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2019-01-06 06:37孙彬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孙彬

摘 要: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从对知识传授的重视过渡到对学生主体能力发展的重视,由重教到重学,从原来的只重结果到重过程,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以构建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探索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尝试和探究,充分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现知识的拓展,并能够充分发展这些能力,学以致用,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实际上,这就要求教师从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的重视,实现教学理念和思想的转变;从只重教到重学,由原来的只重结果过渡到重过程,强化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以构建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探索精神,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笔者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及时转变传统观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就在于要着力诱发学生内驱力,使得学生发挥主动出击的念头,而不是“等、靠、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尽情发挥个人的自学能力和作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机一片。

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其教学观念是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考量教学质量的根据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对获得数学知识的多少,以及具体的解题质量乃至实际应用,对于小学高年学生来说,数学习惯已经被逐渐培养起来,而继续催生他们的主动性则是更为重要的事情。教師要尊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要在教学中充分发现学生的潜能,并科学合理地进行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够有目的地去发现他们身上更多的潜能,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还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秉承和践行现代教学观,建立一个精练、高效的时间效益观,构建一个师生之间互动过程的教学世界。对于学生给予尊重、理解、热爱与宽容,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教师的可亲、可信、可敬,自觉主动地听课与思考,并全力发挥自我的主动性,投入学习之中。

二、教师循序渐进指导学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一从古到今的至理箴言,成为无数教师关注对学生学法指导的座右铭,从而始终如一地对学生进行终极关怀。学会学习是最主要的智慧之源,一再地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和未来的旨向,因此,教师在教学实际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1.掌握计算课的教学结构,教给学生自主探讨法

“激趣导入→自主探讨学法→新旧学法相互沟通→指导实践→总结学法”,这是计算课的教学结构,借助这一结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自觉探讨学法,以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为依托,教师创设学生探讨方法的有效情境。例如,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一课时,教师结合这一教学内容,创设了学生先认真观察、之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的情境,通过搭建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平台,引领学生自主探讨学法,学会带领学生对以往知识进行回顾和重温:“最近我们都学了什么好的计算方法?”“课堂上最近我们成功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想一想,所学过的什么方法对你启发最大?”这些问题的创设,有利于让学生在沟通、提示中,向更高学习水平和更强学习能力发展。同时,教师结合所学内容,可以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解决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最佳途径。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探索,总结出计算课中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2.掌握几何知识教学结构,教会学生动手操作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充分感知理解→启发探究明确思路→自由探讨→动手尝试→观察发现→找出规律总结方法”——这是几何知识教学的有效途径,按照这一教学的步骤与程序,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在这一思维的动态进行中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数学概念和知识结构,促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看一看”“动一动”“比一比”“摸一摸”“做一做”等都是具体的操作方法的一部分,教师结合长方体、正方体的外形特点因势利导,通过“看什么”“动什么”“摸什么”“比什么”“做什么”等,让学生一边投入实践操作中,一边在体验中感受哪种方法更为适合这节课的学习。又例如,在教学“求圆锥的体积”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做个圆锥的体积=1/2Sh的具体实践实验,在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引导也随时跟进,“为什么要乘以1/2?”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后,对这一数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出“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学规律。

总之,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提高自主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自主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