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悟理文本,其目的在于通过承理载体让读者领悟一定的道理。要写好悟理文本,就要明白悟理的途径、承理的载体、写理的方法及其思维环节。只有熟练掌握悟理文本的思维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思维能力,才能学好悟理文本。
关键词:悟理文本;悟理途径;承理载体;写理方法;写理思维
作者简介:杨辉,四川省双流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优秀教师。(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5-0016-03
悟理文本不同于说理文本,说理文本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阐明、证明一种观点,说服读者相信作者讲的道理是正确的,而悟理文本虽然也讲道理,但这类文本却不是向读者阐明、证明一种观点,也不是让读者坚信文本中所说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类文本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以启发,使读者从文本的景、情、事中悟得一种观念、一个主张、一点道理,从而发现人生、社会某方面的真谛。
悟理文本讲道理时虽不如说理文本的逻辑力量强,却常常能引发读者深思,突转式地改变读者的人生观念。悟理文本常常形象、生动,让读者在情境中濡染、体验,使读者内心为文本中的景、情、事所触动。
一、悟理文本的悟理途径
悟理文本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从文本中“悟”得一种道理。读者是如何来悟的呢?一般来说,读者凭借文本中的景、情、物与某种道理的相似关系,引发由此及彼的联想,在此过程中产生顿悟。作者也常在文本中将景、情、物与某种道理的相似关系明示出来,让读者顺着这种相似关系去感悟某种道理。那么,由相似关系感悟道理的途径有哪些呢?
1. 通过以小见大来悟理。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一事一物、一情一景来感悟宏大、深刻的社会主题、人生哲理。这些微小的事、物、情、景与社会主题和人生哲理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这些事、物、情、景的体验,沿着这种相似性去反思社会主题和人生哲理,让人顿悟。
例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在感受和体验解放军叔叔、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我们”为素不相识的陌生路人修建小屋并接力服务的淳朴品质中,进一步悟出了我们正处在一种和平、温暖、助人为乐的美好状态中。这里的“小”是指解放军叔叔修建小屋、哈尼小姑娘照看小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粮以及“我们”修葺小屋等一系列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和普通事;这里的“大”指的是“社会风气淳朴善良”的深刻主题。“小”与“大”的相似关联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系列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和普通事”是“社会风气”的构成要素,整个社会风气具备了构成要素的特点;二是这些普通人和普通事所散发出的美好品格是“淳朴善良”品质的具体化。
2. 通过结构相似来悟理。所谓结构相似,指的是一类事物中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与另一类事物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接近、相似。阅读这类文本,读者可由此及彼地感悟道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认为“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从而感悟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个道理。邹忌采用结构相似的方法来启发齐威王感悟道理:邹忌的妻、妾、客与邹忌的关系类似于宫妇、朝臣、百姓与齐威王的关系,邹忌在妻、妾、客人那里听不到真话,由这种结构相似关系可联想到齐威王在宫妇、朝臣、百姓那里也听不到真话。
3. 通过过程相似来悟理。所谓过程相似,是指做一件事的环节与做另一件事的环节相似。阅读这类文本时,读者通过文本的引导,从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悟出与之过程相似的另一件事的做法。作者也正是通过两件事发生的相似经历来启发读者感悟某种道理。
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古人观察天地万物的经历与人们进洞探险的经历是相似的,读者通过“夷以近,则游者众”悟出“简单平实的目标,达到的人就多”这个道理;通过“险以远,则至者少”悟出“重要远大的目标,达到的人就少”这个道理;通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悟出“一个人要实现重要遠大的目标,必须要有强大的意志,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要借助一定的外援”这个道理。通过“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悟出“一个人只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尽全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不会受到他人的讥笑”这个道理。
4. 通过性质相似来悟理。所谓性质相似,指的是一物与另一物在性质上类似,阅读这类文本时,读者可通过某物的特点感悟到与之性质相似的另一物的特点。托物言志的文本、寓言类文本常常就是借助性质相似来给读者一些启示和感悟。如列子的《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凭借愚公及其子子孙孙坚持不懈的劳动也许能搬走这两座山,但做事的“诚”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操蛇之神害怕了,天帝感动了,最后移走二山。做事态度是关键,读者凭借这种相似就可以悟出人生哲理来。
5. 通过规律相似来悟理。所谓规律相似,指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相似。读者在阅读这类文本时,则通过对文本所叙之事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感触、体验、认识、理解、提炼,然后感悟出与之相似的人生道理或社会主题。
二、悟理文本的承理载体
悟理文本所讲之理不会由作者直接告诉读者,而是在叙事、写景、抒情的基础上引导读者去发现、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或社会主题。也就是说,悟理文本中的理是负载到某个工具上的,这个工具便是承理的载体,也是读者悟理的起点和抓手。这个载体越生动、形象、具体、感性、与生活密切相关,就越能感染读者、打动读者,能引起读者反思,所以悟理式文本特别注重承理载体的选择与打造。
1. 以事为承理载体。以事为承理载体,就是把让读者所悟之理附着在某件事上。在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中,文本没有任何情感倾向的词语来着力赞扬某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做法似乎都持肯定态度。这个文本目的在于通过郑伯君臣对话、烛之武说秦、秦晋撤兵三件事,启发读者明白这样一些道理:君王要善于纳谏,平时要正确地对待人才;说理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国之君不能意气用事,要随机应变、审时度势,不能生搬硬套。
2. 以景为承理载体。以景为承理载体,就是把让读者所悟之理附着在景物上。如苏轼的《赤壁赋》,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这里,永不消逝的长江、时圆时缺的月亮、自在舒适的清风,便是作者用来装载道理的工具。读者可以以这些景物为抓手,沿着作者指引的道路,去理解“变与不变”及“顺其自然,万事莫强求”的人生哲理。
3. 以情为承理载体。以情为承理载体,就是让读者所悟之理附着在情感之上。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其写作目的在于强化韩麦尔先生那种再也不能给孩子们上法语课的痛苦和无奈,但其真正目的并不是表现韩麦尔的痛苦,而是启发读者从韩麦尔的痛苦和无奈中去领悟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语言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失去本国语言比失去国土更痛苦、更悲惨、更无助。
三、悟理文本的写作方法
悟理文本如何才能达到让读者受到启示的目的呢?这就需要作者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将文本中的事、情、景、物等承理载体与要让读者领悟的那些理之间的相似关系运用一定的手法联系起来,使读者顺利地领悟道理。
1. 象征暗示法。所谓象征暗示法,是指文本借助象征手法来暗示某种情感、理想或道理的方法。運用象征暗示法的文本,表面上好像是对象征物进行描写、发表感慨,其真实意图却是作者在力求表达某种理想、歌颂某种精神、暗示某种道理。
2. 类比悟理法。两种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特征相似的现象能够启发人们感悟到这两种事物其他方面的特征也可能相似,这就是类比。类比悟理法能引起读者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打开读者思路,引发读者深思,最终理解某种道理。比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就利用类比的方法让梁惠王意识到“老百姓被饿死的原因不是收成不好,而是君王的过错”这个道理。其类比悟理过程如下:
要注意的是,类比悟理法并不是逻辑严密的推理方法,因而起不到证明某个观念、道理的作用,只能是帮助读者打开思路,启发读者对某些现象产生联想,从而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3. 寓言启理法。所谓寓言启理法,是指文本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启发读者去理解某种道理的方法。寓言常常借助一些虚假、荒唐的故事,折射出一些人生哲理来,使读者在嬉笑怒骂中去咀嚼、去反思、去感悟人生况味。
寓言故事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大,不同的读者可能由于自身的阅历不同而悟出不同的道理来。《滥竽充数》的故事,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悟出以下道理:
道理一:一个人只有认真练好本领,才能保住自己的工作。
道理二:吃大锅饭的政策会导致有人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道理三:选人和用人制度是团体事业成败的关键。
4. 童话寓理法。所谓童话寓理法,指的是文本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手法虚构适合儿童看的故事来寄寓一定道理的方法。不同的读者生活经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所悟之理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安徒生的童话《灰姑娘》,读完整个文本后,反思灰姑娘获得成功的原因,会发现实现理想一是需要抓住机会,二是需要朋友的帮助,三是需要自己努力争取。幸福和成功永远不会眷顾那些坐着等待机会的人。
四、悟理文本的写作思维
了解了悟理文本的悟理途径、承理载体、写作方法,那么,又如何去形成一篇完整的悟理文本呢?悟理文本重在悟理,写作时,首先就要确定要让读者悟到什么样的道理;确定所悟之理后,需要寻找一定的承理载体;从载体中悟出道理,凭的是载体与道理之间的相似关系所搭起的桥梁;最后形成一篇完整的悟理文本。作者将自己的思考借助一定的手段呈现出来,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悟理文本写作方法。由此,我们总结悟理文本的写作思维环节如下:
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将承理载体与所悟之理联系起来,是作者写作悟理文本十分重要的一环。前面介绍了比喻讲理法、象征暗示法、类比悟理法、寓言启理法、童话悟理法五种方法,写作时可以单独运用某种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具体如何运用则要根据作者的喜好和特长及文本写作需要而定。
本文是在探索悟理文本的写作原理的基础上建构悟理文本的写作思维,其中很多方面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在一起的。如童话寓理法、寓言启理法中就常常融合了比喻讲理法、象征暗示法。又如,以事为承理载体、以景为承理载体的文本常常又离不开情,从而也具有了以情为承理载体的特点。本文对这些原理进行独立阐述,只是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更彻底,在写作时,我们要学会融会贯通,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方法技巧。
责任编辑 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