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出路

2019-01-06 15:57:08孙海一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译介当代文学文学作品

孙海一,王 润

(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可避免。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关系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切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话语权,推动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下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在新时代下,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是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相关问题展开具体的研究。

1 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依然受一些因素左右,影响其传播的深度和广泛性。目前,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1.1 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与制约

目前,中国不少当代文学作品已经进入了西方国家,但是,多数情况下,是由一些海外机构或者翻译者来对作品进行翻译,甚至是改变。这种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了迎合西方主流价值观而对作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暴力改编。很显然,这种方式是处于传播考虑且更能够迎合西方本土的喜好。但是,由于存在过度迎合西方主流价值观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与原作之间的差异。例如,在我们熟知的文学作品《狼图腾》中,作者姜戎所描写提及额仑草原时,是在小说文中进行描述的,而在英文版本中,关于这个地理位置的描述则被提到了小说的开头。这显然是为了迎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喜好,以便使作品可以更加方便的进入西方国家的文学市场。由于文化层面的差异,形成对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阻碍,造成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特征的扭曲,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形成一定的商业效应,但是,从长远来看,无法使得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东方文化的真实形象,形成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偏见,且这种偏见一旦产生之后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的。此外,西方国家习惯性的将中国当代文学贴上政治标签,形成对中国文学根深蒂固的偏见。这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译介过程当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存在密切联系。

1.2 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传播渠道不通畅

目前,从整体而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对外译介的出版以及发行的渠道依然不够通畅,这不利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国外图书馆以及市场中的流通和发行。欧美国家的出版社出于经济风险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在欧美文学市场的前景担忧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并不会主动进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出版。一般而言,大多数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输出主要是由一些学术机构来进行,但相应的作品的推广力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长恨歌》的翻译者主要是由美国学术界中的一些汉学专业学者所进行翻译的,其并未在文学市场上引起太大的反响。此外,由于传播渠道方面的制约,缺乏足够的读者群体以及缺乏大型出版社的推动,造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欧美文学市场的流通并不顺畅,并且经常会被贴上学术化、专业化等标签,最终造成市场上的占有率以及影响力等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2 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途径

在分析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基础上,对突破困境,促进我国当代文学更好地走出去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具体如下:

2.1 始终保持正确的心态以及文化坚持

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是弘扬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家一直将翻译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推动其在国际文学市场上的推广作为重要目标。当下,中国当代文学应当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好的将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对外译介是将蕴含中国文学特征的文学作品更好的推荐给欧美国家的读者用户,更好地传播开来,赢得欧美读者的青睐,为他们了解东方文化以及中国文学特征提供窗口,而不是单纯依靠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来进行对外销售。总之,我们首先应当保持正确的心态和文化坚持,所谓心态即为对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正确认识,不强行推入,也不一味迎合,而是在坚持和秉承中国当代文学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多种传播渠道为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提供途径,使他们更乐意以及更愿意去尝试和接受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去探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2.2 多层面入手推动译介工作的有序开展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战略给予高度重视,并推出了一系类有效的推广措施来推动中国当代文学在欧美国家的传播。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介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努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资金层面的投入。政府层面应要加大对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出版与推广等各个环节,并进一步拓展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合作渠道。同时,应当逐步建立读者、译者以及译介出版结构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形成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作品译作、文学作品出版以及文学作品的推广与传播的完整的生态链。针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介以及传播过程中遭遇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途径。此外,在对外推广和传播过程中,不可过分迎合西方主流价值观,要始终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立性以及文化坚持。

二是,积极推动我国海外出版以及发行机构的建设。欧美读者要深入的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单纯依靠欧美市场以及欧美商业出版社的推介是无法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的。为此,我国应当积极推进海外出版发行基地建设,创新中国当代文学海外推广和传播的新形式,建构起结合文学作品对外译作、出版以及销售等完整环节,为欧美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创造有利条件。这是新时代下对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的创新探索。

三是,积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的学术研究期刊。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其所产生的传播效应是不可小视的。为此,国家应当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资金,打造一批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顶尖学术期刊,通过这些期刊可以更好地为国外研究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以及汉学的学者提供全面而深入了解的机会和途径,也为中国当代文学更好的走出去提供重要的载体。

2.3 注重提升文学作品的创作质量,传播优秀的文学作品

较高的文学作品创作水平是确保文学作品创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下,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必须高度重视如下两点:

一是,提升文学作品的创作质量。作者的创作水平会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质量,而创作的质量如何,也会对作品的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内容深度不足、同一性明显、人物刻画不够深刻等问题。因此,必须注重提升文学作品的创作质量,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创作深度、创作思路和手法的多特性和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改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现状,赢得西方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二是,选择和传播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能够给读者带来有意义、有特色、有创新的内容。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翻译推广中,合理的选择和传播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必须深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选择文学作品时,应综合考量三方面因素:第一,要选择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人文思想的重要作品;第二,要选择符合当代中国思想潮流的前沿作品;第三,要选择可以满足西方读者阅读兴趣以及需求,且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发展中的中国的作品。此外,在选择文学作品时,要兼顾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的阅读需求,最大程度地向读者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

2.4 加强文学作品译者的培养与资助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离不开优秀的译者。而这些译者既包括了本土译者也包括了海外译者。为此,应当在努力提升本土译者的翻译水平的同时,积极资助海外译者,为我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具体如下:

一是,提升我国本土译者的整体翻译水平。译者的翻译水平会对作品翻译的质量等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首先应当通过各种有力的途径来积极培养高级翻译者;其次,应当积极举办国内外译者交流与研讨活动。此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培训活动等,提高本土译者的翻译水平,培育高水平、专业化的译介团队。

二是,积极资助海外译者。海外译者由于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等,在进行翻译时,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且翻译的作品更容易被欧美读者所接受。因此,国家层面应当加大在此法方面的投入,鼓励海外译者参与到当代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中去,让更多的译者关注并翻译中国作家作品,更好地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3 结语

总之,随着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可以走出国门,投入世界文学语境中去,形成一道独具东方特色的靓丽风景。但是,我们不可忽视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本文中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译介的具体途径,让中国当代文学能够准确的定位,让更多的中国优秀的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译介当代文学文学作品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陕西当代文学创作透析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0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