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进展

2019-01-06 20:37吴隘红黄晓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球囊

吴隘红,黄晓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重庆 400016)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1]。动静脉内瘘(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是国家肾脏基金会肾脏疾病结局质量倡议(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e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 NKF-KDOQI)推荐的首选HD通路[1-3],但在建立及透析过程中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AVF成熟障碍、内瘘狭窄及血栓形成等。早期发现AVF并发症并适当干预以保持通路畅通,对改善ESRD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超声在AVF并发症早期发现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 评估及辅助AVF成熟

1.1 术前血管条件评估 近年来,ESRD临床发病率增高,临床对HD的需求日益增长[1]。AVF是HD的首选通路[4-6],但ESRD患者血管条件差,且常合并其他血管性病变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易致AVF建立失败,降低AVF成熟率,且易出现AVF狭窄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2,6-7],患者病死率高[1-2,8]。术前评估动静脉整体情况,对明确患者是否适合造瘘、选择适当的内瘘位置及评估内瘘失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9-10]。Hossain等[9]在建立AVF前对ESRD患者分别采用单纯物理方法(物理组,n=250)及超声(超声组,n=66)评估血管情况,结果显示物理组AVF失败率、新通路需求率及内瘘放弃率均高于超声组,且物理组内瘘失功危险度是超声组的3.65倍,提示术前超声检查有助于建立AVF。Alfano等[5]提出建立AVF的理想静脉距皮深度为<6 mm,动脉内径≥2 mm,需使用止血带的静脉直径≥2.5 mm。Murphy等[10]报道,对内径1.6~2.6 mm的静脉适合建立AVF。焦荣红等[11]观察60例ESRD患者,发现术前以头静脉内径≥1.8 mm、桡动脉内径≥1.6 mm及收缩期最大流速≥30 cm/s为动静脉筛选标准,AVF成功率为90.90%。薄华颖等[12]对78例ESRD患者行AVF手术,血管筛选标准为静脉直径≥2.5 mm、动脉直径≥2 mm、收缩期平均流速≥20 cm/s,内瘘建立成功率为94.90%。综上,术前超声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AVF的有效建立,但AVF术前动静脉的筛选标准目前尚未统一。

1.2 早期发现AVF成熟障碍 AVF成熟障碍率通常为30.00%~60.00%[1,2,13]。对于接受AVF手术的ESRD患者进行定期监测、早期发现AVF成熟障碍,对促进AVF成熟至关重要。AVF成熟障碍主要由血管内膜增生引起,血流量是AVF成熟的重要影响因素[2]。利用超声可从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评估AVF成熟情况,以早期发现内膜增生等引起的AVF成熟障碍[9-10]。超声判定AVF成熟的标准为术后6周内肱动脉血流≥600 ml/min、静脉表皮距离≤6 mm及瘘口直径>6 mm[1];排除其他原因,当上述3个指标中的任意1个在AVF建立3个月后仍未达到上述标准时,即认为成熟障碍[1]。对临床物理检查发现异常的AVF进行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AVF成熟障碍。

1.3 辅助AVF成熟 临床解决AVF成熟障碍的方法主要有支架植入术、取栓、静脉分支结扎、静脉表浅化和搭桥手术等[1,3],但成功率均较低[3]。为促进AVF成熟、缩短成熟时间并减少留置导管数量,Chawla等[3]在AVF术中、术后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angioplasty, PTA),即在造瘘时行PTA以扩张小静脉,然后在流入道、插管可用段和某些流出道狭窄处给予超声引导下球囊辅助成熟(balloon angioplasty maturation, BAM)[3]。Rizvi等[8]发现BAM可缩短上臂AVF成熟时间而增加前臂AVF成熟时间。Tham等[14]对105例AVF成熟障碍患者行PTA,技术成功率达95.20%,临床成功率为76.20%,术后第3、6及12个月时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00%、45.00%及28.00%,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0.00%、79.00%及70.00%。Pirozzi等[15]对18例前臂远端AVF动脉狭窄相关成熟障碍患者行经肱动脉入路PTA,术后12个月一期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4.00±7.30)%和(92.00±9.20)%。上述结果提示BAM是治疗AVF成熟障碍的有效手段。但有学者[13]提出给予BAM处理的AVF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干预措施,才能维持其通畅性,且与自发成熟AVF相比,其长期通畅性可能下降;而Park等[13]的研究结果则显示BAM可以确保AVF成熟,同时不影响其长期通畅性。

2 常见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介入治疗

2.1 早期发现常见并发症 AVF失功主要指AVF狭窄或血栓形成,是HD常见并发症。物理检查显示AVF震颤消失或微弱、透析中出血过多、成熟欠佳、静脉压高、血流量差和/或循环血量增加时,均需考虑AVF失功[16]。超声可通过二维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综合评估AVF失功[10],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信息[17]。超声诊断AVF狭窄或血栓形成的常用指标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PSV≥500 cm/s[16]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即狭窄处PSV和狭窄近心端正常管腔PSV的比值)≥2[18]提示AVF狭窄≥50.00%;而当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0.50时,需高度警惕AVF狭窄或血栓形成[19]。此外,部分AVF患者术后可形成假性动脉瘤,超声可见与AVF相交通的团块状液体,其内可见点、团状异常回声,呈旋涡状彩色血流,并可于瘤口探及典型双向血流频谱。

2.2 常见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2.2.1 AVF狭窄 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是AVF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研究[2,20]表明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小,可减少外科干预,延长AVF寿命,保护患者有限的血管资源。目前常用的AVF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主要为超声引导下PTA及支架植入术。既往多在透视引导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与之相比,超声引导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辐射以及无需对比剂等优点。多项研究[7,21]表明,超声引导下血管内介入治疗AVF狭窄安全有效。

直接顺行或逆行穿刺内瘘是干预HD通路失功的传统方法。Le等[22]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50例AVF失功,技术成功率达88.00%,并发症发生率仅1.80%,且术后1、6及12个月时AVF通畅率分别为88.50%、84.20%及83.00%。既往治疗AVF狭窄的一线方法为采用无药物涂层球囊进行PTA,但再狭窄率及再介入率均高。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s, DCBs)逐渐应用于治疗AVF狭窄[4]。Kitrou等[23]采用DCBs治疗20例AVF狭窄,治疗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2.20%,中位通畅时间为260天。目前关于DCBs与普通球囊治疗AVF狭窄效果的优劣尚无定论[4]。Malka等[24]报道,对于AVF狭窄可反复行超声引导下PTA干预,在反复接受52次PTA治疗的AVF失功患者的技术成功率高达97.00%,但一期通畅率依然较低(术后1、5年分别为32.00%和26.00%)。虽然超声引导下PTA在某些情况下可改善AVF狭窄瘘道的通畅性和功能,但其对于顽固性或复发性狭窄等病变仍非最佳治疗方法[1]。既往研究[1,25]报道,超声引导下支架植入术治疗AVF狭窄可获得较PTA治疗更高的通畅率,但有关支架植入术治疗AVF狭窄的报道较少,且支架费用高,术后再狭窄率高,穿刺空间小,易被挤压塌陷,故目前AVF局部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仍为PTA[1]。

2.2.2 血栓形成 AVF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溶栓、机械取栓、血栓抽吸、切开取栓和内瘘重建[26]。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超声引导下尿激酶溶栓、Forgarty导管球囊取栓、血栓抽吸、PTA等技术逐渐应用于治疗AVF血栓形成。尿激酶直接溶栓对机体损伤小、成功率高且操作简便,临床应用广泛[27]。超声引导下尿激酶溶栓可提高溶栓成功率、避免重复穿刺、缩短穿刺溶栓时间、减少并发症,且有一定的碎栓作用,能更简便、更快速地再通AVF,有利于尽早恢复正常血流[28-29];但AVF失功多见于在AVF部分狭窄基础上伴发血栓形成的患者,单纯溶栓效果欠佳[28]。Aurshina等[26]认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急性闭塞AVF安全、有效。Hegab等[30]对14例血栓形成72 h内的病例分别行血栓切除术(切除组,n=6)和血栓抽吸(抽吸组,n=8)治疗,2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第1、3个月血管通畅率相当,但抽吸组术后第6、12个月血管通畅率更高。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可在去除血栓的同时扩张狭窄段,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成功率高等优点,但目前相关研究及病例数尚少[28-29]。

2.2.3 假性动脉瘤 Hu等[1]提出支架可用于治疗血管内假性动脉瘤,但传统覆膜支架植入术价格昂贵。目前关于AVF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仅有少量文献[1]报道,对血管内治疗假性动脉瘤的详细过程亦未作具体描述。我科曾对1例头静脉闭塞、肱动脉直穿后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球囊封堵术,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超声可用于术前评估ESRD患者动静脉整体情况,且可早期发现AVF并发症,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合理利用超声检查有利于改善ESRD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球囊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出血风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策略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率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