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及其价值启示

2019-01-06 18:18李思锋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党的纪律列宁群众

李思锋

(中共鹤壁市委党校,河南鹤壁 458030)

列宁在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巩固了国家政权,筑牢了党的执政根基,推动实现了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更多的获得感。列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实践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人民性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是政治活动的最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决定了政权获得和政权维系。列宁指出,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没有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支持,没有绝大多数劳动者对无产阶级的支持,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只有真正表达人民的想法、代表人民利益并且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的时候,共产党的力量才有源泉,共产党执政才有群众基础。“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2 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党和苏维埃政权必须遵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列宁十分赞赏普列汉诺夫的一句话——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革命前受压迫的被剥削劳动者的利益应当摆在首位。”

2.1 大胆创新,不断改革。列宁认为,有些人背离经济政治常识和实际生活的需要,唯某些经典或者指南至上,陷入旧框框之中不能自拔。他提出,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工农生活状况,就可以借鉴吸收某些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列宁对社会主义充满了自信,即使存在某些资本主义的暂时复辟,也更改不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他说:“商品交换和贸易自由意味着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关系必然出现。这是没什么可怕的”。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只是一种客观需要的改良主义的暂时举措,并不会影响或者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

2.2 尊重个人利益。物质生产的过程和分配都涉及到利益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根本对立的现实基础,但基于分工的不同和人的差异性,在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个人利益。搞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仅要靠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还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应他们的个人利益。只有个人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才能稳定人民群众的财富心理,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

2.3 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社会上各个单位的创造精神。他说:社会主义不是按照少数人的发号施令创立的,而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做事,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执政的基本遵循。在制定《土地法令》的问题上,就是充分尊重和考虑了农民的意愿,按照《农民土地委托书》的精神制定的,即使这样一个条令并不符合党的意志。“这个委托书的全部内容表达了全俄绝大多数觉悟农民的绝对意志,应立即宣布为临时法律。”“对我们来说,大多数人的意志永远是必须执行的,违背这种意志就等于叛变革命。”

列宁还提出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列宁说,每个人都不是天才,都会有不懂行的时候,就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融入到工作中去,这样体现了认识的客观规律。同时,要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召开工农群众的全体会议,通过这些会议,“使广大非党工人和农民有机会对苏维埃机关及其工作提出批评。”

3 共产党要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践行者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理念应以人民的利益为本位,最大限度的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作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践行者,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3.1 加强纪律建设。坚持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必须强化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约束党员的,但党的纪律与人民群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正如列宁所说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是靠人民群众来维持、检验和加强的。党的纪律是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得以检验和维持的,党员干部对党的纪律的执行力是建立在党的政治领导和决策的效用度上,这就涉及到党员干部对党的执政效用的评判,也涉及到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效用的评判,科学的政治领导和决策所产生的积极效用无疑会增加党员干部对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确保他们能够自觉执行党的纪律,提升党的形象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他还强调执行党的纪律要严格,党的纪律不能形同虚设,“如果不认真地执行,很可能完全变成儿戏而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对党员的管理必须从严,对违纪党员的惩处必须严于非党人员。

3.2 加强作风建设。列宁作风建设思想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共产党作风建设的规律,为共产党作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一,要谦虚谨慎,有自我批判的精神。列宁说:党员干部面前有三大危险或者“敌人”的考验:骄傲自大、文盲、贪污受贿。列宁在对待别人给自己过寿的事情上,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正义和正气。他谈到共产党人在获得国家政权后,会陷入各种风险和挑战,其中骄傲自大被列在首位。骄傲自大就意味着衰败,因为骄傲自大就会听不得别人意见和建议,少了“忠言逆耳”,就容易产生“当局者迷”的现象。因为骄傲自大就不能全面看到自己的力量,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弱点,也害怕说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更不会去克服弱点和不足,长此以往,夸大了自己的力量,却掩盖了自己最薄弱的地方,一旦发生内外交困的恶劣情势,轰然倒地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反对特权。苏维埃政权建立颁布了一些法令,旨在消除干部特权。列宁认为在利益面前,单靠领导干部自我约束,凭借其“信念、忠诚和其他的优秀精神品质,这在政治上是完全不严肃的”,管根本的、长远的还是需要制度,诸如《关于废除等级和官衔制的法令》《对不容许亲属在苏维埃机关共同任职的法令草案的修改》《人民委员会关于高级职员和官员的薪金额的决定草案》《罢免权法令》《关于工农检查院条例》《工人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都是在限制党员干部特权方面做出的制度设计。

第三,机构改革。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分,人浮于事,就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列宁指出120个中央机关委员会中,真正起作用、有必要留下的只有16个。他提出改革工农检查院,把它与中央监察委员会合署起来,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面对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他对那些消极怠工和形式主义也提出了批评。他曾讽刺地指出:“英勇肯干的人可能只有十几个,而呆着怠工或半怠工,钻在公文堆里的却有几百个。”在一定时期,由于强调了集中领导,列宁就越发感觉到就越需要监督,以便消除各种官僚主义的积习。随着形势的发展,官僚主义不仅没有被铲除,反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日趋恶化。到了1922年,列宁曾经悲观地指出:“各部门是一堆粪土,法令是一堆粪土”。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提到要“发现人才,检查工作——这才是一切。”如何进行检查?列宁建议每位副主席都要经常性到基层检查工作,而且这种检查要突破常规,到基层最想不到的地方和部分进行检查。这种检查必须记录在案,并进行通报,责令基层限期整改,确保各项工作出现新局面、新气象。他还建议成立一个4-6人组成的专门检查小组,建立工作通讯报告机制,进行突击检查等等。

3.3 党的工作方法。不同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不同的工作方法。夺取国家政权后,要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组织经济建设要尊重经济规律,不是靠热情、靠突击来解决。“这个任务无论如何不能像我们从前解决内战任务那样用高呼‘乌拉’的方式来解决。”但在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列宁还是犯了冒进主义错误。基于各种原因,当时采取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但是这种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这种经济政策给当时的苏俄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面对国家出现的困境,列宁及时进行了政策调整,扭转了困难局面。由此可见,在共产党人身上,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即使有弯路,也会回到正确道路上来,贯穿于其中的仍然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 列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推进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命题。

4.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能否站稳人民立场,决定了一个政权的兴衰存亡。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是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面对“四大考验”,对标历史任务,要时刻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毛泽东同志有“两问”:“一问”是在1925年,他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问道:“为什么要革命?”“二问”是在1968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这两问是一脉相承的,无论革命,还是执政,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有两次重要集体活动:一是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号召全党朝着复兴之路奋勇前行。二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了“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再次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示的:“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70年来,我们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把人民群众幸福和需要放在首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

4.2 扩大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老百姓更多的获得感上。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在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辛勤努力的结果,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为人民谋幸福。改革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成果造福人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问题意识,深入推进改革,稳步扩大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成果为人民共享的理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正是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他们才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4.3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邓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就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宗旨意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紧围绕解决好社会矛盾转化历史命题,深刻把握“一个历史交汇期”“两个发展阶段”的战略安排,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让人民共享全面发展的文明成果。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举国体制,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重点领域突破,以科技发展带动各领域发展。

4.4 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管党,要全面从严治党。

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我们党自我加压、自我革命的动力所在,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但在根本问题上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围绕建设一个强大的、长期执政的党,必须着力加强政治建设,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必须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管党治党科学化水平。必须着力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提高应对化解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能力。必须着力培养历练一支高素质执政队伍,解决人的问题。必须毫不手软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猜你喜欢
党的纪律列宁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严明党的纪律强调“三性”“四要”
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