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河南省滑县农技中心 河南 滑县 456400)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农业生产的再发展就必须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把农业现代化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以实现农业健康、优质、高效、可持续绿色发展。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需要创新发展新技术。
1.1 间作套种增效方式。间套种植是我国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掌握的一项增产措施,也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传统种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运用间套种植技术,即可充分利用土地、生长季节和光、热、水等资源,巧夺天时地利,又可充分发挥劳力、畜力、水、肥等各种资源作用,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间套种植技术与一般的农业技术相比,涉及的因素很多,技术上比较复杂,有其特殊之处。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这项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并结合各个地区不同特点不断地进行完善,真正实现高产高效。
1.2 保护地设施栽培增效方式。采用地膜覆盖、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拱棚等多种形式的保护地设施栽培技术,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实行提前与延后播种或延长作物生长期,进行反季节、超时令的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1.3 食用菌增效方式。食用菌被誉为“健康食品”,食用菌生产的实质就是把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资源,通过栽培各种菇菌转化成为人类能直接利用的优质健康食品。是一个能有效转化农副产品的高效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一些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对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4 科技挖潜增效方式。科学技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最现实、最有效、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带动了农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绿色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世界粮食生产水平,80年代取得重大进展的生物技术和90年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农业上,使世界农业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实力的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1.5 资源进一步开发增效方式。各地对尚未开发利用或利用不够充分的农业后备资源,如荒地、窑厂或工业用废弃地以及庭院资源等,进行以增加土地利用率为目标的广度开发,如在窑场废弃地上或大庭院内建塘进行水产高效养殖等等,让方寸土地生财,也是一种较好的增效方式。
2.1 完善疫病防控体系。一要健全县级动物防疫检疫监督体系,搞好乡级防检中心站建设,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力量,稳定基层防疫队伍;二要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资金、技术”三项储备,保障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及扑灭等工作需要。
2.2 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大对畜禽良种引进、繁育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快县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建设步伐,加强畜禽人工授精改良站点的规范化管理,使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的“塔型”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更加完善。
2.3 完善饲草饲料开发利用体系。各地要大力发展饲料工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秸秆资源优势,搞好可饲用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养畜技术,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把秸秆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使秸秆基本得到合理化利用。
3.1 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对传统施肥技术的深刻变革,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项农业实用技术,对搞好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既是提高作物单产,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还是节约能源消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行动;更是不断培肥地力,提高耕地产出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还是减少肥料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
3.2 推广应用以沼气为纽带生态农业技术。把沼气生产技术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植物生产废物和动物生产废物以及人类生活废物通过厌氧发酵过程,不仅能把废物转化为动植物生产的原料;同时还获得了干净、清洁的能源,另外也消灭了寄生虫卵和病菌,解决了环境卫生问题。所以说沼气生产是种植业和养殖业“车间”的联系纽带,也是土壤培肥管理环节的良好途径,是搞好生态农业的核心。通过生物能转换技术,组成农村能源综合利用体系,用沼气连接养殖业和种植业,不仅能为生产、生活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还能降低养殖和种植成本,并能提供优质有机肥培肥地力,减轻病虫危害,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既是一条较好的致富途径,也是一条人类长期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3 综合应用农业生产自身污染治理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要把农业生产自身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化肥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分别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农业生产自身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确保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目标。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与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其实质就是要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打破部门分割,使它逐步成熟起来、完整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产业,也就是实现新型现代化农业。在农业生产能力进入供过于求的时代,经营的好坏是产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去搞企业化经营,不仅要搞好生产,还要重视对产后包装和深加工所能带来的附加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