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良
(云南省曲靖市林业和草原局 655000)
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规划占地总面积1040.49hm2。沾益区总面积2814.9km2,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中部,素有“珠江第一县”、“滇东交通枢纽”之称,地处东经103°29′~104°14′、北纬25°31′~26°06′。东与富源县相伴,南与麒麟区、马龙县接壤,西与寻甸、会泽两县毗邻,北与宣威市交界,沾益区东西最大横距73km,南北最大纵距64km。沾益区是云南省革命老区、中国重要烟草基地、药用花卉基地,著名景点有珠江源、海峰湿地、彩云洞等。目前,已经完成了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规划的景观建设,对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内20km 长的河道两侧进行了绿化、亮化处理。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也是沾益区森林城市创建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经过积极有效的管理,恢复和保持森林的自然状态,这对植被资源和物种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都至关重要。
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植被资源不但面积大、分布广,而且类型较为丰富。本次调查在规划范围内采用“3S”调查技术路线,叠合沾益区土地保护利用规划卫星影像图,现地调查时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和典型选样设置0.01hm2的样地调查法,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访问和现地调查相结合进行。
温暖性落叶阔叶林是指群落乔木层高约5~13m,层盖度5%~40%,以旱冬瓜为优势种,常伴生有云南松、桑等。旱冬瓜林普遍分布于西南地区,尤其是滇中、滇西南和滇西北,是常绿阔叶林受破坏后退化形成的次生林,分布很广,多呈小片状,不形成大面积的连片群落。在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呈现不连续的零星分布,多见于水库周边山坡上,与温暖型针叶林伴生,海拔范围1942~1961m。另外,旱冬瓜种源丰富,生长快、用途广,在本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也常常被人工种植而形成小面积的人工旱冬瓜林。伴生灌木层高1.0~3.0m,层盖度65%~80%,主要种类有火棘、栒子、野拔子、地石榴、川梨、竹叶椒等等。伴生草本层高0.3~1.5m,层盖度30%~35%,主要种类有鬼针草、紫茎泽兰、滇蔗茅、暗绿蒿、野草莓、土牛膝等。
在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温暖型针叶林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河水库周边的山坡上,常见群落有云南松林、云南松+栓皮栎林、云南油杉+云南松林。
2.2.1 云南松林。在规划范围内云南松林林相整齐,群落结构简单。乔木层高7~12m,层盖度5%~20%。多以云南松为单优树种,其它伴生树种较少,主要栽培的有苦楝、川杨、樱等。伴生灌木层高低不整齐,从不足1m到4~5m,分布也不均匀,层盖度35%~60%。主要种类有水红木、臭荚蒾、尖萼金丝桃、卵叶悬钩子、小叶女贞等。伴生草本层高0.3~0.8m,层盖度55%~60%。以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优势。主要物种有紫茎泽兰、繁缕、早熟禾、菊芋、具芒碎米莎草、风毛菊等。层间植物数量较少,但种类较多,如牵牛、五叶铁线莲、何首乌、菝葜、野葡萄等。
2.2.2 云南松+栓皮栎林。规划范围内的云南松林+栓皮栎林群落结构简单,多见于水库周边山坡上。乔木层高5~15m,层盖度20%~60%。多以云南松和栓皮栎为优势树种,其它伴生树种较少,主要有栽培的银荆树、香椿、伊桐等。伴生灌木层高低不整齐,从不足1m到4~4.5m,分布也不均匀,层盖度约40%。主要种类有黄背栎、火棘、亮毛杜鹃、卵叶南烛、栒子、马桑等。伴生草本层高0.3~0.8m,层盖度约5%~90%。主要物种有苦蒿、硬秆子草、白茅、喜旱莲子草、芸香草、铁轴草、东紫苏、扭黄茅等。层间植物数量较少,但种类较多,如红素馨、野豇豆、裂叶铁线莲等。
2.2.3 云南油杉+云南松。规划范围内的云南油杉+云南松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多见于水库周边山坡。乔木层高5~15m,层盖度约40%。多以云南油杉、云南松为优势树种,其它伴生树种较少,主要有云南紫荆和栽培的桉树、银荆树、刺槐等。伴生灌木层高低不整齐,从不足1m 到4~4.5m,分布也不均匀,层盖度约70%。主要种类有黄背栎、火棘、亮毛杜鹃、卵叶南烛、栒子、马桑等。伴生草本层高0.3~0.8m,层盖度约5%~90%。主要物种有苦蒿、硬秆子草、白茅、喜旱莲子草、芸香草、铁轴草、东紫苏、扭黄茅等。层间植物数量较少,但种类较多,如红素馨、野豇豆、裂叶铁线莲等。
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暖性灌丛具有明显的次生性,主要是由原来的云南松林受到破坏后形成的,群落结构不稳定。主要分布在水库周边,与温暖性针叶、阔叶林伴生。包括3 个群系,火棘-白刺花灌丛、迎春-牛筋条灌丛和杜鹃灌丛。
2.3.1 火棘+白刺花灌丛。规划范围内的火棘+白刺花灌丛零星分布在水库周边,海拔1904~1935m,是石山流石滩坡面上大面积连片分布的具有代表性的植被。伴生乔木层盖度2%,高度5~8m,物种较少,仅有山合欢和栽培的冲天柏、银荆树3 种。灌木层盖度50%~55%,高度0.2~4.5m。主要种类有川梨、风吹箫、粉叶小檗、扁核木青刺尖、喀西茄、黄花稔等。伴生草本层高度0.1~2m,盖度15%~80%。主要种类有万寿菊、狗尾草、鬼针草、繁缕、滇蔗茅、白花车轴草、千里光、艾蒿、铁轴草等。层间植物有圆叶牵牛、菝葜、叉蕊薯蓣、山土瓜等。
2.3.2 迎春+牛筋条灌丛。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迎春-牛筋条灌丛分布于海拔约1935m坝边,呈小斑块状,群落结构简单。乔木层有少量的臭椿、栓皮栎,高度约10m。灌木层高0.3~3.5m,盖度80%左右,主要有小叶女贞、牛筋条、小叶栒子、白刺花、多花杭子梢、多花胡枝子、粉叶小檗、大叶山蚂蟥、来江藤等。草本层高度0.3~0.8m、盖度30%,常见的有革命菜、铃铛草、金茅、野古草、孩儿草、万寿菊、粘冠草等。
2.3.3 杜鹃灌丛。杜鹃灌丛分布范围较小,在规划范围内较少见,主要分布于海拔1882m 左右的水库边,呈小斑块状不连续分布。群落结构简单,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高0.4~2m、盖度55%,主要有小叶栒子、茅莓、矮杨梅、乌鸦果、美丽马醉木、粉叶小檗等组成。伴生草本层高度0.2~2m、盖度约85%,常见植物种类有牡蒿、芦竹、铁轴草、香薷、千里光、菜蕨、铃铛草、马蓝、尼泊尔天名精等组成。
草甸是以草地为主的植被类型,中间夹杂着极少数的乔木或者灌木,分布区域受人为影响严重,多为森林遭到长期砍伐、火烧、放牧后退化形成。
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草甸主要是蒿和车轴草草甸形式,多见于河岸边。在草甸群落周边多伴生有零星少量灌木,主要树种有白刺花、扁核木青刺尖、粉枝莓、粉枝莓、喀西茄、核桃等。群落草本层盖度约85%~90%,高度低于1m,物种组成丰富,主要有万寿菊、白花车轴草、鬼针草、千里光、铁轴草、豨莶、五叶草、蓟、虎掌草、金茅、马鞭草等。群落的层间植物只有圆叶牵牛1 种藤本植物。
挺水植物通常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和发达的地下根茎或块茎,它的疏导组织、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育健全,在强烈阳光下植株蒸腾旺盛,并常能忍受短期内一定限度的土壤干燥。
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挺水植物群落分为菖蒲挺水群落、芦苇+芦竹挺水群落、喜旱莲子草+笔管草挺水群落3 种类型,多见于中下游河道内。
2.5.1 菖蒲挺水群落。该群落草本层盖度约为85%,高度0.1~1m,主要种类有菖蒲、假稻、灯心草、野慈菇、白花车轴草、阿穆尔莎草、升马唐、车前、节节菜等。
2.5.2 芦苇+芦竹挺水群落。该群落以芦苇、芦竹、菖蒲为主,盖度约为95%,高度1.5m 左右。主要种类有菖蒲、芦苇、滇蔗茅、芦竹、白花车轴草、异型莎草、柳叶菜、水芹、水蓼等。
2.5.3 喜旱莲子草+笔管草挺水群落。该群落主要是笔管草、喜旱莲子草,盖度达95%,高度约1m。伴生的其他物种有白花车轴草、假稻、灯心草、水蓼、阿穆尔莎草、碎米莎草、野慈菇等。
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河流水生态环境良好,河道内广泛分布以多种眼子菜、浮萍等浮叶植物为特征的浮叶植物群落。群落由漂浮于水面上的植物为主构成,以浮叶植物为主,包括少量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组成群落的物种较多,盖度较大,平均盖度达到40%。主要有穿叶眼子菜、竹叶眼子菜、浮萍、大薸、假稻、金鱼藻、灯心草、节节菜、千屈菜、野慈菇、水葫芦、狐尾藻、毛茛等。
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人工用材林有桉树林、柏木林、滇杨林、旱冬瓜林4 种,在整个流域均有分布,其中旱冬瓜林、滇杨林和柏木林多见于城郊田坝,而桉树林则多见于西河上游山区。
2.7.1 桉树林。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常绿高大乔木。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人工桉树林主要栽培于耕地边,面积较大,但生长缓慢,目前胸径不足30cm,尚未达到采伐年龄。
2.7.2 柏木林。中国栽培柏木历史悠久,柏木树姿端庄,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柏木林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面积不大,调查时见到胸径不超过30cm。
2.7.3 滇杨林。滇杨,又名攀枝树。落叶乔木,高达25m,树冠卵圆形或广卵形。喜光,喜温凉气候。较喜水湿,在土层较厚、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良好。速生,根系较浅,耐移植,耐修剪。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滇杨林集中分布在河道两侧,群落外貌茂密整齐,林木高大挺直,纯林群落总盖度达90%以上。
2.7.4 旱冬瓜林。旱冬瓜,为桦木科速生用材树种,民间也误称为“水冬瓜”。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人工旱冬瓜林主要见于水库边,连片面积不大,有基本与云南松形成云南松-旱冬瓜次生林。
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沾益区城城郊,由于存在着各种人为影响因素,现有的自然植被具有一定的次生性质,包括云南松林及其混交林,灌丛及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因此主要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使得当地现有的云南松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等多种自然植被在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向着当地地带性植被以及更加原生性的植被的良性演变。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自然植物群落(群系)是当地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的生境,而且也是当地长期自然及气候条件的综合进化产物,因此不主张对自然群落进行引种等人工优化措施。可通过保护的方式,主要是加强管理和封山育林,让其在当地良好的气候条件下,进行自然良性发展。
区划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区域,只能任其自然演变,不能加以人为改造;区划为“试验区”(或“可利用区”)的区域,可以进行适当改造和优化。湿地周边的陆地区域,可以规划一些园林小品,多种植观赏价值较高,并且适应本区气候条件,又属于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物种,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水青树;也可以从当地观赏价值较高的物种中选择一部分物种,如头状四照花、火棘、杜鹃、蔷薇、牛筋条等,通过采种育苗或营养繁殖等途径进行扩繁,再用于造景。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当地的土著物种资源,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从调查情况看,拟建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人工林包括桉树林、柏树林、杨树林和旱冬瓜林,多数处于幼林阶段,种植密度较大,林内生物多样性简单,由于种植密度较大,不利于人工用材林的培养。另外,人工林面积越大,对园区内生物多样性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在取得林权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首先应将种植密度较大的人工林进行间伐,去除生长较差的植株,合理稀疏林分,以利于人工林的良性生长,同时由于林分的稀疏,当地的土著植物会以多种方式进入人工林中,这将会显著地增加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
3.5.1 植被保留。采取封山育林和控制人工林的方式,加强保护西河水库周围现有的云南松林及其杂交林灌丛及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将种植密度较大的人工林进行间伐,合理稀疏林分,利于人工林的良性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
3.5.2 乔木恢复。乔木恢复主要集中在西河水库面山处,结合现有乔木种类,在恢复区种植不同种类、不同树龄的阔叶、针叶乡土树种,形成一定规模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树种以云南松、香樟、含笑、清香木、黄连木、滇油杉、棕榈树、滇朴、侧柏等为主。
3.5.3 灌木恢复。灌木恢复主要集中在西河水库面山处及西河下游城郊段,结合现有灌木的种类,在恢复区种植乡土灌丛,进行乔灌搭配,涵养水分,树种以马桑、火棘、牛筋条、白刺花、小叶女贞、杜鹃、十大功劳等为主。
3.5.4 水生植物恢复。水生植物恢复主要集中在拦河坝及西河中下游河道两侧,结合现有水生植物种类。进行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层级恢复,以菖蒲、千屈菜、喜旱莲子草、芦苇、睡莲、大藻、苴草、浮萍、金鱼藻、穿叶眼子菜、苦草等为主。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曲靖M、创森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内容和保护措施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为保护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资源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