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辽宁 建平 122400)
脑器质性疾病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指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脑补组织发生器质性病变所引发的疾病[1]。患者多伴有精神恍惚、意识模糊、焦虑、抑郁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且该病患者病程较长,且极易被误诊或漏诊,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则会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并为患者开展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就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以脑CT方式对收治的脑器质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以便为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疾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3岁,平均(37.5±4.9)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4个月,平均(18.8±4.3)个月;同时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38.4±5.2)岁;两组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且无中途退出现象发生;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开展对比。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脑CT检查仪进行检查,对患者脑部组织、骨窗片等进行检查,对受检人员的颅骨节后、脑池、脑沟等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受检人员的脑组织密度进行观察与记录。检查时需自颅底至颅顶进行连续16层扫描。扫描时以OM为基线,层厚为7 mm,层距7 mm;检查时若有异常现象发生,需对异常部位增加3 mm薄扫、增强扫描。本组所有患者的检查均由资深放射科医师进行。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并分析检查诊断异常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的处理方式均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分别为()、n(%),并分别进行t与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脑CT诊断结果对比:观察组患者脑CT诊断异常率为64.0%,其中额叶皮质萎缩23例,占46.0%;脑萎缩5例,占10.0%;脑皮质萎缩2例,占4.0%;侧脑室扩大1例,占2.0%,小脑萎缩1例,占2.0%;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诊断异常率4.0%,即共2例可见诊断异常,且均为额叶皮质萎缩;观察组患者脑CT诊断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P=0.000)。
2.2 脑CT诊断异常与脑器质性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病症状的关系分析:观察组50例患者则中精神病症状阳性者30例,其中经CT诊断异常者28例,其诊断异常率为93.3%;20例患者精神病症状为阴性,其中经CT诊断异常者5例,其诊断异常率为25.0%;差异对比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χ2=24.97,P=0.000)。
脑器质性精神病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诱因较多,临床上通常认为该笔主要是因患者脑组织病变所引发的一种精神症状疾病,属于神经科疾病的一种。该病发生后,患者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体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行为障碍、人格改变、精神恍惚、意识模糊等,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3-4]。且根据患者病情为依据,临床上通常将脑部疾病引发的精神病分为两种类型,即功能性精神疾病及器质性精神疾病。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时是否有器质性疾病发生作为判定其类型的主要依据。而常见的脑部器质性疾病主要有脑肿瘤、脑部先天性血管畸形、脑血管病等;而上述疾病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精神状态造成影响,导致患者产生抑郁、谵妄、焦虑等情绪。以往,临床上通常将常规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方式来进行诊断,并依次为依据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5]。从而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现象发生,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极大。因此,为提高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准确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尽可能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临床上就必须要探究更加准确、有效的诊断方式。
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脑CT检查应用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诊断中,该诊断方式因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而逐渐得到医患人员的认可,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开展应用。且脑CT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直接对患者脑补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清晰的观察、分析脑组织结构与相应的解剖关系;且该诊断方式还可避免射片重叠现象发生,并可为冠状面及矢状面的检查提供辅助作用;此外,对于检查出现异常者,还可通过三维立体重建计数进一步观察病变组织,从而可更好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早明确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对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改善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6]以脑CT为脑器质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诊治,结果显示,采用脑CT诊治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方法诊断的对照组(85%);且治疗后2、4、6、8周后,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CT在提高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诊治效果中可发挥积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诊断异常率分别为64.0%、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精神病症状阳性的诊断异常率明显高于阴性的诊断异常率(P<0.05)。表明采用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且诊断结果和患者精神病性症状间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可以在诊疗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