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兵
(辽宁省彰武县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阜新 123200)
胃溃疡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胃部黏膜修复与防预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后即诱发胃溃疡,主要以胃黏膜受到侵袭为主要表现。同时该疾病易合并胃出血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黑便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若病情严重可诱发胃穿孔或油门阻塞等并发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故在发病后及时予以治疗对维护患者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的临床价值,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72例,遵照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n=36)与对比组(n=36),研究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6.50±19.50)岁;对比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7.50±19.50)岁;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比较价值。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施以酸碱平衡纠正、胃黏膜保护等基础治疗,对比组接受单一奥美拉唑(生产厂家: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39)治疗,服用剂量:20毫克/次,服用频率:2次/天;研究组接受铝碳酸镁(生产厂家:南通久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95)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服用剂量:100毫克/次,服用频率:1次/天;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并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病情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便于后续比较研究。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予以比较分析。显效、好转、无效三项为治疗有效率基本评判指标,其中显效为经治疗后患者胃溃疡面积缩减多于60%,且无出血症状,好转为经治疗后患者胃溃疡面积缩减多于40%,亦无出血症状,无效为患者胃溃疡面积缩减少于30%,依旧存在胃出血等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2];不良反应含括:口干、大便次数增多、恶心呕吐、眩晕等。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情况比较:研究组(n=36),显效19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33例,占比91.67%;对比组(n=36),显效14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26例,占比72.22%;(χ2=4.600,P=0.032),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研究组(n=36),口干3例、大便次数增多2例、恶心呕吐1例、眩晕1例,共7例,占比19.44%;对比组(n=36),口干2例、大便次数增多2例、恶心呕吐3例、眩晕2例,共9例,占比25.00%;(χ2=0.321,P=0.571),经组间比较显示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胃溃疡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且伴随近几年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变化,使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态势,该疾病好发于中年群体,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其中遗传、饮食、感染及长时间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及阿司匹林等因素均可诱发胃溃疡,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出现胀痛、烧灼疼痛及隐痛等,餐后1~2 h内为高发期。胃出血属于胃溃疡主要并发症,临床治疗后其预后并无明显改善,易发展为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胃溃疡合并胃出血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以提高胃黏膜抵抗力为治疗目的。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通过抑制胃黏膜酶活性以发挥作用,进而将患者胃部胃酸分泌量调整至平衡状态,且该药物具备药效时间长等优点,可避免胃黏膜或食管因胃酸再次受到损伤,同时降低其损伤程度,促使胃黏膜自行愈合[3]。铝碳酸镁可对人体胃部胃酸产生中和作用,在疾病疾病治疗中具有辅助价值。患者患胃溃疡且出现出血症状后,一般均因其溃疡面开裂所导致,只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即可对其病情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病情发展。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相较对比组实施单一奥美拉唑治疗而言更具优势性,且结果中治疗有效率相关数据对比均具有比价价值。
综上所述,将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运用于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治疗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障治疗安全性,故可广泛运用于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