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病因与防控策略研究

2019-01-06 05:51沈新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养猪业耳病生猪

沈新华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动物防疫站 215511)

猪蓝耳病是养猪业中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猪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甚至可能发展成猪瘟,一旦患病对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猪蓝耳病病因进行分析、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环境防疫、疫苗防疫等都是进行防疫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加强疫病防疫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减少蓝耳病的暴发具有重要作用。

1 猪蓝耳病的基本认识

猪蓝耳病又称为 “新猪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疫”等,是我国二类传染病,蓝耳病有较高的接触传染性和地方流行性特征。猪蓝耳病只会在同类物种间传染,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不论猪的日龄、品种都有感染蓝耳病的风险,其中日龄在1 月以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最容易感染[1]。公猪发病率较低,症状表现不明显,但猪蓝耳病会导致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精液中会携带猪蓝耳病的病毒。

患病和带毒猪是蓝耳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空气传播、精液传播以及胎盘垂直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主要经口腔、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等部位受到感染,患病猪的鼻腔、尿液、粪便中可检测到病毒;同时,病毒也可以在病猪体内长期保存。易感猪可能受到被感染猪在感染后2~14 周内通过接触的方式受到感染,接触感染也是蓝耳病蔓延传播的主要方式,与接触过蓝耳病的医疗器械、物品等接触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因此,在对猪蓝耳病进行防治时要特别重视对传播途径的管理与防控。

猪蓝耳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等因素的抵抗力较低,pH 和温度会对病毒稳定性和感染力度造成重大的影响。pH 呈中性时,病毒感染力极度降低。温度对猪蓝耳病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病毒的活性相对降低,因此利用高温进行杀毒是对猪蓝耳病进行防治的有效手段。同时,猪蓝耳病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如氯仿几乎可以使病毒的感染力完全丧失。同时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猪蓝耳病病毒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 猪蓝耳病的病因分析

2.1 蓝耳病具有极高的致病性

猪蓝耳病的致病病毒是动脉炎病毒的一种,最初是老鼠动脉炎病毒感给野猪,经过病毒变异后产生的新型病毒,病毒中的6 种蛋白质会在感染后的不同阶段使宿主产生不同的抗体,使蓝耳病具有无血凝活性,增加了蓝耳病防治的难度和高致病率。目前,我国养猪业中蓝耳病的感染都是由病毒变异感染引起的,容易引起大规模的暴发。

2.2 管理方式不当

当前为了节省养猪业经营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我国养猪业广泛运用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现代化管理方式也为养猪业带来新的挑战,自动化管理方式对饲料新鲜程度的处理存在缺陷,长期投喂不新鲜、变质的饲料容易造成生猪免疫力下降。散户养殖也是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散户缺乏科学养殖的专业知识、技术手段、管理手段,不重视生猪疾病防控和养殖环境的改善,增大了猪蓝耳病防治的难度和成本。

2.3 缺乏防范意识

养殖户在进行种猪或猪仔选购时,没有进行科学观察和评判,判断种猪或猪仔是否感染传染病;由于缺乏疫病的防范意识也没有对购进猪进行隔离观察,直接混养极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缺乏防范意识或存在侥幸心理,为了节省养殖成本,没有按要求对生猪注射疫苗或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查,不能有效地减少猪蓝耳病等传染病的感染或爆发,增大了发病率。

2.4 饲养环境条件差

我国生猪养殖户普遍缺乏对养殖环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猪舍环境条件差,阴暗潮湿、通风条件差、温度高、养殖密度大等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生猪的生长,容易滋生细菌,造成病毒传播;同时又没有重视定时、彻底的消毒,可能导致病毒快速蔓延。猪蓝耳病是具有地区性质的高致病性病毒,爆发后难以控制并损失严重,因此,重视良好养殖环境的打造可以有效减少病疫发生的几率[2]。

3 猪蓝耳病的特点

猪蓝耳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传染病,感染后会出现呼吸困难、低繁殖率等问题,主要由3种表现形式:急性、慢性、隐形猪蓝耳病。

3.1 急性猪蓝耳病的特点

患急性猪蓝耳病的生猪症状主要表现的是耳朵变成蓝紫色,同时也会有呼吸困难、呼吸障碍等症状。处于妊娠期的母猪感染上猪蓝耳病会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情况。同时伴有呼吸困难、高温或腹泻症状。由于日龄在1 个月以内的仔猪也是猪蓝耳病的易感猪群,仔猪体质和抵抗力都较差,也容易感染猪蓝耳病,导致仔猪死亡率较高,甚至会达到80%以上;由于急性猪蓝耳病暴发时间较短,加大了防控难度。

3.2 慢性猪蓝耳病的特点

慢性猪蓝耳病是猪蓝耳病中暴发比较缓慢的类型,主要是大型养猪场中容易感染的类型。感染慢性猪蓝耳病的生猪主要表现为生育率下降严重,仔猪生长发育速度因染病极大减缓[3];猪蓝耳病蔓延期间会导致整个养猪场中生猪免疫力和抵抗能力下降,为其他病疫对猪的侵害提供了可乘之机,可能导致多种病疫交叉感染的情况,加大了生猪疫病防治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可能出现整个养殖场猪群生长缓慢,使生猪产量大幅度降低,造成经济损失。

3.3 隐形猪蓝耳病的症状

隐形猪蓝耳病相比于急性和慢性猪蓝耳病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只会不时出现轻微的咳嗽症状,与未染病猪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但也可能导致持续性的肺部疾病,导致生猪大规模感染,影响生猪正常生长。

4 防治猪蓝耳病的有效措施

4.1 改善养殖环境

干燥通风、温和、干净的环境有利于减少猪蓝耳病的感染和传播,利于生猪健康生长。潮湿、阴冷的环境有利于猪蓝耳病病毒的活性和感染力的作用,导致猪蓝耳病的传播和蔓延,加大感染的影响力和传播速率。养殖环境差也会导致其他病毒、细菌滋生,加重疫情。因此要求养殖人员要重视猪舍卫生条件,及时清理猪舍、定期消毒,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在进行消毒工作时,消毒产品要交叉使用或混用,避免病毒、细菌等产生抗药性,降低消毒杀菌的效果[4]。同时,要对粪便等排泄物进行及时、科学的处理,避免对生猪生产环境造成污染。

4.2 重视饲料质量管理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是生猪养殖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饲料投喂直接关系到猪的营养和健康,为猪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饲料管理不当,没有进行适当晾晒,造成饲料受潮变质,或者饲料过期等状况。给猪投喂变质的饲料会导致猪体质下降,容易感染病毒,给猪蓝耳病的感染提供了契机,同时变质的饲料本身就可能产生大量细菌,导致生猪感染病毒。在对饲料进行管理时要选择科学管理方式,饲料要存储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必要时进行适当晾晒;在购进饲料时要根据养殖规模决定数量,不能大量囤积,导致饲料过期。

4.3 重视疫苗防疫和药物治疗

养猪户在日常的管理的中要重视对猪蓝耳病的预防,除了重视外部环境卫生条件以外还要对猪注射疫苗,避免猪蓝耳病暴发;猪蓝耳病疫苗主要是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对疫苗的选择要根据猪的生长条件、养殖场地等实际情况综合决定,选择适当的疫苗类型和接种时间。在发现猪蓝耳病要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避免疫情蔓延,对药品进行科学的选用。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可以给猪投喂一定的抗菌辅助药品,提升猪的抵抗能力,帮助生猪尽快康复,避免病毒进一步蔓延和扩散。

4.4 政府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

猪蓝耳病具有加强的致病性和区域性,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应重视动物防疫体系和制度建设,为生猪养殖提供疾病防预技术、药品和经费的支持,为我国稳定的猪肉制品供应和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当前,我国防疫体系建设不完善,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较突出,为了促进制度的完善,我国早在2007 年8 月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了疫情预警和违纪处理措施,加强动物疫情监管力度[5]。但仍缺乏针对生猪疫情管理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因此,制度建设中应重视对防疫体系建设和优化,提出具体管理措施和实施措施。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针对猪蓝耳病的确诊活动;建立完善的兽医从业管理制度。

4.5 加强国际间疫情防控方面的交流与学习

对于各国发生的动物疫情的通报,不能隐瞒疫情,并做好病疫预警和防控,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降低感染的风险和损失,避免扩大成为全球性疫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可以对国外先进的疫情处理方式或药品防疫技术进行学习和借鉴,再结合我国养殖业的实际情况,提高疫情防控技术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建立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疫病联合防控机制和组织,进行联合防疫。

5 结语

养猪业是我国养殖业中的重要构成,对猪肉市场的稳定和肉制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猪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由于猪蓝耳病的高致病率、管理方式不当和防范意识的缺乏问题,对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大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的饲料管理、药物防治、防疫制度的完善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改进,为猪蓝耳病进行有效的防控,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养猪业耳病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2020年养猪业盘点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
河北唐县四措施推动生猪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