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静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农牧技术服务站,734031)
羊胃肠炎作为养羊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于夏季以及秋季。该病主要是在强烈的致病因素的刺激下导致羊的胃肠黏膜或者其深层组织出现以出血或者坏死为代表的炎症。该病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哺乳母羊奶量的减少,羔羊因快速消瘦而成活率的降低,同时会影响育肥羊的育肥效果。如果羊胃肠炎不能得到及时并且有效的治疗,会造成养殖场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有必要对羊胃肠炎的发病原因、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发病原因
1.1 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寒冷的冬季以及气温骤变时期,如果羊舍缺乏充足的保暖性能,极容易使羊群被寒冷所侵袭;如果羊群长期处于放牧饲养的状态,突然将其转变为舍饲,或者对其饲料进行突然的更换;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羊群处于过饱或者过饥,暴饮或者缺水的状态;没有做好羊群的定期驱虫工作,导致羊群抵抗力降低,大肠杆菌等一些存在于羊群的胃肠内但是无法致病的微生物毒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其致病作用对羊群的胃肠道造成损害,使其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胃肠炎的发生。
1.2 饲料被污染或者品质低劣 在羊群的饲养过程中,如果为其喂食了腐败变质、冰冷或者被重金属以及农药、化学等污染的草料,都容易刺激羊群胃肠道黏膜上皮的感受器从而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羊群胃肠的蠕动以及消化机能,进而出现卡他性炎症,导致羊胃肠炎的发生。
1.3 用药不规范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如果为羊只进行抗生素的滥用,会破坏其胃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进而导致严重胃肠炎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羊胃肠炎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型以及慢性型两种。
2.1 急性型
病羊在患病初期,首先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病羊食欲以及精神不振,甚至出现拒食的症状;病羊口舌发干,有明显的口臭味,舌苔厚重,颜色为黄色或者白色;病羊的反刍减少甚至停止,鼻镜较为干燥;病羊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其粪便类似于粥状,或者类似于稀水状,其中掺杂着一些血液或者坏死的组织碎片,有明显的腐臭味;腹痛,但是其程度各不相同,一些病羊因腹痛开始蜷缩。如果病羊出现严重的脱水,极有可能出现高热的症状,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其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病羊体温降低,脉搏较快但是较为虚弱,长期处于昏睡状态或者出现抽搐现象,最终因衰竭而导致死亡。
2.2 慢性型
病羊一旦患有慢性型胃肠炎,其精神不振、食欲忽好忽坏、存在严重的挑食或者异食癖,便秘,或者便秘以及腹泻交替发生。羊慢性型胃肠炎的病情较轻但是其病程较长,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引起恶病质的发生。
3 病理变化
对病羊进行剖检,可见其肠内容物中含有大量的血液并含有极度的恶臭味,胃肠黏膜上存在出血点或者溢血斑,存在一层覆盖物,覆盖物的形状类似于麸皮。黏膜下方存在大量的白细胞,同时存在水肿现象。对于坏死的病变组织,将其剥落以后,可见溃疡以及烂斑。如果病程较长,其肠壁会增厚并且发硬。
4 诊断方法
结合该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即可对该病进行诊断。
5 治疗方法对胃肠炎中兽医辨证以湿热型为主,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痢。
方用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2g、秦皮9g、郁金 9g、茯苓 6g、泽泻 6g、山楂 6g、黄芩 3g、大黄3g、山栀3g、木香2g,用清水煎煮后为病羊灌服;也可以将白头翁 15g、银花 15g、秦皮 15g、连翘15g、葛根 12g、黄芩 9g、黄柏 9g、赤芍 9g、 黄连6g、丹皮6g,用清水煎煮后为病羊灌服。每天1次,连续服药4天即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病症减轻以后,可以在病羊的饲料中添加10g/kg的石榴皮散,连续为病羊喂服4天,对于止血以及改善胃肠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