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慧芳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湘西 416000)
林业资源之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如同肺之于人类,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林业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进而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使得林业环境受损。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被过度开采的现象,进而给林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对于林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极大的阻碍。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林业生态系统在整个自然资源体系中必不可少、意义重大。林业生态系统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特征,与生态体系同样能够调节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另外,林业生态系统还能够使得地区环境有所改善,提升综合生态环境水平。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能够改善外界环境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林业生态系统对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积极研究生态林业,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政府机构应制定法律,有效监督和控制生态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资源能够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这是其最为基本的功能之一。由于林业资源能够保持水土,因此,可以有效保护土壤,一旦遇多雨季节,林业资源能够减少水土流失,不仅能较好地保护土壤,而且能够保护地表植物。此外,林业地区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树木,树木覆盖着土壤,因而限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证土壤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下。
林业资源不仅能够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而且能够防风固沙。由于森林中种类繁多的树木生长比较旺盛,其根系发达,而且深入地下,能够牢牢地抓住土地,充分吸收水分,保持湿润。一旦遇风沙天气,通过森林中众多树木的作用,可以降低风速,甚至改变风向,有效防止沙丘移动,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森林中众多树木需要进行光合作用以及不断的蒸腾才能够使得其顺利成长,在此过程中会吸收较多热量,进而使得森林周边环境温度有所下降。此外,在蒸腾过程中会有很多水气被释放出来,能够调节空气湿度,不仅如此,蒸腾而产生的水气与高空中的冷空气相遇变化出现降雨现象。
森林中树木的生长必须依赖于2 种活动,即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树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蒸腾作用能够吸收热量,释放水分,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效果,同时,防治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森林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功能稳定。近年来,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以充分体现。比如,湘西地区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中以石漠化问题最为突出,主要是由于比较频繁的经济活动而引起,出现植被消亡以及逆向演替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会给生态系统带来较大破坏,使其不能实现自我恢复。因此,需要通过人为干预治理生态环境,将生态系统带入一个良性循环中。所以,必须要通过人为治理,恢复生态系统。结合湘西地区现状,可以通过封山育林措施解决石漠化问题,由于石漠化问题的出现,使得湘西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植被的恢复。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如若只是借助于人工造林这种方式,很难恢复森林资源,不能够实现治理目标。
人工造林很有可能使得森林结构单一,不能够使充分发挥森林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以,对湘西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封山育林,这与自然演替方式相近,能够有效实现森林资源的恢复,缓解了石漠化给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封山育林过程中,需要综合植被种类以及幼树具体情况,最终确定封山育林方式。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确定其时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想使得石漠化地区从裸地不断发展成植物群落,至少要用40~50 年的时间,进而形成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
另外,还应结合人工造林的方式恢复植被,对于湘西自治州生态建设而言,主要是通过退耕还林恢复植被,这也是该地区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湘西地区主要是山地,地形复杂,人工造林模式的选择还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因为山区地势极其复杂,因此,应当选择的模式为:(1)在35°以上的急坡地段,土层较为薄弱,有众多种类植物,通过退耕还林模式,植被较容易恢复,所以,可以使用人工造林方式改善石漠化现象。(2)在35°以下的急坡地段,土层薄弱,植物种类少,适用于一步到位、快速恢复的模式。(3)在15~25°之间的坡地,人均占有耕地较多,土壤层较深,该坡地属于半连续土体类耕地,可采用先造林、后退耕的方式,慢慢实现退耕还林。(4)25~35°之间的坡地,人均占有耕地不多,有着深厚的土层,该坡地属于连体土体类耕地,应采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效果更佳。
湘西地区经济林资源丰富,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可将经济林树种作为首选树种,包括竹子、冰糖橙、柚子以及板栗等,并以本土树种作为更新树种。这些乡土树种既能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又能大幅度提高生态效益,可以采用生态分层模式经营经济林,可以逐渐演变为垂直分布形式。生态层主要分为3 层,即高层、中层和低层,针对水土资源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还应设置第4次保护层于下坡底部,即底层。
总而言之,林业资源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一方面,林业部门应加强对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科教兴林的方式强化人们的林业生态保护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策略保护生态资源,进而使得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