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洲
(山东省日照市畜牧站, 山东日照 276800)
受2018 年8 月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生猪价格周期波动及环保整治迫使部分养殖场户退出等多重因素影响,山东省日照市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明显,生猪产能供给呈收缩趋势。针对当前形势,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及时出台了稳定生猪生产方面的相关政策,以鼓励各地区的生猪产能恢复。目前,日照市生猪产能正在逐渐恢复,具体现状如下。
据统计,日照市2019 年6 月份能繁母猪存栏为8.59 万头,与2018 年同期的12.3 万头相比下降了30.16%,按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育肥猪20 头计算,年可减少生猪出栏74.2 万头,产能下降占正常出栏年份的近1/3,发展培育能繁母猪,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给工作迫在眉睫。
目前在后市猪价乐观的预判下,养殖场的补栏意愿依然不强。年前受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影响,规模猪场母猪淘汰严重,年后仔猪价格飞涨也是补栏低迷的因素。2019 年春节前受各地非洲猪瘟疫情不断发生的影响,国内生猪调运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一些养猪企业的种猪淘汰数量较大,造成现阶段种猪货源短缺,种猪价格高涨。
当前一级种猪场种公猪售价达10 000 元/ 头,大白、长白母猪售价达7 000 元/ 头,二元母猪也涨至4 000 元/头。此外,在引种的过程中,运输车辆、人员等的消毒方面如果不到位,很可能给健康猪场带来疫病。在这种形势下,有部分养殖场开始考虑用自家三元母猪留做种用,但这样留种的商品代三元母猪产仔数和配种率都不高,一般三元母猪的产仔数为8~9 头/胎,配种成功率50%,且所产仔猪生长速度慢,抗病能力差。
2.2.1 猪场布局不合理
当前,国内有些养猪场在布局方面不够合理,很多规模猪场没有区分净道和污道,或有净道和污道之分,但部分道路存在2 道交叉,容易对净道造成污染。装猪台设置在办公区域,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例如位于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西商沟村的日照乾蓬养猪场,该猪场将装猪台设置在进场区大门的办公区域,大门同时供运输饲料的车辆进出,这样外来的收购生猪车辆同运输饲料的车辆同时使用大门,极易造成交叉污染。此外,个别猪场的出场道路在离开猪场后便汇合在一起,造成送料车、拉猪车、拉粪车、私家车共走一条道,存在生物安全风险。如位于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亚月村的日照市原种猪场,紧靠山东省341 省道,在猪场内净道、污道严格区分,但出猪场后,从猪场净道和污道出来的车辆都会汇集到341 省道,存在着交叉感染风险。
2.2.2 猪场的生物安全设施缺失
当前,我国的一些中小养猪场没有消毒通道,没有消毒池、洗澡间、进入猪舍脚踏消毒池等防疫设施。更没有购入、出售和淘汰猪的中转点,移动式转猪台,烘干房,人员隔离缓冲区,人员更衣、物资消毒间。
2.2.3 猪场疾病检测手段匮乏
大部分猪场没有必要的疾病检测设施,更不能对本场猪群进行检验检测,使得猪场无法对新购入的仔猪进行必要的检测,无法将一些病猪拒之门外。
当前,大部分规模猪场重引种、轻选育,选留种猪时,未对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缺乏对后备母猪的精心饲养管理,造成初产母猪的高淘汰率和高死亡率,尤其是最初的第1 胎、第2 胎。有数据表明,很多规模化猪场母猪年更新率高达40%~50%,在最初2 胎被淘汰的母猪中,50%是由于不能正常发情和受胎而被淘汰。
非洲猪瘟病毒只感染家猪和野猪,只要防疫措施得当是可防可控的,要通过不同渠道加强正面宣传,消除养猪场户不敢引种、不敢扩大规模的恐慌心理。同时要加强低质低效母猪的淘汰,减少饲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母猪是生猪产业链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环节,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对生猪市场供应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当前在种猪价格高企的情况下,一是要加强对二级种猪场、猪人工授精站的扶持力度;二是对新引进纯种母猪、二元母猪的规模养殖场、养殖户、种猪场和散养户进行补贴,同时继续开展实施母猪良种繁育补贴,每头母猪2支精液,做到应补尽补。
支持生猪产业产学研推联合攻关,种猪生产企业要加强联合育种,提高生产性能,对地方品种资源要充分利用其抗病力强的特点加大推广力度。
3.3.1 加强外来生猪品种育种
优良种猪是生猪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基础。就当前的生猪价格来看,未来对健康、优良种猪的市场需求比较大。当前在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下,出于对生物安全的考虑,种猪场应尽量减少猪群流动,实行批次化养殖和出栏。育种企业应该多运用新的基因组选择等技术进行早期选种,确保育种工作的延续。此外,在非洲猪瘟威胁时期可以采用回交的方式留种,如“大大长”、“大长大”留种,但长期不可取。
3.3.2 加强地方猪种选育
地方猪种是指在本地区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培育成的地方品种,地方猪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是育种中的宝贵种质资源。如日照市五莲县的五莲黑猪就是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等优点的地方猪种,且已于2013 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认定。当前,应加强对五莲黑猪等地方品种的选育,采取加强生物安全、改善养殖环境、降低养殖密度等措施生产适合小众群体消费的高档猪肉。
3.4.1 杜绝与传染源接触
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靠直接接触传播,因此防控非洲猪瘟就要杜绝猪与病毒的接触。养猪场最好采用封闭式饲养,做到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避免引进生猪,严禁用泔水喂生猪,防止生猪与传染源接触。
3.4.2 提高免疫力
在猪只的饲养方面要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各年龄段的猪分开饲养,圈舍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饲养环境干净、舒适,每周对猪舍进行严格的消毒,保证1 周消毒1~2 次。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生猪进行免疫。
3.4.3 强化环境消毒
非洲猪瘟病毒耐受力强、可耐酸碱,且可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及污染的环境中保持活力,因此加强消毒非常有必要,此外要合理选择能够杀灭非洲猪瘟病毒的消毒剂。养猪场要对运输车辆、设备、工具、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如人员进入生产区要进行冲洗、消毒,更换猪场内的衣服和鞋子,猪场道路和生产区做到定期消毒,及时消灭老鼠、苍蝇,防止中间宿主蜱虫传入。
3.5.1 加强规模化猪场的标准化建设
通过政策扶持新建和改扩建的方式改造或新建猪场,提高新建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车辆洗消中心、非洲猪瘟检测设施、售猪中转点、移动式转猪台、烘干房以及人员隔离缓冲区等。
3.5.2 加强和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养猪场在做生物安全建设时,要做到布局合理,净、污道彻底分离,人流、物流管理措施完善,引进种猪必须进行检测,且设置新购猪的隔离观察区。确保进入猪场的车辆、饲料、物资、精液、人员、食品等不带非洲猪瘟病毒。定期对规模场的内、外部生物安全进行全面评估,认真分析和识别生物安全漏洞和隐患,对风险点进行完善改进或严格管控。
3.5.3 合理布局猪场外的净道和污道
协调土地、环保、规划等部门对已建成规模化养猪场周边道路进行统筹优化,达到猪场外3 km 内送料车、拉猪车、拉粪车运输路线无交叉。
非洲猪瘟本是一种传染性低、容易防控的疾病,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猪场生物安全不够重视,防控措施不到位,致使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场,造成较大损失。当前,在非洲猪瘟的威胁下,可采用所有母猪的更新来源于本场,只引进精液,减少猪群流动,避免引入疾病。养猪企业应该积极促进产业升级,使生猪规模化水平进一步发展,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积极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