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静
摘 要: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古籍的损坏,轻中度的破损程度只需修补,无需衬纸;倘若虫蛀等破损面积较大、虫蛀等破损呈整册贯穿状、纸张的物理性能下降、纸张较薄、书品较小、批注“顶天立地”等破损较严重的情况下,修补后,因修补面积较大、修补位置较集中和其他某些原因,应考虑“衬纸”修复加以保护。文章从何时需要衬纸、衬纸选料、衬纸方式、衬纸方法、衬纸种类以及衬纸的延伸“金镶玉”的制作等方面阐述古籍修复的“衬纸”环节。
关键词:古籍文献资料;传统文化;古籍修复;衬纸;金镶玉
纸张是古籍文献资料最主要的载体,多数古籍文献所用纸张都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加以挑选、蒸煮、捶打、晾晒等,再用石灰、碱或其他物质加工处理后制造而成。一是原料为大自然的植物纤维,二是加工过程中用了弱碱,三是其他原因等,所以制造出来的纸张有韧性强、耐久性好、能长久保存的特性。我们经常能看到明清时期的古籍文献资料保存得完好无损,甚至有更早的书籍仍能完好流传下来,也因此有“纸寿千年”的说法。但是,由于纸张组成的古籍文献的材质的特殊性,在其传世的过程中极易受到伤害,比如因保存不当、战争、自然灾害、水灾、火灾、昆虫类吞食、周围环境的不适等原因,外界因素和纸张本身相互影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娇气”的纸质古籍文献资料等的破损。常见破损有受潮发霉、虫蛀鼠啮、水渍污渍、火烧缺损、纸张老化、焦脆掉渣、絮化起毛、墨迹淡化、人为损坏等。正如明代周嘉胄撰写的关于装裱的专著——《装潢志》所写:“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这段话的意思是,历代的书籍和绘画作品流传到今天,没有不残缺或者脱落的。
所以,必须将“受伤”的珍贵古籍文献修补完好,才能更好地对其保護、利用并将其流传下去。在和平年代,我们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技艺传承的当下,有正统的传统技艺、与时俱进的修复理念和修复工具以及新时代新设备,大好环境下我们要尽心尽力修复“受伤”的古籍,抢救为先,预防为主,延其寿命,保护传统文化。
在古籍修复技艺中,轻度或者中度破损程度,如虫蛀较少、纸张韧性拉力无明显降低、修补面积较少、少有褶皱等,只修补,无需衬纸;对于重度破损的古籍,如虫蛀面积较大、虫蛀呈整册贯穿状、纸张韧性下降、古籍纸张较薄、古籍纸张老化、絮化、酸化等破损较严重的情况下,常做的修复方案就是修补破损后或者加固后进行衬纸保护。
下面以笔者的修复经验,简略谈谈古籍修复中常做的“衬纸”,供大家参考。
1 常说的普通衬纸
1.1 何时需要衬纸
在古籍修复过程中,衬纸这道工序不是所有书都适用的,是要根据修复的书籍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的。
1.1.1 从平整度而言
如果待修复的古籍纸张破损比较严重,经修补、捶、压等步骤之后,平整效果不理想,手摸有明显的凸凹感觉,需要衬纸,衬纸后古籍变厚一倍,此时再重点捶平凸起的位置,就会平整很多,从平整度来看,一定比不衬纸效果好很多。例如,虫蛀较多,位置较集中,尤其整册修补虫蛀后,虫蛀的位置凸起的手感更明显,衬纸之后会平整很多。另外,书口大部分甚至全部断裂需要修补的,同理,修补的位置会比书页其他部位高出很多,需要做衬纸来处理书口过高的问题。还有,修补后书籍半边高半边低,尤其是书籍四周出现酸化焦脆,局部加固修补后,因修补部位比较集中,会出现书籍四周高、中间低,这种情况需要衬纸处理。
1.1.2 从读书人角度而言
其一,待修复的古籍纸张比较薄,一面的纸张可以透出另一面的文字墨迹等,给读者造成视觉干扰;其二,读书人翻阅时古籍纸张手感过于绵软无力,稍有用力便会对纸张造成损坏;其三,古籍纸张较薄,纸张与纸张之间容易吸附在一起,给翻页造成干扰。
1.1.3 从古籍的薄厚程度而言
一册古籍只有几页、十几页、二十几页的情况,比如某古籍只有十几页书页,如果想适度增加厚度,可以考虑通过衬纸的方法达到目的。有一定厚度的书籍也便于制造函匣等。
1.1.4 部分印谱类而言
部分印谱类的书籍,因书页纸张较薄,为保证一定的厚度,避免相邻书页的印章或文字透过来,需要加以衬纸。
1.1.5 从古籍复制扫描而言
现在,我们大家对古籍和古籍保护更加重视,如果是一般的查阅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查阅电子版、复制品或者其他方式来实现,如果不是必需的学术研究或其他重要用途,多数藏书单位或藏书家基本都很少会拿出实物古籍来示众。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所查阅的古籍文献里的资料无论是复制影印品、还是网络电子版从哪里来?准确程度如何?
古籍文献资料的网络电子版,我们需要把实物古籍文献通过扫描复制,然后存放在指定的存储设备上,设定一定的权限供人查阅。古籍文献资料的复制品,为保证古籍文献资料内容等的准确性,必须实物影印或扫描。
所以,古籍文献等在一页一页复制扫描过程中,如果书背部位有夹框现象或有折角挡字,只要拆开订线修复即可;如果古籍文献纸张较薄,复制扫描时就会透出下一页墨迹;如果古籍文献纸张破损严重,在复制扫描翻页的时候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如果古籍文献纸张老化、絮化、酸化等,在复制扫描过程中不仅容易造成二次损伤,还有可能因“掉渣儿”脱落的带有文字的纸片丢失,造成资料不完全。
鉴于以上几点,为确保古籍文献资料的安全、准确等,需要先行修补、衬纸后再做复制扫描工作。
1.2 衬纸如何选料
古籍修复中选择作为衬纸的纸张,首先应该考虑选用的是传统植物纤维为原料的手工纸,一定要避免选用机制纸,机制纸酸性强、易焦脆、具有腐蚀性、寿命短,故忌用廉价的机制纸作为衬纸使用。选配衬纸需要根据书籍的具体情况来选纸,要从全局考虑,有的放矢,从书籍的纸张性能、质地、颜色、薄厚、密度等方面选配。
1.2.1 从纸张颜色而言
最好选配与原书页颜色一致的纸张作为衬纸,但是现如今要找到与原书页颜色一致的纸张谈何容易,所以退而求其次,选配颜色相近或较原书页颜色浅的纸张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黄色的书页可以用白色和黄色纸张作为衬纸,但是白色书页只能用白色纸张作为衬纸,不能用黄色纸张作为衬纸。
1.2.2 从纸张帘纹(纸纹)而言
帘纹是指抄造纸张时所用的纸帘留下的纹路痕迹,纸张上面留下的有横向和纵向两种纹路,相对比较密集且窄的是帘子纹,相对稀疏且宽的是连接竹丝的绳子的纹路,所以一般情况我们说的纸纹是密集且较窄的纹路。从视觉和长久保存来看,衬纸和原书页帘纹(纸纹)相一致较好。
1.2.3 从纸张质地而言
纸张的质地,笔者的理解是,纸张的原材料结构、性质、软硬等,比如纸张手感上粗糙或细腻等。
作为衬纸使用的纸张,前面说过找到和原书页一模一样的纸张实属不易,所以一般情况而言,应该根据原书页纸张的质地情况选配使用衬纸。常用到的是质地柔软、纤维细密的纸张作为衬纸,如新宣纸的单宣、棉料、扎花宣等,或者是竹料纸的毛边纸、毛太纸、连四纸等。
1.2.4 从纸张薄厚程度
薄厚程度也是相对而言的,一般选配比原书页稍薄的纸张作为衬纸。
在实际古籍修复应用中,用和原书页颜色、纹路、质地、薄厚等相近的纸张作为修复的衬纸的来源。这些纸张要么是前人留下来的老旧纸,用一张少一张,不可再生;要么是从其他古籍修复中替换下来的,数量有限,从其他古籍中替换老旧纸,从古籍的文物性、资料性、艺术性来看都是不可取的,所以不是长久之计;要么是按照原材料的配比、传统工艺等定做的,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大部分读者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一般会用到单宣、棉连等纸质相对柔软、细腻、轻薄的纸张作为衬纸。
1.3 衬纸方式
古籍修复技艺中用到的衬纸方式方法是灵活变通的。常用的衬纸方式有双页衬纸、单页衬纸两种。
1.3.1 双页衬
双页衬就是和古籍书页一样,是对折的一个筒子叶(衬纸)一页一页逐页衬进书页里面。
第一步,下料。选好纸,计算好尺寸和数量,裁切纸张,为了使纸张平整、易于操作,裁好的纸张要用喷壶均匀喷水,适度潮湿,闷压在压书板里,待平整后,取出,对折成筒子叶、撞齐、压在压书板里备用。
第二步,按顺序摆好书页和衬纸。把顺好页码的书页整齐地摞在一起,摆在面前桌面方便拿取的位置,天头朝上,下脚朝下,书口朝左手边,书背朝右手边;衬纸一摞放在书籍的右边,中间留适度的空隙,折口朝左手边。
第三步,衬入衬纸。左手轻轻翻开第一页书页,右手在筒子叶的书口处从上到下轻捋一遍,便于书口彻底打开。右手取一页衬纸,衬入书页中,衬纸折口紧挨书口,天头下脚对齐(若衬纸比书页大,天头下脚可以均分大出的尺寸,也可以以下脚为齐,若衬纸比书页略小,天头下脚均分小出的尺寸即可,一般衬纸天头小脚小于原书页毫发之计为佳,若太小衬纸后的古籍天头下脚后背易起波浪纹),然后合上书页,检查书页四周是否合适,随时调整。
第四步,撞齐书页。待书页全部衬完后,拿起书页撞齐书口,齐栏或齐下脚,然后,从侧面检查是否全部衬入合适位置,有无遗漏等问题。
第五步,锤平书页。这里所说的锤平,主要是锤平书口和凸出的位置,把修补过的地方用平面铁锤捶薄、捶平,使其与原书的厚度相同或者是接近。锤平前,检查平面锤子和捶书石是否干净,无污物、灰尘、沙粒等。一般分一小摞一小摞地捶,把书籍的下脚和书口墩齐,书口朝着自己的方向摆放在平面捶书石上,一手摁压书页,一手持平面锤子,在书页补过即凸出的位置和书口位置捶打,捶打时平面锤子要端平,力度要适中,若锤子端不平,锤子落到书上也不平,就会伤害书页。力度大,容易把书捶得粘连、发亮,甚至会捶破、捶裂;力度小,起不到锤平的效果,随时检查锤平效果随时调整。所以,锤平的步骤是看似简单,实际需要积累到一定经验才能掌控好手势力度的一道程序。
第六步,将书页再次撞页、齐栏、压实。捶完后,再次整理书页,齐栏,检查锤平效果是否合适,锤平效果理想,齐栏后压到压书板放进压力器压实,以便下一步的装订程序。
第七步,检查修复工作。压力器中的书籍,要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查、整理,随时调整。压实后检查合格,进行书籍装订即可。
1.3.2 单页衬
选好纸,计算好尺寸和数量,裁切纸张,将纸张裁成单页,按照上述双页衬的方法摆放在桌面上,左右掀开书页展平,右手轻轻拿起一张单页衬纸,衬入书页里面,衬纸的边要紧贴书口处,合上书页,一页单页衬纸结束,如此类推,逐页衬纸,待全部衬完后,整理书页,锤平,放入压力器压实,检查无误后进行装订即可。
1.4 衬纸方法
我们工作中常用的衬纸方法有有书根的书籍衬纸法、先裁后衬、先衬后裁三种。
1.4.1 有书根的书籍衬纸法
古籍修复中,经常会遇到书籍有书根文字墨迹的情况,基于此种情况,在做衬纸的时候,首先在下料裁切时要把衬纸的纸张裁切为比原书页长和宽略微小1~2毫米的尺寸,然后衬入书页内,如此一来,衬纸的天头、下脚和后背都会略小于原书页,逐页衬完后,整理书页,墩齐书口和天头部位,使书根文字墨迹不被干扰且完整露出来,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即可。
1.4.2 先裁后衬
先裁后衬,这里的裁指的是裁切衬纸,而不是裁切书页。类似于第一种衬纸方法,在下料裁切的时候,衬纸要裁成比原书页四周略微小1~2毫米,待衬入书页后,衬纸就会比原书页天头、下脚和后背略小一丝,整册衬完后,从外观来看,没有衬纸暴露在书页之外,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原书的外观。
1.4.3 先衬后裁
先衬后裁,這里的裁依然指的是裁切衬纸,而非书页。即在备料裁切的时候,不必裁切和原书页一样大小或者小于书页,而是裁切的衬纸比原书页大,方便衬入书页里面,待衬纸全部衬入书页后,整理书页,墩齐书口,再进行齐栏或齐下脚,使书页整齐划一,而衬纸大出原书页的部分需要进行裁切,裁切时需沿着书页的边缘或者稍微大出原书页一丝进行裁切,不能伤及原书页。然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即可。
2 衬纸的延伸“金镶玉”
古籍修复中,“金镶玉”其实也是一种衬纸的形式。但在实际古籍修复工作中往往是把“金镶玉”和“衬纸”作为两种修复的方式方法,一般我们一说到的“金镶玉”就是在古籍修复时为了更好保护书页,将衬纸的四周大出原书页的四周,并且衬纸所大出原书页的四周边缘回折成为双层,因为很多古籍书页为黄色,所用衬纸为白色的,所以很形象地叫作“金镶玉”,象征着高雅、珍贵和纯洁。
2.1 “金镶玉”一词的由来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中,金有着高雅、富贵、永恒的寓意,玉有着天然、纯洁、内敛的寓意。金镶玉指的是把价值昂贵的贵金属与漂亮的天然玉石镶嵌在一起的珍宝装饰品,一方面,可以使玉石类的装饰品在贵金属的镶嵌工艺中得以加固;另一方面,贵金属和玉石二者搭配在一起更显和谐、高雅,玉饰品更具另一番雍容华贵典雅的韵味。金镶玉也象征男性的阳刚正直和女性的知书达理的温柔完美结合。
2.2 “金镶玉”的典故和传说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得到一块美玉,后献给了楚文王,经过能工巧匠加工后的美玉成为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被称为“和氏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和氏璧传到秦始皇手中,秦始皇看到此物,爱不是释手,于是命人雕琢成玉玺,并视为神物。后来,汉消灭了秦以后,玉玺几经辗转最终落到刘邦的手里,刘邦把此玉玺奉为宝物并作为传国玉玺,想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此宝曾藏于长乐宫中,一直传承了十二代。直至西汉末年,只有两岁的孺子婴继位,时逢王莽篡位,夺取汉权,王莽欲强迫孝元皇太后交出传世玉玺,孝元皇太后坚决不交,愤怒之下拿出玉玺用力地摔在地上,将传国玉玺磕掉一角。王莽眼见玉玺损坏,感到非常惋惜,于是紧急命令能工巧匠前来修复被摔坏的玉玺,奉王莽之名修复玉玺的匠人绞尽脑汁,终想出一妙招,就是用黄金镶嵌上摔掉的那块缺角,修复后效果绝佳,更加光彩夺目,美不胜收,于是美其名曰称为“金镶玉”。这许是“金镶玉”的来龙去脉。可惜的是,如此珍贵的稀世国宝“金镶玉玺”,后来几经流传和转手,传到三国时代它就消失不见,不知去向了。但是,金镶玉的这种制作方法和技艺,被后人默默传承下来,发扬光大,也成为至高无上、荣耀尊贵的象征,并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古代民间流传还有“有眼不识金镶玉”的说法,用来比喻见识少、目光短、学识浅、孤陋寡闻等。
2.3 关于“金镶玉”的前人记载
在我国古代,古籍修复中的“金镶玉”也是受到不少读书、爱书、修书人的重视且有详细记录的。
我国著名的清代目录学家、校勘家黄丕烈《宋五服图解》在跋的部分这样记载:“……因墨敝纸渝,损而重装,复以衬纸副其四周,不能睹旧时面目矣。装成并记。”[1]中国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孙毓修在《中国雕版源流考》中记录清朝曹溶旧抄本《绛云楼书目后序》金镶玉的装订制作方法是:“古本狭小者,补缀后用白纸为里,四面放大,北京人谓之金镶玉,扬州人谓之袍套衬。”[2]我国著名的清朝御史、版本学家、出版家、藏书家叶德辉在《藏书十约·装潢》一书中写道:“书内破损处,觅合色旧纸补缀。上下短者,以纸衬底一层,无书处衬两层,则书装成不至有中凸上下低病,书背逼至钉线处者,亦衬纸如之。衬纸之处钻小孔,一孔在衬纸,一孔在原书之边……是为保留古书之妙法。”[3]
以上记载都是与古籍修复技艺中的金镶玉修复有关的内容。
2.4 “金镶玉”形式的衬纸几种做法
我们常用的制作方法如下:
①计算用料和下料,根据书页的规格尺寸,所用金镶玉的纸张四周匀大出原书页进行裁切,具体大出的尺寸可以根据预算古籍修复完成后的尺寸为依据,同时注意所用金镶玉的纸张必须为手工纸且呈弱碱性的纸张,帘纹方向要和原书页的帘纹方向一致,纸张结构性质要和原书页纸张的结构性质相似,纸张密度要合适,不能密度太小,否则会显得纸张比较稀松,纸张的颜色不易过深,可选用白色柔软细腻或本色手工弱碱性纸张作为金镶玉用纸等。
②把将要用来做金镶玉的纸张进行均匀润潮和平整。具体做法是用喷壶一沓一沓均匀喷湿纸张,然后把喷湿的纸放在一起,下面垫一块压书板,上面盖一块压书板,再在压书板上压一两块压书石或铅块等重物,目的就是让水分慢慢渗透,使纸张均匀潮湿,纸张遇水潮湿后会纤维膨胀,而同时上面又有压书石或铅块等重物施加的压力,所以纸张会舒展开来,原有的纸张折痕会消失变得平整。
③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的,工具合适、充足,用着顺手,对于修复来说非常重要。先将经过修补、裁剪、顺页等程序后的书页整齐地放在修复台上,润潮的衬纸也放在修复台上,然后准备好衬纸过程中有可能要用到的工具,如垫板、直尺、糨糊、小毛笔、镇尺、镊子、剪刀等。垫板,可以用比书页略大的裁切垫,也可以用其他压书板之类的都可以;直尺,塑料直尺或木板的尺子都可以,长条的直尺随手用来压书页或者压衬纸,在镶的时候还可以随时测量衬纸和书页的尺寸,检测和控制书页和衬纸的距离,随时测量尺寸,避免书页和衬纸的倾斜过大,有的时候也会用到镇尺来压书页和衬纸;糨糊、糨糊盆和毛笔,这一组合主要是用来在镶活儿过程中点沾回折回来的衬纸,如果是第一次或者新学金镶玉做法的话,往往在折页时难以很好把控衬纸和书页的“服帖”,此时也可用糨糊点沾衬纸和书页,起到固定书页的作用,便于折页的操作,还有就是,如果有“漏网之鱼”的虫蛀等破损时,顺带修补,因为古籍修复工艺是全部手工劳作,难免会有极少的遗漏现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及时发现及时修补即可;镊子,在修补时用到镊子的时候较多,在镶活儿过程中也会用到,比如所用衬纸的纸张有沙粒、黑点以及其他杂物时,可以用镊子小心移除;剪刀,在镶活儿过程中,在回折后背部分襯纸时,需要剪开一段衬纸,便于回折,期间会用到剪刀裁剪。
④备好工具和材料后,进行铺纸。衬纸四周按需要(预算)尺寸留出(主要是根据原古籍书页长宽比例、原古籍开本以及原书页天头下脚的尺寸等来预算所需要留出的衬纸尺寸),然后进行铺纸和铺书页,一张衬纸一张书页,逐页铺上,铺的时候避免书页和衬纸滑动,随手用尺子或镇尺压上。
⑤上述步骤做好后,在上半部分压压书板,压书板上可以再压一块小铅坨或其他重物,同样避免铺好的衬纸和书页滑动移位,然后掀起没有压住的下半部分,再回折衬纸,回折的衬纸边与原书页的边对齐,衬纸折口处摁压平整,再在衬纸左右两边适当的位置点一点糨糊和回折的衬纸部分粘连,如此循环重复,直至把所铺的衬纸全部折完。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页上面所点的糨糊点的位置,最好能稍微错开一点,否则一册书全部镶完之后,点完糨糊点的地方可能会因其集中在一个点上而凸出或过硬。
⑥上述步骤完成后,一边就算折好了,轻轻挪开铅坨和压书板,把书页连同衬纸一起180度旋转过来,回折另外一边,依然是上半部分压上压书板和铅坨或其他重物,翻起下半部分书页和衬纸,回折衬纸,回折的衬纸边和书页的边对齐,然后点糨糊点粘连,依次逐页回折,直至折完。
⑦两边折好后,轻轻把书页和衬纸旋转90度,使书背的位置对着自己,同样在上半部分压好压书板和铅坨或其他重物后,这时会看到左右两边衬纸回折的部分形成了两层纸,用剪刀把回折形成的双层纸和单层纸的交界点剪开适当的长度,剪开的长度基本以比原书大出来的衬纸的1/2为宜,左右两边每页衬纸都要剪开。
⑧按照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逐页把衬纸回折,折到与古籍书背的一条边对齐即可,逐页重复此动作,直至折完衬纸,然后用尺板适当的力度摁压回折的部位。
⑨轻轻小心地挪走压书板和铅坨或其他重物,把书页和衬纸一起旋转180度,依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逐页把衬纸回折,折到与古籍书背的一条边对齐即可,逐页重复此动作,直至折完衬纸,然后用尺板适当的力度摁压回折的部位。到此,书页四周的衬纸应该是都已经回折,这时候需要根据个人工作习惯方法来检查书页和衬纸是否滑动移位,如果有滑动移位的情况,进行调整回位,检查有回折的衬纸与书页是否有重叠或者有空隙的情况,进行调整。
⑩按照个人工作习惯方法和手法,依照原书页书口折痕处进行折页,一般折页时,手指会同时摁压住书页书口部位的上下两点,以便保持书页和衬纸的一致性,防止书页和衬纸滑动错位等。折页后的衬纸折口要和书页折口保持贴合,否则不但书口部分会塌陷、不整齐、容易损伤,更会影响修复后美观效果。
k折页完成后,用双手或尺板按压书口的附近,然后进行理齐书页和撞页。此时,撞页并不是简单只撞齐书页,也不是简单只撞齐衬纸,而是书页和衬纸要同时进行撞齐,还要保持书页和衬纸之间天头和下脚下的位置不能移动,需要足够的工作经验和娴熟的工作技术才能做得得心应手。
l撞页完成之后,要进行齐下脚。因为是书页里面夹了衬纸,所以在齐下脚的时候,手指不仅仅要夹住书页,还要同时夹住下脚部位长出来的衬纸。同理,另一只手不仅仅是摁压住书页,还要摁压住天头部位长出来的衬纸,比较考验功力。
m小心地把齐栏后的书页转移到捶书石上,进行适度锤平。锤平时,身体姿势要正确,锤子要端平,锤子落下时不歪不扭不斜,保证锤子落到书上时锤面和书页,接触面的各点力度均匀,否则会把书捶出一道一道锤子边的痕迹,俗话说捶出了“沟”,对古籍的下一步操作和保护极其不利,相当于二次给古籍造成了损伤。捶书,看似简单的事情,但事实上没有多年的经验和足够的实操练习,根本达不到心中想要的效果。捶书的力度、捶书的位置、捶书的次数等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要做到游刃有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n锤平之后,我们会发现书页会有滑动移位,书口和下脚不齐,这时候需要再次进行撞页、齐下脚等工序,等调整到书口平整,下脚齐直的时候,把书放在两块压书板之间,放进压书器,进行压实定型,压书器最好不要一次性压到最大压力,压力能压紧即可,待到第二天的时候,会发现压书器会比第一天松了一些,这时候再紧紧压力增加一些壓力。如此反复几日,压书器就不会再松。
o数日后,从压书器里取出压过的古籍,检查压实定型的效果如何,如若效果理想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装订成册。装订成册主要包含订纸捻、包书角、上书皮、打眼、订线、拨线、贴书签等。
还有一种做法和上面叙述的做法大同小异,只是方式方法略有不同而已,最后完成后的成品和上述完成后的成品样式和效果是一样的。就是在铺书页的时候,先理整齐衬纸,再把衬纸的一边固定住,然后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把书页隔一页衬纸夹进去一页书页,一边往里面夹书页一边顺手抚平衬纸。四周回折衬纸的时候,根据个人工作手法和习惯按照从上往下逐页回折或者是从下往上逐页回折的顺序都可以,目的是一样的。
3 古籍保护常识
古籍修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保存古籍,同时也是为了尽可能最大时限延续古籍的寿命,所以在古籍保存时也要多加爱护,如在古籍存放时要尽量避光保存,所有古籍书柜最好能够隔光,尽量不要做玻璃门,更加不要把书拿出来久晒、暴晒,所谓在阳光下晒书的同时会晒死虫卵不一定正确。要保持古籍的清洁,书在潮湿又有灰尘杂物的环境中就会“长毛”,一般认为“长毛”是因为潮湿,其实不仅仅是潮湿一方原因,还是因为有霉菌霉斑、灰尘、杂物以及其他微生物的书页遇到潮湿,造成了各种霉菌等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会迅速发霉“长毛”。所以,保持古籍、古籍书页、古籍周围环境的干净卫生和防止潮湿对于古籍的保护非常关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控制古籍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温度18~24摄氏度,湿度45%~60%)是最好的。还要尽量使古籍远离水、火、虫、酸等。还可以制作无酸函盒等装具和防虫书柜等。总之,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意识要跟上。
4 结语
古籍是珍贵的历史文化的积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载体。古籍修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技艺,保护和利用好这门技艺,才能更好地保护不可再生的传统文化。每一次修复都是跟古人的一次“交流”,都值得用心去对待,要珍惜每一次与古籍“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我们修复生涯中与不同的古籍文献“接触交流”都很有可能是仅有的一次机会,要倍加尊敬和珍惜,就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从接待病人的那一刻起,无论是研究“病情”、做出“诊断”、开出“药方”,还是“复诊”,都要认真负责地对待,不能有丝毫马虎。古籍修复要根据不同的破损情况、保存环境、客户需求等,做出适合的修复方案并给予实施操作修复,遵循修复原则。
参考文献
[1]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45.
[2]孙毓修.中国雕版源流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9.
[3]徐雁,王燕均.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