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利 徐洪勋
(抚顺市中心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0)
在肿瘤科疾病中,发病率比较高的有大肠癌,引发大肠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活方式、遗传以及大肠瘤等,在临床上其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大便潜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对其进行医治主要是通过手术方式[1]。本研究对100例大肠癌患者分别用腹腔镜手术、经腹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1.1 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大肠癌患者60例,将其自由分成研究和参照两组。在研究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例数为17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3例,患者年龄为46~77岁,年龄中间值为(61.23±2.62)岁。参照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例数为18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2例,患者年龄为47~80岁,年龄中间值为(63.12±1.6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础资料进行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参照组运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医治,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全麻方式进行麻醉,明确患者肿瘤的所处位置以及大小,切口位置为肿瘤上方腹部,切除肿瘤器后取出,一层层缝合切口。研究组运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麻醉方法与参照组一致。在脐部做一操作孔,在腹腔镜放置好后,观察肿瘤所处位置、大小和形态。如果患者的肿瘤下缘和肛缘距离在5 cm以内,则采取腹会阴结合直肠癌根治术,如果患者的肿瘤下缘和肛缘距离>5 cm,则采取非直肠癌根治术[2]。
1.3 观察指标[3]: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的数值,以及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局部肿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这次研究中各项与所选取患者相关的数据都导入到SPSS18.0中进行处理,使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资料,t作为检测指标,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卡方作为检测指标,其中P<0.05时证明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
2.1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数值:采取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在手术时间指标中,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数值分别为(134.76±14.62)min、(156.25±16.97)min;术中出血量指标中,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数值分别为(61.07±14.88)mL、(203.66±19.43)mL;术后排气时间指标中,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数值分别为(2.05±0.49)h、(4.62±1.18)h。由此可知,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数值均要比参照组低,差异显著,说明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01,t=8.648,t=9.684,t=17.54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在研究组中,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局部肿瘤的例数分别为1例、0例、1例,总计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参照组中,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局部肿瘤的例数分别为2例、1例、3例,总计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由此可知,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参照组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χ2=8.625。
近些年社会的快速发展,随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相较于从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大肠癌的发病率增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生活质量降低。目前临床上对大肠癌进行医治主要采取手术疗法,腹腔镜手术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4]。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作为传统的手术疗法,其具有成熟的技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术中出血量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并且患者容易复发疾病,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腹腔镜手术是近几年新兴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疗法,其具备比较多的优点。在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其能够运用腹腔镜做出指导,使得正常组织的损伤得到有效避免,预防出现挤压肠管的情况,使得肠癌细胞的脱落得到有效的防止。因为腹腔镜具有比较广的手术视野,所以其可以使得创伤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使得感染的概率得到大大的降低。同时其也具有比较美观的切口恢复,为大肠癌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供保障,不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5]。其在临床上的治疗优势与效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认可。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采取经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医治,研究中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医治。采取统计学方法展开分析,数据表明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比参照组低,且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综上所述,在在大肠癌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相较于经腹直肠癌手术,其优势更加明显,并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