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红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真正做到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们有必要厘清几个重要的问题:幼儿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我们应采用怎样的教育对策?笔者以“调查、访谈”为载体,诊断情况、分析成因、寻求对策,进而积极促进幼儿适宜、健康发展。
一、诊断调查,了解幼儿行为差异出现的情况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苏州某幼儿园大班40名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生活习惯、社会交往、文明礼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行为差异、原因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调查结果如下:
很多幼儿在园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如能自己吃饭,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起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家里吃饭要家长喂、挑食等。调查对象中96%是独生子女,家长的长期包办代替,养成了幼儿过度依赖行为及不良的生活习惯。
在文明礼貌方面,家長关于“怎样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67%的家长采用说教的方式,25%的家长懂得借助“榜样示范”等手段引导幼儿感受学习,2%的家长表示无所适从,6%的家长表示“树大自然直”,不需要过多的教育。可见家长虽然有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方法上不科学、不适宜、不系统。
在学习品质方面,在关于“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她是怎样表现,您是怎样应对的?”的访谈中,92%家长表示“幼儿首先求助于成人”,28%的家长会采用鼓励的方法,57%的家长一般会很乐于帮助幼儿解决。可见大部分家长缺乏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意识,所以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无所适从,就会退缩,而在园能在教师的鼓励下努力独立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在交往行为表现上,虽然家长认为幼儿交往能力非常重要,但只有20%的家长表示能对孩子在交往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可见,家长的观念和行为是脱节的。
二、分析成因,探寻幼儿行为差异产生的根源
(一)角色规范(游戏规则)是幼儿行为差异的重要参照物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一定意义上的场域。布迪厄在他的场域理论中经常用游戏来类比场域的解释原则。游戏规则是前提、基础,规则的明确与否、合理与否、详细与否都直接影响到游戏规则的执行效果。家园存在的显性或者隐性的角色规范(游戏规则)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角色行为。
1.在幼儿园场域里,角色规范具有稳定性、约束力
这是保证幼儿履行角色义务的具体规范,如饭前便后洗手、有序排队等。幼儿园集体生活有它自成的、特有的规则,教师对幼儿进行的规则教育的途径也有很多种,可以把有关规则的内容贯穿在儿歌、故事、木偶戏当中,借助多种教育活动让幼儿理解规则的含义;也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验规则的用处,从而加深他们对规则的理解等等。
2.在家庭场域里,角色规范具有随意性、情绪化
从调查中了解到,尽管家长都曾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行为要求,但是88%的家长都承认他们对幼儿的行为要求没有像幼儿园那样细致、琐碎,也是不成文的,因此约束力不强,并缺乏评价指导。
幼儿园的角色规范是完整的、实物化的,而家庭中的角色规范是虚实结合的,难以把握的。由于两个场域中规则性质不同,因此幼儿产生了差异性行为表现。
(二)角色概念是幼儿行为差异的内在驱动力
与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相对应的是先赋地位和自致地位。在家庭中,幼儿的先赋地位使他们被奉为小皇帝、小公主来对待。他的核心地位都不会因为他的某件错事而有所改变。在幼儿园幼儿和小伙伴角色地位相同、需要遵守的规则具有一致性。
在幼儿园、家庭两个不同的场域里,幼儿的竞争、角色地位的不同,所要作的努力是不同的。幼儿的社会角色及其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只有正确的社会角色概念,才能产生正确的行为规范。
(三)角色期待是幼儿行为差异的主要影响力
在幼儿园场域里,幼儿会自发地学习, 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究, 是主动的学习者。在家庭场域里,幼儿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即使有些家长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幼儿在园、在家行为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角色期待作为一种社会观念, 是幼儿发展的社会心理动力和心理导向,所以成人对幼儿的角色期待要符合幼儿身心和个性特点,只有这样的角色期待才可能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三、协同共赢,寻求幼儿行为差异解决的对策
规范的要求,情境的转变,地位的升迁,竞争的程度等不同,是幼儿的行为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寻求科学指导的方法,缩短或弱化幼儿行为差异程度,才能更好地引导、支持幼儿的健康地发展。
(一)从家庭角度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要使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角色概念,要强化家长的角色意识。一个好家长,应时刻想着自己的身份及其对孩子成长应负的责任和权利,准确把握社会对角色特定行为的期望,正确评论自己行为是否符合角色规范,以及形成教育角色所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从幼儿园角度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园教育中家长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家庭只有在共育、共享、共成长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家长、老师以及幼儿各个主体之间才能够有机互动,发挥各自的优势、采取各自适宜的方式方法,从不同角度达到殊途同归的复杂协同效应。
同一儿童在不同场合出现的行为差异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家园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场域,应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评价上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幼儿持续、稳定、和谐、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狮山中心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