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瑶 张婷
(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澄城 715200)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及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呈现生产总量过剩,市场需求量不足的矛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其核心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是单位生产成本过高,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益增长难,有效供给不足,低效无效供给过剩,市场竞争力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生产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到澄城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农村劳动力不足,群众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其文化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都是影响改革进程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澄城县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劳动力严重流失,有文化、懂技术的技能劳动力大多数外出务工、创业,空心村严重,留守老年、儿童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1.2 市场需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矛盾。市场需要的、客商收购的是商品果,需要个大、好看。农民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一般较偏激的使用蘸穗技术、果蔬膨大剂、激素类等,只注重追求产品外形变化,不重视对农产品品质的提升,这与农业生产的绿色、无公害、有机要求背道而驰。
1.3 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不足。受传统思想影响,群众对土地比较重视,土地流转困难,农业规模化发展受限。家庭为主的分散性小农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新产品、新技术等应用率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提高。
1.4 技术到位与投资增长的矛盾。澄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推广“有机肥为主、配方肥为辅”技术,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每亩的生产投资在2 000元以上。由于农业的丰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每年都有发生。出于投资风险大,收益回报率难估算,农民一般舍不得加大投资,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不投资,地力越弱;地力越弱,越没产量,更无从谈品质。
1.5 农产品“卖难”。澄城县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网络化水平不高,农产品销售达不到全覆盖,再加上农产品生产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跟风思想严重,农产品品质不高,未形成特色品牌,农产品“卖难”现象依然存在。
2.1 推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生产的企业化管理,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改善有效供给量,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农业投资回报率。
2.2 加大技术宣传和推广及监督检查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技术推广、宣传力度,加强对农资应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从思想上改变农民观念,杜绝无效、低效农产品产出根源,营造优质、高效、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从源头抓供给侧改革。
2.3 加大资金、资本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结合农业发展政策背景,相关部门应多方争取项目,加大国家资本、资金注入,在每个自然村设立一个大屏幕,全县建立一套数据和宣传系统,根据农时季节及时为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2.4 依靠项目带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项目实施,示范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畜—沼—果”循环生态模式、“果园生草+绿肥培植”等技术模式,利用项目带动,引导群众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促进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促进澄城县农产品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