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相伟
甘肃省兰州市生态林业试验总场 ,甘肃 兰州 730085
两年的驻村基层实践工作,使笔者对地处西部精准扶贫工作有所来了解,有所体会:这就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人文、观念、信息、气候、区域等因素的制约,当地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不充分,边远贫困西部地区没有赶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致使上世纪90年代后,中西部差距越拉越大,发展越来越慢。要想使当地群众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因地制宜,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补齐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短板,营造具有本地人文、气候、观念、区域等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公共环境,因势利导,让所有资源优化配置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上来,让贫困群众共同参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挥聪明才干,在这条轨道上共同创业、共同奋斗,创造未来,收获希望,有获得感,能脱贫,脱真贫、共同成就产业扶贫持久脱贫之道,共同奔小康,走向富裕之路。
笔者帮扶的是甘肃省永登县坪城乡英鸽咀村,气候阴凉,无霜期77天,海拔2 600m,降雨量350mm,年平均气温1.8℃。该村地处永登县东北、坪城乡西南部,距乡政府约12km,距县城约16km,有通村道路北接省道天(天祝)干(干城)公路,南面经过祁连山水泥厂采矿区与312国道相连,交通、通讯较为便利。全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332户、1 372人,五保户1户1人,低保户29户98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户336人,2014年度贫困发生率18.01%,实际脱贫人数25户97人,未脱贫人数72户239人。有耕地5 238亩,其中水浇地1 320亩,以山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牧草。该村河谷土地比较平坦,且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浇地的巨大潜力。辖区内储有建筑用砂矿,开发潜力较大。蔬菜种植业正在起步阶段。
通过广泛走访与调查,这里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水浇地1 327亩,有蔬菜种植历史从2005年开始,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基础,但道路差,品种选择杂,规模小。2013年扶贫以来,从市场、技术、人力、气候综合分析认为,大力发展青蒜苗和西葫芦具有市场相对优势。通过广泛宣传,村干部、群众和市场销售商基本达成一致。另外,需要做通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长期以来环境比较闭塞,信息不畅,形成的小农思想比较严重,小而全的种植模式,尤其是相当部分怕挨饿,只种粮食,不发展经济作物的贫困群众还相当普遍,不注重应用市场交换的简单原理获取自己需要的商品,也不注重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市场交换变成商品,这些观念的问题更是影响着一大部分贫困群众无法走出脱贫的困境,需要做大量群众思想工作,向市场经济的轨道上迈进,也需要引导贫困群众走出去,学习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从思想上认识走市场经济才是持久脱贫之道,自觉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
在驻村帮扶实践中,基础道路是第一需要,水利建设是基本保障,物资供应是基础条件,销售畅通是重要环节,融资投资是关键,群众参与是最重要的决定力量。2013年以来,多方筹集资金,陆续帮扶完成同市场对接的道路硬化3.2km,在关键路段、村庄集聚区配有路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新打机井5座,修缮机井4座,保障蔬菜种植用水充足;每年联扶单位为建档立卡户帮扶化肥,乡政府为全村发放地膜,鼓励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共同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市场经济;鼓励村上头脑灵活和有资金实力的群众和骨干力量积极同市场销售商对接,当好代办代购,宣传当地优质蔬菜产品,做好流通渠道;对缺乏资金的建卡户,通过贴息贷款,每户发放发展产业精准扶贫资金5万元,解决蔬菜产业发展启动资金投入问题;鼓励群众交流技术,给群众讲解蔬菜发展技术、管理知识,走进田间地头,发放各类技术管理资料,鼓励自由组建互助组、合作社,统分结合,扩大种植面积,共同铸就特色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通过逐年宣传,树立活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广泛动员发动贫困群众,大部分精准扶贫建卡户都积极参与到特色蔬菜产业市场经济的环节中来,所有人力、物力、资金都顺着市场经济产业发展的轨道上运行起来,卖种子、化肥、农药、资材、种菜、务工、运输、代办销售等都参与其中,都找到了做大产业、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点,各类农村社会矛盾也在这条产业发展的主线中逐步得到解决,游手好闲、故意滋事的人口逐步减少,人们的认知和劳动技能水平也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得到提升,自生价值在市场中得到认可和提高,自觉参与意识得到增强,自我脱贫自信心越来越强。通过近年来扶贫政策的大力实施,本村高原冷凉型特色蔬菜产业发展至1 000余亩,特别是青蒜苗,由于独特的气候原因,在这里产量高、纤维含量少、口感好、商品率高,从2013年100多亩,发展到2017年的500多亩,产值和效益明显提升,群众脱了贫,产品出了名,形成了自觉发展的持久产业。
通过近年来扶贫政策的不断实施,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特色蔬菜产业,目前,该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联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成效明显,全村基础设施有新改善,公共服务有新提升,产业培育有新发展,环境面貌有新变化。2015年实际脱贫数53户200人,未脱贫人数19户39人,贫困发生率2.94%。2016年实际脱贫人数5户16人,未脱贫人数13户22人,贫困发生率1.66%。2017年,被列入小康建设村,进一步开展环境整治、冷库建设、道路绿化等提升工程。
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贫困地区、贫困村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没形成或发展不充分。驻村帮扶的主要任务应是要因地制宜,补齐产业发展短板,让所有资源优化配置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成就市场经济规则的产业才是持久脱贫之道,群众才会广泛参与,有自尊感,获得感,才能形成强大凝聚力,形成共同成就产业脱贫的巨大力量,一切贫困根本性问题也会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