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舒
(武汉纺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30073)
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世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了许多绚丽、独特的区域性茶文化。在八闽大地上孕育的福建茶文化,即闽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区域性茶文化之一。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由于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丰沛的降雨和充足的光照带来了优越的产茶条件,加之福建人民的辛勤耕作劳动,使福建成为海内外知名的茶叶之乡。
传统观点认为福建产茶史可追溯到至今约1600年前的南安莲花山的“莲花茶襟”石刻(376年),但有学者认为在周武王时期(公元前1043年)其附属国闽国的贡品中有茶叶,由此可见福建的产茶史可追溯至约三千年前;宋代,朝廷在建州(今建瓯)设立“北苑贡茶地”,有着为历代30多任皇帝贡茶的辉煌历史。福建茶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不言而喻。
福建是乌龙茶、红茶、白茶与再加工的花茶等四类茶种的发源地。在历史上,福州、建州(建瓯)、武夷、泉州等地均为驰名海外的茶叶产地。在福建茶叶中,属乌龙茶的“铁观音”、“大红袍”;属花茶的“茉莉花茶”;属红茶的“正山小种”、“金骏眉”、“坦洋工夫”、;属白茶的“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茶种名扬海外,增加了中国茶叶的世界影响力,也成为代表福建的重要名片。
福建为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茶叶也为福建带来了丰厚回报:一是经济效益:18世纪初,中国对外出口茶叶主要通过福州、泉州、广州这三个口岸,福建占据两席,成为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先驱;2017年,福建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37亿元人民币,高居全国首位。二是社会效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福建拥有悠久的育茶历史,福建人喜欢种茶、品茶,以茶待人,“茶”是福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福建3800万人口中有300多万人从事茶有关的工作,“十个闽人中一人吃茶饭”。茶树、茶园为福建带来绿色清新的生态环境,在这般环境下成长的福建人自然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福建人的生活节奏轻快缓慢,福建人的性格温文尔雅都和福建人爱茶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浓厚的茶文化,还赋予了福建的独特的人文精神,丰富了福建的文化形象,提升了福建城市的知名度。
福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成为了福建的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福建城市文化的组成中,都不难看见茶叶的身影。在闽茶中,极富盛名的是大红袍和铁观音,而这两种茶叶各自的发源地——武夷山和安溪的城市文化,可以说是由茶而诞生,因茶而闻名。
武夷山脉坐落于福建省西侧,是对于福建省有着重要意义的山脉。现在狭义的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的闽北地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影响深远的茶种。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十分著名也极具地方特色,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属乌龙茶的极品,在武夷岩茶中知名的有:大红袍、肉桂、水仙等。属红茶的正山小种、金骏眉等茶叶也同样孕育在武夷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其中,正山小种是红茶的开山鼻祖,由正山小种衍生的诸多“工夫红茶”,也是福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武夷山作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旅游城市,离不开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更离不开其浓厚的茶文化。武夷山是茶叶之都,游客们每每来到武夷山,总是避免不了“茶”,尤其对于那些对茶缺少接触的人来说,茶文化更是武夷山文化的最大魅力。武夷山流传着许多关于茶的典故,其中“大红袍”诞生的故事家喻户晓,这段与茶有关的传奇典故,如今已是武夷山人最津津乐道的故事,这是一种茶文化与人文精神结合,赋予了武夷山更多文化底蕴,激发了更多未曾涉足武夷山的人对武夷山的向往。
位于福建闽南地区的安溪,是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便发源于此。如果说武夷山的闻名不仅得益于其名茶也得益于其美景,那么安溪的闻名则更倾向是纯粹的得益于其茶。提及安溪,必定想起铁观音。安溪是中国铁观音之乡,是闽南茶文化的代表之一,安溪的文化活动基本围绕铁观音展开,铁观音作为安溪得已名扬世界的金字招牌,是安溪当之无愧的至宝。
显然,武夷山和安溪的城市文化受其茶文化的深远影响。除此之外,福建福州的“茉莉花茶文化”、福建福安的“坦洋工夫文化”、福建福鼎的“福鼎白茶文化”等也是城市文化受茶文化影响的典型。不难看出,在福建的茶文化,早已深深影响福建的城市文化。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文化自信被摆在了愈发重要的位置。大到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小到城市和地区的文化自信,如今都得到了更多重视,茶文化作为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如此。在福建,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茶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茶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带来的无限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上述提到的武夷山便是其中的先行者:早在本世纪初,武夷山便积极开拓大红袍特色旅游:2010年由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大红袍》正式公演,成为武夷山旅游的知名地标、“大红袍山庄”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五星级酒店、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大红袍成为了代表武夷山市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可见,茶叶对武夷山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
在福建的许多城市都诞生了独具地方特色、最能代表地方形象的茶叶:坦洋工夫是福建省福安市的标志性茶叶。该茶为中国驰名商标,曾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已成为能代表福安茶叶和福安文化的翘楚品牌。
福建省福鼎市积极推广“福鼎白茶”品牌,经过精美设计的福鼎白茶品牌标识十分引人注目并且具有十足地方特色,强化了城市和茶叶的联系,此外,有福鼎特色的白茶饼也能让对茶叶缺乏了解的游客耳目一新。现在,福鼎市还在市区中心地带建设了两条“白茶街”。在笔者实地调查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白茶街中的大部分店铺只经营白茶而不经营其他茶叶,这便是打造“福鼎白茶”标识的一种体现。福鼎强化白茶文化的种种举措,都进一步深植白茶文化到福鼎市民与来福鼎的游客心中。现如今,太姥山与白茶共同成为了福鼎的旅游代名词。茶叶与城市文化的交融,创造了强大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为生生不息的种茶热土赋予无穷魅力。
福建是产茶大省,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自然也有着充满底蕴的茶文化。耳熟能详的茉莉花茶便诞生在福州。近些年,福州对茉莉花茶愈发重视:在三坊七巷内开设茉莉花茶文化艺术馆、更多以茉莉花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得到举办。古老的茶文化为城市注入了浓厚的底蕴,也带去了新鲜活力。
文化,不仅与国家意志有关,也与市井百姓有关。文化对于国家、对于城市所具有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到。茶文化可以与城市文化可以实现交融,创造更大价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早已通过历史被充分验证。福建,是爱茶的沃土,每个福建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与茶有关的文化积淀,而对于茶文化的传承,有较为成功的城市,也有仍需改进的城市,但无论如何,茶文化早已成为福建文化的重要象征。关于如何让茶文化更好与城市文化交融,使茶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城市文化更加饱满,笔者有如下建议:
4.1 “清新福建”是当下福建旅游对外推广的主要定调,相关部门应该更加积极将清新的茶文化和清新福建结合,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到福建不仅有好山好水好空气,更有沁人心脾的清新好茶。
4.2 积极在如历史街区等旅游场所建设茶文化博物馆,让地方人民更能清楚认识到当地植茶历史,让外地游客更直观了解一方水土、一方人文,丰富城市文化形象。
4.3 更好地在当地特色茶叶产品中注入城市形象。较为正面的例子是福鼎正在强化“福鼎白茶”的标识,而非单纯的“白茶”的标识,随着福鼎白茶的推广,福鼎的城市知名度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人们更倾向将福鼎和白茶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非将白茶简单地看作白茶。在有关方面,笔者认为有许多城市仍然需思考如何行之有效地将城市形象融入到茶产品中,譬如,茉莉花茶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国民级茶叶”,但却鲜有外地人知道茉莉花茶发源于福州。笔者有如下建议:①福州市可以参考福鼎市的相关做法,提高在大众认知中福州和茉莉花茶的联系。②积极招商,推动有影响力的茉莉花茶饮料厂在福州设厂,或建设福州自有品牌的茉莉花茶饮料厂销往全国各地。③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宣传,让大众更了解茉莉花茶与福州的历史源远。
4.4 推广茶文化旅游。福建生态好、茶山美,一般茶山可按照旅游需求进行艺术改造,让对茶文化缺乏了解的游客有机会了解到茶叶从茶树直到加工完成的一系列过程,让人们更立体的了解茶,而并非简单喝茶,在实现真正的茶旅结合的同时具有育人色彩。
4.5 积极通过校园、社区等线下方式推广茶文化,让茶文化更好地融入大众群体,提高群众的修养与品味,进一步提高城市总体品位,树立更好的城市精神面貌。
4.6 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当下年轻人对“品”茶的热度不如老一辈,取而代之的是更快速的“饮”茶方式。同时在咖啡等其他形式的饮品的冲击下,年轻人对茶的依赖也不如老一辈。然而在这个趋势下,新兴品牌“喜茶”却融入了大量茶叶元素,强调茶叶文化的魅力,同时推出许多口味独特的饮料品种,成为了在年轻群体中极具号召力的茶饮品牌;同时其店铺每开到一个城市,便会根据城市推出限定特饮,喜茶每在一家城市开设门店,都会排起长龙般的队伍。喜茶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认为,相关城市的经商者或有关部门可争取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地区特色连锁茶饮品牌,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接触茶文化,让茶文化与城市文化发生更多碰撞。
总而言之,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若能与现代城市文化实现巧妙交融,必将成为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