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分析

2019-01-07 03:39:40解艳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3期
关键词:脓性上颌鼻窦炎

王 俭 解艳艳

(1松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吉林 松原 138000;2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校医院眼耳鼻喉科,吉林 长春 130012)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属耳鼻喉科高发疾病类型之一,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头痛、流涕、嗅觉降低等不适症,发病机制复杂,与患者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关联密切,包括感染、炎症、环境污染、遗传等,严重影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为了促进患者恢复,探讨更加高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展开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1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6例。观察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14~76岁,平均(43.39±6.67)岁;病程4个月~25年,平均(2.58±0.43)年。对照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13~78岁,平均(43.47±6.81)岁;病程6个月~26年,平均(2.39±0.54)年。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冠状位CT扫描及鼻窦内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②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涕、鼻塞、鼻道脓性分泌物、头痛、鼻腔存在荔枝样增生组织等不适症;③临床资料完整;④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合并其他心肺及功能障碍疾病;③手术禁忌证;④恶性肿瘤;⑤妊娠及哺乳期病例。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P值均>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入路,从口腔尖牙嵴到第二双尖牙处行2 cm长横切口,切开骨膜、黏膜,抵达骨质,凿开上颌窦前壁处,使窦腔充分暴露于术野下,吸除分泌物、脓血,游离坏死黏膜。

观察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前给予患者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2 d后采用美敦力动力系统,硬内镜设置0、30°、70°,方法如下,术中患者取仰卧位,没常规消毒扑巾,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相适宜的麻醉方式,包括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Messerklinger[2]术式,切除钩突,使前组筛窦开放,适度扩大额窦、上颌窦口、蝶窦处自然切口,避免骨质外露,保留中鼻甲,尽量清除窦内病变息肉、黏膜、脓性物等,保护窦腔黏膜层,对于轻度黏膜水肿类中鼻甲患者可暂不作游离处理,严重病变中鼻甲患者可行部分游离,但需保留中鼻甲基板。术后给予患者1 d止血剂和3 d抗感染治疗,术后1周给予患者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防止鼻腔内黏稠分泌物滞留、鼻腔干燥,常规护理直至术腔黏膜恢复正常。随访1年。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及时分离鼻腔粘连,清理术腔内干痂;术后1~6个月,每个月复查1次,及时清理残留息肉和术腔囊泡,半年后每隔3个月来院复诊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随访1年,以鼻内镜Lund-Kennedy量表为依据判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①治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鼻内镜结果表明窦口开放性良好,且窦腔无脓性分泌物,窦腔黏膜上皮化,量表评分0分,嗅觉恢复满意;②好转:患者各项临床体征及症状均明显好转,鼻内镜检查结果表明窦腔内出现部分水肿,存在微量脓性分泌物,窦腔中已形成肥厚肉芽组织,量表评分1~4分,嗅觉得到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后经鼻内镜检查发现患者窦腔粘连,有息肉形成,窦口开放性不良,存在脓性分泌物,量表评分5分,病情无改善或存在加重趋势,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23.0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34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91.07%(51/56);对照组患者治愈22例,好转例20,无效14例,治疗有效率75.00%(42/56)。组间数据比较(χ2=5.134,P=0.023)。

3 讨 论

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单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极易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50%~80%,远期疗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3]。随着鼻内镜手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鼻内镜在耳鼻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既往经验表明,传统手术治疗方案在操作期间具有视野模糊、术中出血量高等缺陷,极易对窦腔黏膜组织造成损伤,疗效有限[4]。临床实践证明,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下述优点:①术野宽阔、清晰,照明条件优良,可有效减少手术操作盲目性,为手术准确实施创造有利条件;②减少对窦腔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操作精准性,减少术中出血量;③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可较好地保留鼻腔黏膜、鼻窦,有助于患者术后鼻窦快速通气恢复。为了进一步保证手术效果,医师必须全面了解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病灶及其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结合患者实际病况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5]。另据相关报道显示,与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方式相比较,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病例能够有效提高术野清晰度,促使医师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病变黏膜、息肉组织,降低骨质暴露风险,减少手术对病灶临近黏膜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游离操作准确性,治愈效果优良[6]。与上述分析相同,经本文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07%(51/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42/56)(P<0.05),显示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体征和症状,促使窦腔黏膜上皮化,促进嗅觉恢复正常,预后效果优良。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方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能够效改善患者流涕、鼻塞、鼻道脓性分泌物等临床不适症,具有术野清晰、疗效显著等优势,因此具有值得临床应有与推广的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脓性上颌鼻窦炎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0
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的感染因素及病原体分布
当代医学(2021年2期)2021-04-04 04:18:07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20:07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其咳嗽、咳痰有何特点?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