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梅
(海城市腾鳌中心卫生院,辽宁 海城 114225)
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临床中年轻群体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在不断升高,高血压与高血脂就是目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且由于疾病的性质导致临床中经常能够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出现高血压和高血脂,因此难以做出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本次研究就对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详细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共计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检查所有患者均存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表现,并且将存在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不全以及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不纳入实验之中。观察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4.15±5.01)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98±1.36)年;对照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6.12±4.98)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02±1.48)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起始服用剂量为每次5mg,每天服用一次,服用剂量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调整,使药物实现最佳效果,但每日最大剂量必须保证在10 mg以内;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每次服用10 mg,每天服用1次。两组患者进行1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检查结果,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详细标准如下:①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且相关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压水平与血脂水平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是其改善效果不及显效,尚未回到正常水平,临床症状同样有所改善但并改善效果不如显效;③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压水平与血脂水平并无明显改变,其他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同,甚至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10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患者66例,占比66%,有效患者25例,占比25%,无效患者9例,占比9%,治疗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10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患者45例,占比45%,有效患者30例,占比30%,无效患者25例,占比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χ2=9.072,P=0.00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并且伴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临床中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高血脂和高血压都是严重威胁人体心血管体统健康的临床疾病,同时也是临床中老年慢性疾病的重点防治对象,其疾病的发展往往会诱发患者出现例如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极难治愈,往往导致患者致残致死[2]。
氨氯地平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降压药物,是一种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该药物通过舒张人体冠状动脉以及全身的血管,阻断钙离子的通道,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以实现避免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控制血压的目的,相比与其他降压药物,该药物的降压效果平稳、峰谷值差别不大,并且没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则是一种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合成路径,也就是抑制肝脏中HMG-CoA还原酶与胆固醇的合成来实现降低人体体内的血浆胆固醇以及脂蛋白水平,并且通过增加人体细胞表面的LDL受体数来增强人体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以及分解代谢,从而能够有效地对血脂水平进行控制[3]。阿托伐他汀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氨氯地平降低患者地血压水平,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在保证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有效地对患者地血脂水平进行了控制,避免了因为高血压与高血脂互相影响,导致治疗效果降低。在本次研究中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1%,而对照组单纯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其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意义。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能够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进行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