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儿童“体验学习”的哲学思考

2019-01-06 02:10陈昕婷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

陈昕婷

【摘要】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体验学习”的本质及其规律,避免和克服“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泛化与异化,需要以一种反思与超越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本文拟哲学的视角, 从“体验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体验过程、体验方式、体验结果)入手,例谈对“体验学习”的实践、尝试与思考。

【关键词】体验过程 体验方式 体验结果

“体验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的是学习个体如何从体验中获得知识、改变态度和提升技能。让学习回归生活,使知识不只浅存于记忆之中,而是深藏于内心,这就是“体验式学习”所独有的魅力。

因此,课改以来,“体验学习”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认知活动的各个领域,并成为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一个方向。但是,“体验学习”在学习理念上又不同于实践主义学习理论。《体验哲学》(莱考夫、约翰逊著)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由于认知和理解上的偏差,一些教师仅仅将“体验学习”视作一种教学模式或者学习方式,忽略了“体验学习”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引领价值。

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体验学习”的内涵,让“体验学习”生发出应有的价值和效度,本文拟从“体验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体验过程、体验方式、体验结果)入手,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谈谈对“体验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一、给体验过程多一点形而上的关怀

体验学习都有明确的指向性,但是如何选取和确定体验的过程,并有价值地开展体验活动,需要基于人的认识和发展的高度,来考量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最大可能的“体验学习”中形成科学正确的知识观和价值观,从而凸顯儿童成长的个性品质。

1.体验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交互合作

合作学习的积极效应已被大家所认同,它与“遵从学生的个体经验”并不矛盾,对知识进行“个体建构”和“独自内化”,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使学习者自我的精神世界发生变化。

由于“体验学习”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其体验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体验学习重视个体的参与与建构。它需要从个体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以及生活积累等方面出发,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感悟和意义。所以,人们常说“体验的过程是人的主体性得以充分施展的过程”。

体验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面对活动,个体会遵从内心的情感积累和直觉感受,领悟生命的意蕴,逐渐形成对事物新的认识,一种新的把握生命活动的情感和价值体认就会生成。慢慢地,一种新的感受与原有的认知在内心深处趋于融合。

2.体验是一种生命的超越,而不是简单的参与

在体验学习时,个体往往会将生命置身于关照的对象之中,从而实现了人由肉体向精神的转变,产生有一定的价值认同的新认识和新领悟。对学生来说,学校、课堂是他们步入社会这个大舞台的排练厅。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充满正能量的体验,他们才能实现生命的超越,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在教学《自画像》一课时,针对教材中“说爱好,展风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尽情地亮出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才艺,让学生在台上展示自我,增强自信。这种课堂上的满足感和获得感的体验,往往能直接提升儿童的生命价值感。

3.体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不是追寻简单的结果

体验能产生“即时情感”,只有把“即时情感”进行后续的延伸发展,才能推动学生道德的自我建构,真正成为一种道德行为的动力。

二、给体验方式多一点方法论的指导

体验式学习不但关注个体的各种感官感受,还常常掺杂着“类比、分析、验证、归纳和推理”等丰富的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经验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最终达到全新建构和共同建构的目的。

1.体验不是唯“心”和单向的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体验作为人们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事任何的体验活动都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和价值取向,这是促进体验活动深入开展并有效提升的关键。

教学《我们的合作》一课时,教师分别组织了两次合作体验——制作彩纸链的活动。同样的规定时间和合作成员,制作彩纸链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通过小组体验、合作、交流,学生们得出结论:小组合作目标统一、分工合理、互相配合,这是成功的关键。接下来,又开始新一轮的合作——“分豆子”。这一回,学生又有了新的体验收获:真正的合作可以提高效率、产生友谊。最后,由小组合作上升到全班合作——分类整理各种物品,一方面扩大了合作范围,由小组到全班,另一方面检测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将合作内化成具体的行动。

2.体验不是随性和排他的

教学《我来试试看》一课时,教师紧紧围绕“我来试试看”这一主题,把教室设计成活动超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魔术表演、拼七巧板等十多个项目。这些活动的难度系数参差不齐,其中有难度较大反复尝试也不一定能成功的项目,如:指尖旋球。学生们在体验时,教师请来了一名经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在互动交流中,学生们开始不畏失败,敢于大胆尝试和反复操练。学生不一定学会了旋球,但是必须有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这也正是学生的精神成长。

三、给体验结果多一点辩证法的思维

体验学习时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学习者既要积极地置身其中,又要“置身事外”地进行观察和反思;既要经历务实具体的细节和过程,又要尝试着进行提炼、总结。这时,学习者就会遇到认知冲突,会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本能地产生一种平衡的需求,即新的学习需求,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引导学习者辩证地将已知运用到获取未知和化解新知的过程中,这就是“体验学习”。

1.以“联系”为思维路径,洞察“体验”因果

“普遍联系”是世界的本源和自然法则。“联系”往往是体验学习中寻求探究路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与儿童当下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儿童在充满探究与体验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理解生活、学会生活打下基础。”因此,我们要以“普遍联系”为教育教学的思维路径。

2.以“发展”为关注视角,追踪“体验”轨迹

事物存在的基本状态就是运动。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的地方,并循着发展变化的轨迹,逐步探求出问题的真谛与本源。

“互联网+科技”体验导学单:

(1)每组根据要求,利用iPad相应文件夹中的App进行模拟操作。

(2)每组选派2个同学到台上展示。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感受到互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可以结合刚才我们的体验例子,也可以结合你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

真正有意思的“体验学习”就是这样,循着事物“发展”的轨迹一路走来,帮助学生逐漸认识到事物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真相,从而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生活。

3.以“矛盾”为探究理念,丰富“体验”内涵

任何事物都处在矛盾之中,因此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认识,我们在进行体验学习时,不能以片面、绝对化、单一化的视角来理解各种现象和结论,而要以“矛盾”的观点,去审视和甄别眼前的事物及其变化,尽可能换一种视角,去质疑和追问有没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存在,反思这种“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这种对事物矛盾的主动把握,对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涵是极其重要的。

在执教《心中有规则》时,有个教师引用了一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辨性地看待身边的“矛盾”:

火车应该开向哪里?

由于道路改建,人们在原来的火车轨道旁开了个岔道口,铺设了一条新的轨道。岔道口前面安装了扳道装置,扳道工可以决定火车是沿着新的轨道开还是沿着废弃的旧轨道开。为了安全起见,铁道部门在新建的铁轨旁边竖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严禁在此轨道玩耍。

一天,有几个孩子放学后来到这里,其中一人看到牌子上的警示后,劝其他孩子不要在新建的轨道上玩耍,但无人理睬。这个孩子只好独自在旧轨道上玩。

一列火车突然疾驰而来,那群孩子已来不及从轨道上离开……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你是扳道工,你会把火车扳向哪个方向?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违反规则的一群孩子中的一个,你希望扳道工把火车扳向哪个方向?为什么?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课堂上,学生充分发言的同时,也正是在体验学习中“矛盾的思辨”。当规则和道德产生冲突时,学生们开始逐渐清晰自己应该有的价值取向:规则,才是维护生活秩序的最高法则,没有规则的社会就会缺少“秩序之美”“人性之美”!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
如何在体验中促进德育养成教育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应用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主动探究与体验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学习
浅议农村化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的设计
数学新课堂上的体验学习研究
让体验学习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