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松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之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关于发病机制,目前比较认可的有两种学说,即神经发育异常假说、神经递质假说、乙酰胆碱假说、去甲肾上腺素假说[1],本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临床往表现涉及情感,知觉、思维以及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但有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作为二代抗精神病药的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在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却研究称会引发代谢方面不良反应,因此目前对于这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还具有较大争议。本研究在使用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这两种药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轻,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疗程为8周。其中齐拉西酮组患者年龄17~46岁,平均年龄(34.0±2.31)岁,平均病程(4.5±2.2年);阿立哌唑患者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6.0±1.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盐酸齐拉西酮片口服药治疗,盐酸齐拉西酮片(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国药准H605222),起始量20 mg/d,2周内加至治疗剂量,最大不超过160 mg,总疗程8周。有焦虑、失眠、锥体外系反应以及窦性心动过速等症状,对症给予苯二氮类、盐酸苯海索、盐酸普萘洛尔药物治疗。
1.2.2 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片口服治疗,阿立哌唑片(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0320H0164),起始量5 mg/d,2周内加至治疗剂量,最大不超过30 mg/d,总疗程8周,有焦虑、失眠、锥体外系反应以及窦性心动过速等症状,对症给予苯二氮类、盐酸苯海索、盐酸普萘洛尔药物治疗。
1.3 评价项目及标准: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疗效评定采用PANSS减分率进行评分[2],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采用0~4级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8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23例,发生率为48.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21例,发生率为44.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失眠、头晕、头痛、便秘、恶心呕吐、心慌、心电图异常、震颤肌强直、月经紊乱或泌乳、静坐不能、体质量增加、肝功能异常。因此,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具有相同的临床作用和疗效,不良反应较轻,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精分裂症的一线用药,具有相同的临床作用和疗效。
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在排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外,主要认为其发病与神经递中多巴胺有关[3],主要包括D1、D2受体活性异常,导致多巴胺活性增强,D3、D4受体在外周淋巴细胞的改变和多巴胺调节的DARPP-32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以及少突胶质细胞D3受体信使RNA下调导致多巴胺的改变,以及DNR的超敏反应等相关。其他相关的神经递质中5-羟色胺也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相关的神经递质之一,其余的也还包括谷氨酸,这些神经递质最终通过调节多巴胺神经系统功能和脑通路从而发挥作用。
目前临床用于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4]:即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为D2受体的拮抗剂,阻断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前后的D2受体,而降低多巴胺,尤其是边缘和中脑皮质的多巴胺,而达到治疗作用,包括氯丙嗪、氟哌噻吨、奋乃静、氯普噻吨、舒必利、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研究证实该类药物对于治疗阳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但是对患者的热值功能不仅无法改善,甚至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认识功能障碍,另外,由于此类药物对背侧和腹侧纹状体神经元上的D2受体没有选择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颤抖、肌张力改变、静坐不能、僵化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多受体、多靶标的作用特点,本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也有改善,而且较少发生椎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其药理作用复杂,可与许多生物胺受体如5-HT受体、DA受体、M胆碱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等均具有高亲和力,这类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
阿立哌唑是D2以及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又被称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阿立哌唑与D2、D3、5-HT1A以及5-HT2A这些受体都有很强的亲和力,它可以根据内源性多巴胺受体的活性来调节脑内多巴胺神经传递,抑制患者位于大脑边缘叶的多巴胺的亢进,从而达到控制阳性症状。不仅如此,阿立哌唑对多巴胺的神经传递还具有双向调节调节作用,在患者多巴胺功能低下时,对D2受体还具有激动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其对精神分裂症不同病期、不同类型及预防复发都有确切的疗效,并且对比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很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以及对糖脂代谢、泌乳素水平改变以及对肝肾功的影响等均较小。但是,阿立哌唑也可能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恶心和镇静等相关的不良反应。可能与其能激动DA受体和拮抗α1受体相关。但在本次研究中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较少,这可能与阿立哌唑对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没有亲和性,对D4受体组胺、5-HT2C、5-HT7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以及H1受体等再摄取位点有中度亲和性有关。
齐拉西酮是目前唯一对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都有再摄取抑制作用,即功能增强作用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新药,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作用机制相似,齐拉西酮对多巴胺D2、D3、5-HT、5-HT1A、5-HT1D、5-HT2A、5-HT2C以及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均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而对组胺H1受体具有中等亲和力。研究认为齐拉西酮能对D2和5-HT2受体产生拮抗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突触对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发治疗精神分裂症作用的,同时,齐拉西酮对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拮抗和对H1受体的拮抗作用,可能是产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和嗜睡的不良反应的原因,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一样,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无论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还是阴性症状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都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对患者的代谢、锥体外系症反应等不良反应均较小。
临床大多研究表明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疗效相当,并且依从性和耐受性良好,本研究也显示,两组在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综上所述,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