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
- 关于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 美国高校智库的发展特点及其话语权提升之策
- “十三五”: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
-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安全水平分析
-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道
- 论国家安全法:模式、体系与原则
- “新泛突厥主义”运动及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与应对
- 社会转型:国民安全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 不宜夸大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
- 权利均等化: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走向
- 学术引用的伦理问题
- 龙云是“抗战阵营内部的一颗未爆炸弹”?
——与杨天石先生再商榷 - “被裹挟的国家”与基层治理困境
- 国家治理视阈中的边疆治理
- 缅甸包容性政治的建构:协和民主的适用性
- 美众议院关于“慰安妇”问题的立法活动
- 当前日本的知识分子护宪运动
- 央行货币互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研究
- 收入差距、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的城镇化道路
- 中国碳交易试点配额分配的机制特征、设计问题与改进对策
- 超越分歧:社会工作整合理论及其应用
- 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
——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 - 约翰·奥尼尔及其“野性社会学”
- 从家庭补偿到社会照顾: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路径分析
- 从宏观到微观: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述评
- 司法认同:危机与重建
- 宪法的法律性阐释及证立
- 刑民交错的类型判断与程序创新
- 网络谣言的行政规制及其完善
- 知识产权领域的表达自由:保护与规制
- 作为哲学问题的“中国向何处去”
——理解冯契哲学思想的一个视角 - 现代实践观念的起源与现代性困境
- 台湾逻辑学的发展分期及其学术成就
- 黑格尔与选择恐惧症
- 论礼学脉络与礼学史分期
- 简帛学的学科分支新论
- 由沧水入黑水:明代册封船往返琉球国的海上经历
- 清代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研究
- 民国边疆史与地方军阀研究
- 1989民主德国危机与柏林墙倒塌原因考察
- 网络文学批评史的建构逻辑
- Literature概念在晚清中国语境中的迁移
——新教来华传教士与晚清中西跨文学交流的一种历史考察 - 文学史观念的拓进与诉求
——关于编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的几点思考 - 汤显祖的文学史观与文体选择
- 翻译之后:美国现代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