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简帛医籍男科阴囊疾病考证

2019-01-06 13:31蒋力生陶晓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2期
关键词:张家山简帛医籍

李 丽 王 鑫 张 煜 蒋力生 陶晓华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外科,北京 100029;3.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4

简帛医籍中有大量的医学资料,其中就有男科疾病的相关记载,如《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抄写年代在秦汉之际)、《天下至道谈》(抄写年代在汉以前),《张家山汉简》(墓葬年代在西汉吕后二年或其后不久)中的《脉书》,《武威汉代医简》(墓葬年代在东汉早期)中的《木牍》中,都有男科疾病的相关内容。本文梳理了《马王堆汉墓帛书》《张家山汉简》《武威医简》中男子阴囊肿大、湿痒等病症的原文,对表示阴囊、睾丸的词汇的名源关系进行探析,并试结合医理分析其在原文语境中的含义。

1 简帛中阴囊病相关原文及整理观点

文中采用的释文和图版出自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著的《张家山汉墓竹简[247 号墓]》及其释文修订本,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合编的《武威汉代医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整理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四]》,裘锡圭先生主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1.1 简帛原文

现将 《马王堆汉墓帛书》《武威医简》《张家山汉简》中描述男子阴囊肿大、湿痒等病症的原文例举如下:①《武威医简·木牍》(以下简称《木牍》)84 甲:“白水侯所奏治男子有七疾方:何谓七疾? ……六曰橐下养(痒)湿……”[1]②《木牍》85 甲-85 乙:“四曰橐下湿而养(痒)。”[1]③《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穜(肿)]囊》(以下简称《病方》)206 行:“穜(肿)囊:穜(肿)囊者,气实囊,不去。”[2]④《马王堆汉墓帛书·天下至道谈》(以下简称《天下》)18 行:“强用之,不能道,产痤穜(肿)櫜(睾)。”[3]⑤《张家山汉简·脉书》(以下简称《脉书》)11 行:“櫜痈,为血穨。”[4]⑥《病方·()》234 行:“颓(),先上卵,引下其皮,以(砭)穿其[隋(脽)]旁;□[□]汁及膏□,挠以醇□。”[2]

1.2 整理观点

2 形音义分析

2.1 橐-囊

可以看出,在古注中,橐、囊浑言则同,析言则异。橐、囊何者有底,何者无底?按,橐,商代金文字形作[11]等形,为象形字,象盛物的口袋,两头均用绳子系住口,故橐当为无底的口袋。为“橐”之初文,甲骨文省作[12],西周金文作[11],春秋文字在 的上部又增加了象征绳索的小圈,作[13],后又加“石”为声符而成《说文》小篆之[8]。而在秦汉文字中旁的下半逐渐与上半分离,进而演变为“木”。遂隶定为“橐”。

“槖”为“橐”简省笔划之异写字。表示袋子的“囗”简省为“一”。《正字通·木部》:“橐,俗省作槖。”[14]“”又为“槖”简省笔划之异写字。“木”简省为“大”。

橐与囊作为名词,本义均为盛物的袋子,又引申为动词,用袋子盛东西,进而引申有敛藏、装之义,橐之用例,如《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15]在出土文献中,也有用例,如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54 行[16]有“若可以橐天下矣”。又王充《论衡·论死》:“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犹粟米在囊橐之中也。”[17]囊之用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网……引其网而鱼已囊矣。”[18]

而橐与囊又由袋子义引申有像袋子的东西之义,如 《庄子·天下》:“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陈鼓应注:“橐,盛土器。”[19]而阴囊中有睪丸,其形像袋子,故“橐”、“囊”均可指阴囊,例①“下养(痒)湿”、例②“槖下湿而养(痒)”、例③“穜(肿)囊”中的“”“槖”“囊”便是此义。在传世医籍中,“囊”表示阴囊习见,如《素问·热论》:“又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20]杨上善《太素》曰:“厥阴之脉病愈,大气已去,故囊渐下也。”[21]

传世医籍亦见“囊”与其他词素合成表示阴囊的,如“丸囊”,因阴囊中包含睪丸,因名之,《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解毒并杂治·病第八》:“有人阴冷,冷气渐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疼闷,不得眠方:取生椒择之令净,以布帛裹着丸囊,令厚半寸,须臾热气通,日再易之,取消瘥止。”[22]又如“阴囊”,因阴囊位于人体下部,因名之,如上例中“冷气渐入阴囊”,又如《诸病源候论》卷六《解散病诸候·寒食散发候》:“或阴囊臭烂,坐席厚下热故也。”[23]“囊”又与其他词素合成指其它囊状脏腑,如用“胞囊”表示膀胱,《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妇人产后病诸候下·产后遗尿候》:“因产用气,伤于膀胱,而冷气入胞囊,胞囊缺漏,不禁小便,故遗尿。”[23]但传世医籍中,“橐”未见此用法,而“囊”一般也不指睪丸。

2.2 卵

例⑥中的“卵”指睪丸。卵,本义为蛋,《说文·卵部》:“凡物无乳者卵生。”[8]如《庄子·知北游》:“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成玄英疏曰:“人兽九窍而胎生,禽鱼八窍而卵生。”[24]出土文献中,亦有用例,如《病方·肠()》249 行:“夕毋食,旦取丰卵一溃,美醯一桮(杯),以(饮)之。”[2]而“累卵”义为堆叠的蛋,比喻极其危险,如《韩非子·十过》:“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18]相似表述有“重卵”,如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42 行:“臣之所处者重卵也。”[25]卵又引申为凡象卵形之物,如“卵盐”,《礼记·内则》:“醢酱、桃诸、梅诸、卵盐。”郑玄注曰:“卵盐,大盐也。”孔颖达疏曰:“以其盐形似鸟卵,故云大盐也。”[9]而男子睪丸亦形如卵,故亦用卵特指睪丸,在传世医籍中习见,如《灵枢·五色》:“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圆直为茎痛。”[20]日·丹波元简《灵枢识》:“卵,睪丸也。”[26]“卵”亦与其他词素合成,如“阴卵”,来指睪丸,如《素问·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20]

2.3 櫜

例④“櫜”,裘锡圭先生认为应读为“睾”,为“睪”之分别字。例④⑤之“櫜”之义为睪丸。“櫜”,见于《说文·部》:“櫜,车上大橐。从省,咎声。《诗》曰:‘载櫜载矢。’”[8]则“櫜”亦为囊橐之类。上文引裘锡圭先生观点,他认为“櫜”为“睾丸”字之本字。

又按,“睪丸”之“睪”字,为借字。“睪”,为会意字,见于《说文·部》:“睪,目视也,从横目,从,令吏将目捕罪人也[8]。”段玉裁据《广韵》改作“司视也”[10]。小篆字形作[8]。此义项古音在喻纽铎部。而“睪丸”之“睪”字,本无其字,音在见纽幽部。而“睾”,不见于《说文》,见于《字汇补·目部》:“睾,阴丸也。”[27]按,“睾”字与“睪”形近,当为“睪”增加笔划“丿”而成。但后来两者的意义又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仅在“睪丸”义上通用。

3 结合医理分析简文中的词义

3.2 穜(肿)囊、穜(肿)櫜、櫜痈为血穨、穨()先上卵

例③“穜(肿)囊”,描述了阴囊肿大的症状,“囊”指阴囊。例④“穜(肿)櫜”,描述了因房事不当,而导致男子精气不畅,而精道不通,出现痤疮、睪丸肿大的症状。“櫜”指睪丸。例⑤“櫜痈,为血穨()”“血穨()”,即血疝,《释名·释疾病》:“阴肿曰隤,气下曰隤也,又曰疝,亦言诜也。”[29]血疝,见于《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疝病诸候·五疝候》[23],但并未对症作具体描述。“櫜”,本指睪丸,在简文中,词义发生了转移,临时指包含睪丸的阴囊。简文“櫜痈,为血穨”,与现代医学的阴囊血肿的症状相似,即血液瘀积于阴囊,导致阴囊肿大。例⑥“颓(),先上卵”,“颓()”,即疝,当为睪丸或阴囊肿大,重坠疼痛的病症,见于《素问·脉解》:“厥阴所谓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曰疝,少腹肿也。”[20]简文中“卵”指睪丸,简文描述了疝的治疗方法,即先将睪丸向上推,再把阴囊皮向下拉。

4 简帛中阴囊湿痒、阴囊肿大、阴囊血肿的现代意义

本文梳理了汉代简帛医籍中出现的男子阴囊湿痒、阴囊肿大或肿痛等症状的材料,从形音义的角度出发,同时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并根据医理,得出:“槖”为“橐”简省笔划之异写字,“”又为“槖”简省笔划之异写字。“橐、“囊”本义为盛物的袋子,在简文中用的是其引申义,均表示阴囊。“橐下湿痒”为现代医学所谓阴囊湿疹的症状。“肿囊”描述了阴囊肿大的症状。“櫜”可能为“睪丸”字之本字,在简文中或指睾丸,或指阴囊。“肿櫜”是睪丸肿大的症状。“櫜痈,为血穨”,与现代医学的阴囊血肿的症状相似,即血液瘀积于阴囊,导致阴囊肿大。“卵”本义为蛋,在简文中用的是其引申义,表示睪丸。简文描述了疝的治疗方法,即先将睪丸向上推,再把阴囊皮向下拉。这些文献对于研究中医男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关于疝病的疗法为研究疝病治疗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猜你喜欢
张家山简帛医籍
《20世纪以来出土简帛文献美学思想研究》评介
巢湖张家山古村落资源价值及其发展的思考
简帛文献中的“吕遂”相关问题初探
3种医籍考对比
简帛学的学科分支新论
泾河张家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张家山风场机组变频器技术改造实践与研究
否定副词“弗”的主观化语用特征——以简帛文献中的用法为例证
张家山汉简古医书研究综述*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