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的思考

2019-01-06 03:36吴薇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流程思政

吴薇

[摘           要]  通过介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的提出背景,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全面性、系统性、开放性特点,从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网络平台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互助相结合、项目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五个方面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的实现路径,并对全流程教学下的思政教师提出政治立场要定、责任意识要强、知识储备要深、教书育人要活四个方面的要求。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166-0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的提出背景

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键在于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的实效性,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理论课都侧重于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但不管如何改革,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上课就是完成学校规定的90分钟(不同的学校授课时间有差别)课堂教学任务,课堂之外的时间无非是备课和批改作业等常规项目,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多。然而,“立德树人”是需要一个动态的、全方位的、过程性的培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每周只靠短短的几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很难实现的。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要坚持全流程管理,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笔者认为,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就需要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全流程教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課前、课后的环节,将课前、课中、课后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的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由于兼顾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全面性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思政课不再只是课中一个环节,这样不仅授课的形式更全面,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全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把握更全面,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广、更全面,思政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的把握也更全面。

(二)系统性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是个系统工程,仅靠思政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系统开展对大学生的育人工作。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真正掌握并知行统一,仅靠课中环节也是不够的,全流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把握及运用。

(三)开放性

基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流程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思政课时空局限性,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书育人工作赋予开放性的特点:网络平台的融入及运用有利于学生拥有开放的学习环境,课前、课后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拥有开放的学习时间,网络、图书馆、校园、社会等活动场地有利于学生拥有开放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团队合作等课前课后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拥有开放的学习方式,等等。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的实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流程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进行每一次理论课教学时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紧密相连,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教材的理论知识为主线,以学生的知行统一为根本目标,将知识与素养融合,将课前、课后环节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畴,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状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一)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相结合

全流程教学模式,要注重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这里的综合素质既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包括学生的职业素养。课中环节,以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为主,兼顾综合素质培养,而课前、课后环节,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兼顾理论知识培养。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知识点,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查询“绿色低碳”的涵义,并以此为主题,在校内或校外拍摄一张符合这一主题的照片,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如泛雅平台)上传。在课中环节,教师可以围绕知识点,让学生结合上传的图片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理解。课后环节,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围绕“美丽中国”主题,在校内或校外开展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并将活动以视频形式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如泛雅平台)。通过这样的全流程教学,学生既对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又能将爱国、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等道德素质、责任意识与行为习惯培养起来,同时通过团队合作锻炼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网络平台与传统课堂相结合

当前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学生人人都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在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为学生偷偷玩手机而头疼不已。实施全流程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课前与课后环节,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发布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任务,学生通过手机平台(如学习通)可以很方便地完成,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在课中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平台发布讨论、评分、抢答等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全流程教学模式,使得比较严肃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流程教学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中环节,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要素的局限,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如组织学生讲述、讨论、辩论、点评、抢答等等,实践活动或者教学方式无论怎样创新,都需要紧扣理论教学主题,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学生理解掌握该课知识点为主;课前与课后环节,要充分利用资源、条件、环境等要素,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如调查、采访、摄影、录像、快闪活动等等,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安排相关实践教学,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让学生实现知行统一。

(四)自主学习与协作互助相结合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学生个人的学习行为,一种是协作互助,这是学生团队的学习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都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互助两种方式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五)项目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

由于全流程教学涵盖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评价也需相应发生变化。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将考核评价内容项目化,共分为五个方面:常规考核、作业考核、测试考核、课堂内能力训练考核与课堂外能力训练考核。这些考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打分,学生无权参与。实施全流程教学,由于加大了学生参与的力度,并且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评价层面需要变教师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增加学生对学生个人、学生团队的评价为一元,增加学生团队对学生个人、学生团队的评价为一元,从而使得评价呈现多元化,并将课前、课后环节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课全流程教学将课前与课后环节也纳入其中,这两个环节扩大了理论课的教学时间与空间、教学深度与广度,为课程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讲清、讲透科学理论,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参与感、获得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立场要定

全流程教学增加了理论课的网络化、开放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挑战,青年大学生思想上容易发生偏差,容易出现比较极端的想法,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行。作为思政教师就需要坚定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上,在人前与人后,都要坚定政治立场,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通过全流程教学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责任意识要强

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全流程教学明显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提高了教师的工作量,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要落实好教书育人任务,使得教学场所从课堂延展到校园、网络甚至社会,教学时间也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就需要思政教师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三)知识储备要深

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流程教学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理论教学网络化,面对信息爆炸的新时代,面对思维更加开放活跃的00后,作为思政教师,要储备更深、更广的知识,实时关注国内外大事,将教材知识与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将知识讲清、讲透,才能增加理论的说服力、穿透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书育人要活

作为思政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环节,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拘泥于形式,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创新、灵活地开展好“立德树人”工作。

总之,当前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流程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参考文献:

[1]穆建叶,崔凤文.关于我国高校实施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6):151-153.

[2]侯荣华.目标管理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6):74-77.

[3]刘英,刘望道.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4):22-23.

[4]任志远.因材施教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8(28):189-190.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理论课流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