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分析

2019-01-07 03:39:40牟宗超邵晓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3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

牟宗超 邵晓林

(1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2沈阳242医院,辽宁 沈阳 110168)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重性精神病,青壮年是精神分裂症的多发群体,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症状综合征,涉及多方面功能障碍,当下无完全有效的治疗,完全根治的概率低且病情易反复。出现病后抑郁的精神分裂患者会产生强烈的自伤行为,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戕行为,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负担,且不利于患者康复以及后期融入社会生活。因此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心理干预等,有助于患者重新建立信心,远离抑郁,并且对患者回归社会以及防范病情反复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选择96例进行调查与研究,研究分析后的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精神科进行诊疗的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中以随机数表法抽取9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将所有入组的患者平均分配为两组,两组均为48名,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即完全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即认知心理治疗组,在使用传统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认知心理治疗进行干预。在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3∶10,年龄分布在15~78岁,平均年龄为(38.0±2.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21,年龄均在16~80岁,平均年龄是(39.0 ±2.1)岁。由此可得出结论,入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即对照组患者只服用普通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传统治疗。观察组,即认知心理治疗组则在使用对照组同种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心理学专业医师对病患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认知心理治疗的主要的治疗内容有:由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对病患每天至少进行30 min一对一的诊疗,增强与病患的沟通,通过全方位的沟通对患者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社会和经济收支情况,社会认可度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学专业技术保证治疗期间患者情绪处于稳定状态,同时扭转患者错误的观念,树立战胜疾病,阳光迎接新生活的信心。在治疗过程中面向患者专门开设讲座讲授相关精神分裂症抑郁情绪的专业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并养成良好的情绪疏导方式;同时,院方出面邀请康复情况良好,战胜病魔的精神分裂后抑郁症病友分享经验,鼓舞士气,协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同时药物治疗通常引发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由于食欲暴增而引发的肥胖问题,因此在治疗基础上加强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健康教育,鼓励他们接纳自己,融入社会,迎接生活。

1.3 评定方法:由2名或2名以上接受过统一专业教学培训并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级医师和心理学专家学者通过编写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曼哈顿抑郁量表(HAMD)在入组之前以及入组后第2周、第4周和第8周对组内患者患病情况通过打分的方式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所得的数据通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来表征,并使用t和χ2进行检验,若结果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BPRS得分情况差别很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观察组效果更明显为(21.06±2.23),对照组为(27.86±2.58),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测评情况无明显差别,评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现干预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评分为(8.89±2.88)分,对照组评分为(18.82±2.43)分。二者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目前病因不明,目前猜测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家族史,患者病史,患者生活环境等,多发于青壮年,与多方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相关,在临床上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等多种类型。当前有关精神分裂后抑郁的形成原因和性质特点通常有以下3种观点:①由于过度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导致的后抑郁;②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的病程之一;③随着治疗过程中自我意识的不断恢复而产生的不自信进而导致的自我迷失,对前途和生活失望而产生的厌世的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对自己或周围的人做出伤害行为。无论如何归类,精神分裂后抑郁始终是对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产生消极影响的不良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康复,生命安全不利,且在治疗过程中给精神心理科医师的治疗带来很多棘手的困难。

随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不再局限于仅仅治疗其精神症状,更要有关注全局性针对患者的全病程治疗和后期回归正常社会的功能康复。通常情况下,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往往心理具有较大的问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2]。疾病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些疾患。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往往是指患者不能够控制其自身的情绪,具有极端的两面性格,即具有人格分裂状况[3-4]。并且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出现精神分裂后抑郁症状的患者更容易对生活,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产生自伤,自戕行为。因此,在精神分裂后抑郁的治疗过程中,将认知心理治疗加入到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必要的,这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新建立自信,消除病后的消极情绪,积极融入社会十分重要。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认知心理干涉积极地引导患者重拾对生活的希望,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降低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反复发生。目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施行认知心理治疗却能直观地找出患者精神方面的问题,治疗更有针对性[5]。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发现,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接受治疗后第2周,尤其是第4周,第8周,患者情况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即观察组在进行认知心理治疗之后BPRS和HAMD评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这就说明,培养专业的心理专家,在传统治疗过程中辅助以认知心理治疗是通过心理学理论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积极地影响、引导患者,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过程,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0:50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