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作为基础。网络能给课堂带来不同领域的资源,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使足不出户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了解社会上最新最快的资讯,从而让课堂富有层次感、时代感。
关键词:网络、课堂教学、高效、兴趣。
现代社会信息发展瞬息万变,在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它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教学思想,更是推进了语文教学走向新领域的步伐,使一成不变的语文教学逐渐融入到现代化的教学进程中。顺应了新时代新时期新语文的学习要求,实现了我们所追求的高效率、低消耗的语文课堂。
一、备课网络化、预习效果佳。
1、钻研文本网络化,恰当取舍、巧妙设问。
一堂有效的课堂离不开备课充分的好教师,一要有效地钻研教材,利用现代网络的便利,在课件网、教育资源网站上下载备课所需的素材、教案、历史背景等资料,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层次来整合确定我们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案。再结合课文的题材和语言特点来适当裁剪,做到深入浅出、灵活有效才是语文课堂应该呈现的教学效果。
2、课前预习网络化,思考质疑、事半功倍。
新课标提出“学生应具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①那么阅读素材哪里来?其实我们手上的课本就是大师之作,经典之作,就是学生阅读教学的好篇目。预习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电脑、手机等工具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及代表作品、有简单的初步的了解。这样,就为课堂上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做好了基础铺垫。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也应适当锻炼、培养其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将相和》、《草船借箭》等经典课文时,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查阅了文本中相关的人物、朝代、历史文献资料后,对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先一步做到了初步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快更易理解老师所新授的知识。
例如《将相和》一课,在讲到“完璧归赵”这一则小故事时,我通过课堂上PPT直观展示“和氏璧”图片,再结合课文中文字的描述,这块被卞和三献的“无价之宝”就立刻显得神奇而真实起来。那么野心勃勃的秦王想将它据为己有的心思也就显得昭然若揭了,跨越历史的鸿沟使历史人物再现,学生和文本故事融为一体,感同身受,入情入境也就显得简单有效了。
对于语文的重头戏阅读教学来说,教师更重要的是把语文这一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协调统一,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使学生学会积累文字并运用语言文字,更要引导学生从赏句炼字的角度去品味语言,有了预习环节对课文三个小故事具体情节的了解,在学生心里对人物形象也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朗读时自然可以加入自己对人物独特的解读。读出人物的性格、智慧这些内在美也就不足为奇了。从阅读到质疑,从质疑到思考,最终懂得积累、使用语言。一堂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也就应运而生。因此,网络化教学,往往是较好的语文教学突破口。
二、网络进课堂,创情境激兴趣。
语文课堂只有抓住了兴趣的源泉,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首先要有敏感的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师备课和课堂呈现的课程资源要富有情趣。
比如汉字教学时也可以灵活的运用网络,使象形字、声旁和形旁构成的形声字、生动有趣的会意字,都从黑板静态的束缚中转化为网络视频动图演示,这样给乏味的生字教学就会增添不少情趣。
再拿教学中枯燥的文言文来说吧,无论是历史背景还是语言语境都有不同程度的代沟感,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化信息手段,灵活地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来教学,给学生提供最先进的信息,网络里海量的信息资料,只要稍稍加以利用,就可以恰当地补充我们单调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我组织学生一起重温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经典视频。在课堂上为文本配上了声像并茂的感官综合刺激,加上剧中扮演者演技渲染,语气、神态、动作、布景等,都能表现出三国人物及时代的特点。完美的演绎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解说式的语言更能传达出无以言表的意趣。
三、拓展延生网络化,素材丰富内容广。
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作为基础。②网络能给课堂带来不同领域的资源,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使足不出户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了解社会上最新最快的资讯,从而让课堂富有层次感、时代感。例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概括人物形象时,我认为五年级学生学习诸葛亮这一人物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课文这一篇文章内容的解读,可以以课文为圆心,以原著为背景进行拓展、发散。因此教师应拔高自己的教学认知和高度,引导学生先走进文本,再跳出文本,走向历史,关注社会文化,通过拓展阅读作者罗贯中笔下描写的三国:精彩绝伦的“火烧赤壁”“空城计”、“胆识过人的舌战群儒”等一系列经典故事,把书中那个无所不能、呼风唤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形象深深的嵌入人心。让孩子在寻找诸葛亮的“智慧”的同时,感受“智慧”,启迪智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只是单一的从四十分钟的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首先要拓宽思路,走出课堂教学的应试禁锢,以文本为中心,以网络开放性学习为载体,向课外拓展延生,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拓寬学生的阅读面。网络走进语文课堂,不正犹如一潭静水引流到汪洋大海吗?这样大容量的课堂,正好满足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也必将推进教育迈上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能力/董静 出版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12-13.
[2]利用教材资源有效开展听说教学活动/颜雄奇 出版源:《广西教育》,2016(2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