监测技巧,便于其自行监控,以获取最佳治疗效果。此外,多数学者于研究中证实护患沟通可提高患者遵医性及护理满意度,护士可根据患者病情、家境、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科学调整沟通方案,以切实发挥其优势,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到临床护理服务中,提高护理质量[5-6]。总之,护患沟通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