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宏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技术推广站,743000)
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引起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物,该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性强且寄主单一,仅可感染猪,成年猪和仔猪都可感染该病,以哺乳的仔猪发病最为严重,该病可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发生, 但主要发生在冬季和季节交替,特别是当温度异常变化且温度容易下降时,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另外,猪群中的猪如果养殖密度过大,通风不畅等因素也会引起该病的高发和高死亡率。感染该病的病猪会出现典型的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猪场的养殖成活率,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仔猪的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患病猪的粪便和尿液污染, 会污染饲料和水,健康猪食用被污染的饲料后,病毒会通过其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从而导致猪的发病。病猪一旦感染,很难彻底根除该疾病,因为即使经过治疗后康复的猪也可能长时间携带毒物并污染周围环境。一旦本病发生,将迅速传播到整个猪群[1]。
猪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后通常在7-8 天即可发病,稍微迟缓的可在2-3 个月发病。一周龄左右的仔猪腹泻后通常在2-4 天死亡,死亡率高达50%以上;育肥猪死亡率较低,约为1%;成熟猪通常4-5 天可康复。病猪常常表现为情绪低沉, 食欲不振, 身体显著发热, 体温可升高至40-40.5 ℃,伴有急性腹泻及呕吐。通常先出现呕吐,之后转而腹泻。病猪腹泻后的粪便颜色通常会出现灰色或灰黄色,随后转为血性水痢,因其粪便中通常会混入脱落的大肠黏膜及纤维素性渗出物,故气味发腥发臭。发病后的病猪饮水量增加,但仍易脱水,体重降低。
发病的猪体重骤减,由于腹泻,肛门周围出现水状粪便。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可发现病死猪的胃内有大量的黄白色的乳凝块,小肠部位颜色暗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中的内容物呈黄色,大肠内充满大量液体,颜色血红。另外,胃部的黏膜也有轻微充血肿大现象,且伴有炎症的发生,胃及小肠有卡他性病变。其余部位病理症状不显著[2]。
可以根据疾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如果需要进一步诊断,应进行实验室诊断。可以取因患有仔猪流行性腹泻病而死亡的病死猪的小肠内容物或急性腹泻期的粪便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来进行确诊。
5.1 接种预防 该病传染性强, 病程短, 发病迅速。避免该病经济损失的最科学,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接种疫苗,养猪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该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征及时接种疫苗。目前预防该病常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灭火疫苗包括组织灭活苗如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泸毒株,以及细胞灭活苗如仔猪流行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包括注射型弱毒疫苗及口服型弱毒疫苗。另外还有转基因植物疫苗及乳酸杆菌疫苗等。
5.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可以使用参苓白术散方案,一只20kg 猪使用的具体配方为:党参4.5g、砂仁3g、白术4.5g、薏苡仁3g、茯苓4.5g、桔梗3g、炙甘草4.5g、莲子肉3g、扁豆6g、山药4.5g,混合之后研磨成粉末,用开水冲泡,待水温合适后服用,候温灌服或水煎服。西医治疗:首先,感染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猪会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因此可以先适当适量的补充一些电解质,维持病猪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可以使用葡萄糖氯化钾注射液+庆大霉素+维生素C,通常可混合后给每头猪静脉注射,一天服用2 次,连用3-5 天即可。严重注射时可进行腹腔注射,使用500 mL 葡萄糖溶液+5mg地塞米松溶液+1 支阿托品+20 mL 黄芪免疫肽+10 mL 维生素C 溶液, 混合后一般一头猪1 次腹腔注射20-40 毫升,每天1 次,连用2-3 天即可[3]。
5.3 日常管理 注意清洁猪场卫生,保持通风,控制猪群密度,保持空气质量良好。定期清洁和消毒猪场和猪舍中的食槽,以确保环境质量和猪群日常生活的健康。对于养猪场的管理要尽可能实行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尽可能防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以免外来人员或车辆将病菌携带到养猪场中,从而导致疾病流行。如果有特殊情况出现,必须保证对外来人员及车辆进行消毒后才可进入。因此,在养猪场的入口处要设置专门的外来人员消毒间。同时,应尽量减少对猪群的刺激,以减轻猪的应激反应,保持猪的情绪稳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