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山县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策略

2019-01-06 11:05唐进会闫开杰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平山县黑木耳龙头企业

唐进会 闫开杰

(平山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1 平山县黑木耳产业基本情况

平山县生产黑木耳的历史悠久,在清朝咸丰年间已有生产记载,并记入蔬菜类目。2018年全县黑木耳栽培面积3 000亩,产量1 500 t,产值0.9亿元,已成为西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特色产业。平山县集成创新了适宜各地发展的黑木耳产业技术模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职业黑木耳种植户,扶持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初步建立起了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龙头经济组织为骨干的技术支撑体系,为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奠定了基础。黑木耳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科研开发能力弱、高质量基地少、缺乏大品牌、加工销售能力较弱等问题。

2 提质增效策略

立足全产业链发展,坚持填平补齐原则,突出龙头企业培育、现代园区建设、科研技术支撑三个重点,补齐加工仓储、市场营销、质量品牌、联结机制四个短板,推动黑木耳产业转型升级。

2.1 培育产业龙头。大力扶持发展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潜力大的黑木耳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联合体,依靠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发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进黑木耳跨区经营,推动黑木耳产业发展。因企施策,积极培育菌种繁育、菌棒制作、精深加工、销售物流、餐饮文化、技物服务等专业化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创建名优品牌,开拓市场。

2.2 建设现代园区。现代园区是黑木耳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根据黑木耳生产特点,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园区,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把不同主体、不同要素有机地聚集在一起,按菌种繁育区、菌棒制作区、栽培出耳区、储藏加工区、销售展示区规划建设。确保污染区、洁净区、无菌区严格分离,功能相近设施连通共享,做到资源环境可承载,规模布局科学合理。

2.3 加强科研开发。依托平山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整合县内外科研力量,做好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一是加强菌种繁育。引进适温广、抗性强、耳质优且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优良菌种,研发集成一套优质液体和固体菌种扩繁的工艺技术、配套设备和质量标准,有效提高菌种生产能力。二是加强菌棒制作研究。集成液体菌种、工厂化制棒、智能化养菌等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研发能耗小、效率高、质量优的集中统一制棒技术模式,推动黑木耳产业集约化发展。三是加强加工技术研究。大力引进节能高效干制优质黑木耳的新工艺和新设备,拓展黑木耳消费渠道。四是加强菌渣研究。开发生产以菌渣加工为基料、饲料、肥料、燃料的工艺和产品,使菌糠实现二次增值。通过以上研究,集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智速繁育与轻简栽培两套技术模式和展示样板,支撑黑木耳产业提质增效。

2.4 拓展仓储加工能力。因地制宜,整合完善加工仓储设施,最大限度挖掘黑木耳产品的增值潜力。一是按照绿色标准,针对不同市场,加快完善冷储、分拣、包装、干制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黑木耳干制加工、分级包装、错峰销售等环节。二是帮助现有企业提高加工销售能力,开展深加工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等工作,开发生产高端黑木耳加工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业附加值。

2.5 强化市场营销。从我国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出发,培育消费市场和营销队伍,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各类黑木耳产品的议价能力。一是培育消费市场。挖掘黑木耳特色文化,普及黑木耳养生保健知识,让消费者想吃、会吃、多吃黑木耳产品。二是强化营销队伍。重点培训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策划、品牌宣传等知识,建立一支熟悉黑木耳产品特性、具有现代营销理念的本地销售队伍。并创新销售模式,指导企业和基地灵活运用众筹、预售、团购等方式,加强线上线下销售互动,促进销售畅通、产销衔接。

2.6 打造质量品牌。一是根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出口产品质量要求,研究制定并严格落实能产出优质高档黑木耳产品的标准体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管理措施,引领产品质量。二是推行条码和射频识别技术,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信息化质量追溯服务平台,开展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质量监管工作,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三是指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注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加强传统品牌培育整合,聘请专业团队精心策划,积极开展知名、著名商标申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做好形象公关,讲好品牌故事。

猜你喜欢
平山县黑木耳龙头企业
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育雏
会“变身”的黑木耳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黑木耳薄片食品的生产工艺与产品特性研究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创新视域下石家庄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