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茶文化育人研究

2019-01-06 16:27郑锦阳
福建茶叶 2019年9期
关键词:品茶茶文化思想

郑锦阳

(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过站起来、富起来的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新时代对社会各方面提出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替代物质文化需要,说明在新时代下,我国人民需要不仅仅是物质文化,而且对政治、精神、生态等领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新时代下,我国人民的需求更广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与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形成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这对矛盾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变为对抗性矛盾。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看,从思想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采用毛泽东提出的“团结—批评—团结”的科学方法,效果最好。“团结—批评—团结”的教育方法,离不开文化的熏陶、渗透,文化在整个思想教育过程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茶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特有现象,深受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认可,已经成为是处理化解思想矛盾的一剂良药。“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回忆了与柳亚子在广州品茶,接着重庆吟诗,最后北京聚首,在品茶、交谈、吟诗中,逐渐抛弃党派与政治立场的差异,化解了两人积郁的心结,彰显了同舟共济的高尚情操,见证美好的情谊。毛泽东巧用中国茶文化这个桥梁,化解了两人因政治立场不同而产生的思想差异,最终成为朋友。中国茶文化尚能成为解决伟人政治立场差异而造成的思想矛盾的中介桥梁,更何况处在新时代中我国人民在根本利益和政治立场一样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的思想矛盾纯属人民内部矛盾,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 茶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的茶文化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在社会和人类需求的驱动下,尊重自然和茶叶发展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创造出既离不开茶又不同于茶本身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总称。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茶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也形成了人为性、群体性、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茶文化发展历史是一代代现实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而进行有意识的创造活动。茶文化的发展依靠人,为了人,以人为中心,深深打上了人主体意志的烙印,脱离了人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毫无意义,因此,茶文化整个发展的历史人为性特征非常明显。其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人的茶文化创造活动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不断进行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茶文化就失去了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个茶文化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被一定群体所共同认可和遵循的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这是茶文化的群体性特征。其三、茶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为了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它必须不断结合时代变化的需求,包容各种优秀的文化,形成内在的适度超越性,推动自身更新,变化发展的历史特征非常显著。

2 思想政治教育的茶文化载体的内涵与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茶文化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挖掘和利用茶文化产品中的思想、道德等教育因素,同时将教育内容寓于茶文化的建设之中,到达以情感人,以文化塑造人,最终形成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所需要的思想品德。

茶文化载体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其表现形式除了传统的形式,例如茶歌、茶诗、茶词、茶道表演等,也增加了更多新的具体形式,例如茶文化的微视频、微博、网页等,其表现形式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同时茶文化本身的多维魅力,而且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欢,茶文化影响群体广泛性和内容全面性并存的特征也是初见端倪。茶文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也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教育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无拘无束的品茶、论茶、观看茶作品等教育活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容易让人接受。

3 新时代以茶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意义

3.1 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收集,获取第一手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比较特殊,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具体的、历史的人。人的思想活动在所处的环境、从事的实践、面临的问题、自身素质和主观认识的差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表现出一个复杂性的特征,而每一种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人们思想状态的变化,人的思想活动又表现出多变性的动态发展特征。由于客观外界的多样性和个体价值追求多样性,人的思想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因此,尽最大可能收集丰富而真实的第一手思想信息资料,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就是收集广大群众思想和政治的无形信息。毛泽东说过,“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③如果思想政治信息收集者如果没有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就不能深入群众,群众抱有畏惧之心,敬而远之,应付式回答问题,知而不言,言之不尽,导致收集到的信息的片面性。我国自古以来就开展有以茶会友、以茶交友、以茶待客等多种形式的茶话会,深受不同群体的欢迎。中国的茶可以简单划分为人文茶和生活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就是人文茶,而茶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就是指生活茶,可见在中国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民众都喜欢茶。茶话会把来自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等人,抛开个体差异,以平等的姿态集聚在一起,找到了共同的语言,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思想是言行的内在本质,言行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在轻松和谐的茶话会中,人们的一言一行将他们隐藏在大脑深处的真实思想,不断地表现出来。人们有形的言行和无形的思想,也会有表里不一的偏差时候,即言行并不一定像镜子一样直观地反映思想,一样的思想表现出不同的言行,同一言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但是从长期整体上来说,言行总是在思想支配下进行,思想也终将通过言行正面或者反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思想和言行有可能存在的差异,更需要我们思想信息收集者需要一个比较充足的时间观察人的言行,才能收集到尽可能多的真实资料,不会被片面的材料信息所蒙蔽。品茶的时间短暂,但是从喝茶前的准备工作到细细品茶,到以茶论国家大事,以茶谈人生,最终结下一定的感情,以后继续一起喝茶,这一系列准备和交流工作也是收集思想政治信息的良好契机。因此以茶文化为中心的茶话会,给思想政治信息收集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运用观察体验法、社会调查法、心理测试法、预测法等思想政治信息获取方法,收集到大量真实可靠的思想信息。

3.2 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特色化、综合化,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2.1 精行俭德是中国茶文化内在本质,有利于促进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方法的实行

(1)品茶是一个加强自我修养的过程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曾经说过:“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在中国茶早就远远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质属性,不仅仅简单作为一种受大众欢迎的饮料而存在,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古代为数众多的文人士大夫对茶和茶文化的热爱与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品质,使之与琴棋书画一样,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唐代陆羽在《茶经—之源》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虽然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大部分人接受以下观点:陆羽说“最宜”,并不是说只有专一践行自律品德的人才能喝,而是大家都可以喝,仅是某些人最适合而已。陆羽以多年之力撰成《茶经》,极力提倡“煮茶”的品饮方式,就是希望人们通过参与这一过程,去感悟茶内敛淡泊的特性,获得一种对自律的道德自觉,使饮茶者均成为“精行俭德之人”。这或许才是陆羽的希望。④茶即“人”在“艹”和“木”之间,所有的人在草木间,饮一盏清茶的过程,就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就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品茶品味品人生”的过程。

如果说欣赏中国的茶文化需要静心,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那么品茶的过程对人是一种意志磨练,更是一种加强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茶叶大部分种植在寺庙旁边,茶叶的制作也是由僧人来完成,之所以那样,是因为在中国茶文化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更适合在远离城市喧嚣中,静下心来的人才能细细体会其中的精髓。在中国品茶的过程包含品茶之前的准备、品茶、事后处理,这是一个有着高度精细的程序,与其说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修行。品茶之前的准备,包含选择器具、水、茶叶、清除异味(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异味)等,这些都是很有讲究,只要稍有不慎将会影响茶的味道。例如就连看似简单德普通烧水,也得注意掌握火候,水烧得太久老了,水没烧开嫩了,这都会影响茶的品质,因此如果一个人心神不定,是无法完成准备工作的。品茶之前的准备与品茶比起来,简单多了,品茶对人品德、心理的要求更高。首先要先用开水烫器,接着选择适量的茶叶,再掌握好冲泡的时间,倒出第一遍茶水,再烫杯子。其次再次冲泡,再倒茶,这次倒茶就十分讲究,不是一次性倒满一杯再倒另外一杯,而是保持固定的速度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回倒茶,确保杯茶均匀。最后,品茶需要用眼观茶色泽,小口啜饮,用鼻轻轻呼吸香味,用心体会其中韵味。如果茶水之中有茶叶,不可用手将茶叶捞出,更不要吃茶叶,可以用杯盖拂去或者轻轻吹开,不可用力吹。如果茶水太烫,吹凉再饮,这是吹凉也很讲究技巧,不能直接吹茶水,吹茶避就可以,空气反弹入茶水,很快就凉了。品茶的过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需要品茶的人专心致志的品味,否则如牛豪饮,饮之无味。品茶事后处理也是一个很考验人,没有按一定顺序清洗好,存放好,下次品茶可能就没法再用这套茶具。纵观以上的简述,品茶有着自己固有的顺序,需要考虑方方面面,需要心无杂念,才能耐心、细心、专心地品出韵味,品出人生。因此,一两天时间是训练,很容易让人混淆顺序或者遗落其中环节或者饮茶走神,影响品茶效果。如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坚持品茶,就是每天修“心”,那么品茶就是一个加强自我修养的训练手段,心就静下来,眼界更开阔,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精行俭德有利于促进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方法的实行

精行俭德实质是调节和矫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之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方法追求的目标。当然茶文化的精行俭德并不是一次性形成,需要在多次的和谐平等的品茶活动中,不断修“心”、修行,而修“心”、修行正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方法的基础。一方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受教育者有着品茶时候的心平气和的心境,也需要品茶的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以商讨问题,交换意见的方式,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批评,使其冷静、虚心地接受批评,避免批评简单粗暴、冷嘲热讽、上纲上线,伤害受教育者的自尊心,使其反感和抵触,产生对抗。另一方面,自我教育既包含反省、反思、自我改造等自我修养,又包含自制自律、情绪调控的自我管理,这都是自我教育常见的教育方式方法。这些教育方法的开展,离不开中国茶文化内在本质——精行俭德。费希特说过:“如果人以单纯享受为目的,他就依赖于一种给定的东西,即它的现成存在的冲动对象。所以,它是不自足的,只要人进行反思,就能成为主体。”⑤费希特在这里强调自我修“心”、自我反思、自我控制等在自我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个人在品茶文化之中,形成精行俭德,有利于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以团结为出发点,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3.2.2 中国茶文化包含着礼乐结合、环境陶冶的教化因素,有利于隐性教育方法的实行

唐·刘贞亮《饮茶十德》提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华民族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成为常态。“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梁实秋在《忆故知》里的发问:“不喝茶还能成为中国人吗?”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是我国长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礼仪习俗,受到各阶层人民的认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教育大家要互相尊重的叩指礼的故事。还有今天我国部分地区仍然用茶叶做娉礼或者结婚那天要敬茶,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种植茶树唯一的方法是用茶籽来种,而且种了不能移植,用茶叶做聘礼或者敬茶象征着爱情的专一、纯洁等。虽然叩指礼或者敬茶不流行,但是类似于这些的茶文化所涵盖的含义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黄书光说“借助评话、弹词、鼓词等说唱通俗文艺形式,向那些读书甚少、甚至目不识丁的农夫、家庭妇女以及小市民进行伦理教化,把社会伦理观念传播到广大的无法接受正统教育的草根阶层之中。”⑥坐在景致幽雅的茶楼,用古朴典雅、款式优美的茶具泡茶品茶,欣赏着茶诗、茶书、茶画、茶艺表演等,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8-1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89-790页

④“精行俭德”新解.光明日报.2014-12-28

⑤[德]费希特:《费希特著作选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29页。

⑥黄书光:《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7页。

猜你喜欢
品茶茶文化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在最美的四月天跟着老苏州品茶、赏花、做美食……
思想与“剑”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茶文化的“办案经”
冬品茶梅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