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丽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妇产科,辽宁 鞍山 114100)
产后出血是指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剖宫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 mL。产后大量出血会使产妇血压骤降,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有流行性病学研究显示[1],80%以上的产后出血出现在胎儿娩出后2 h内,产妇出血后会出现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失血性休克等众多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有研究显示[2],在我国约45%的死亡产妇死于产后出血。因此深入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和高危因素,发现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改善产妇出血预后的关键。笔者通过对我科54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分析,找出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总结产后出血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分娩的10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妇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26.41±6.34岁;孕周31~43周,平均孕周(37.13±4.23)周;初产妇563例(54.4%),经产妇471例(45.6%);经阴道分娩611例(59.1%),剖宫产423例(40.9%);有流产病史者183例(17.7%)。54例产妇分娩后出现出血,其中产妇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27.51±5.63)岁;孕周32~43周,平均孕周(36.54±4.17)周;初产妇22例(40.7%),经产妇32例(59.3%);经阴道分娩28例(51.9%),剖宫产26例(61.1%);有流产病史者19例(35.2%)。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4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详细记录临床治疗措施及预后,寻求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1 产后出血病因分析:54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中宫缩乏力出血35例(64.8%),胎盘因素出血11例(20.4%),软产道损伤出血8例(14.8%),无血液因素导致的出血患者。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导致的出血患者。
2.2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2.2.1 产次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初产妇产后出血22例,占563例初产妇的3.9%;经产妇产后出血32例,占471例经产妇的6.8%。经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初产妇(P<0.05)。
2.2.2 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28例,占611例阴道分娩产妇的4.6%;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26例,占423例剖宫产产妇的6.1%。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剖宫产产妇(P<0.05)。
2.2.3 流产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有流产史的产后出血产妇19例,占183例有流产史产妇的10.4%;无流产史的产后出血产妇35例,占851例无流产史产妇的4.1%。有流产史的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的产妇(P<0.05)。
宫缩乏力是产妇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本研究中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占总人数的64.8%,与众多临床研究相一致[3-4]。导致宫缩乏力的因素比较多,如产妇精神高度紧张,各种原因导致的产程延长,产妇体力过度消耗,生产过程中镇静和麻醉药物过量应用,巨大儿,多胎妊娠等。产妇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贫血、糖尿病、子宫肌瘤等也是造成宫缩乏力的常见原因。为减少宫缩乏力造成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应做好产前检查,与产妇充分进行心理沟通,减少产妇的紧张情绪。生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程,合理应用镇静和麻醉药物,出现宫缩乏力后要及时应用促进宫缩的药物,出血严重者可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或者缝合止血。另外,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产妇凝血功能障碍也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本研究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占总出血人数的20.4%,但有研究显示[5],近年来,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产妇比例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经产妇。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助产器械,胎盘未剥离前,不要按摩子宫,避免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要观察胎盘的完整性及有无软产道损伤,检查子宫的节律收缩情况。
虽然剖宫产能解决难产问题,但由明学等[6]研究发现,剖宫产是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本组研究中,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4.6%)低于剖宫产产妇(6.1%),这可能与剖宫产过程中切断子宫纤维,导致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影响子宫收缩有关。因此,要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告知产妇阴道分娩的优点,鼓励产妇经阴道分娩。经产妇和多次人工流产的产妇,其子宫黏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要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减少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但也与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多次生产、剖宫产和流产病史能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合理避孕,避免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的发生,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合并症,严密观察产程,合理用药,一旦出现产后出血,要及时找到病因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