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龙
(新疆昌吉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1100)
近年来,通过良种牲畜引进促进本地牲畜品种改良,推进舍饲圈养,已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方法之一,也是这两年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引进良种扶贫牛发放给贫困户进行养殖脱贫,在这大量良种牛引进的过程中,如果防疫工作不到位,存在引进动物疫病的风险。因此,应采取必要性的措施,防止良种牲畜引进过程中造成疫病传播扩散。
输入性疫病的爆发是由于牛只引进造成的,即使养殖场内设计、布局合理,消毒设施完善,饲养程序科学,也存在暴发疾病的风险。通常传入性疫病在发生时,周围一定范围内并没有疫情发生。对我国养牛业侵害十分严重的口蹄疫是典型的输入性动物疫病。我国新疆、江苏、四川、宁夏等地区均有输入性口蹄疫爆发的报道。
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保证畜牧业的安全同样重要,近年来,输入性动物疫情对我国的畜牧业影响很大,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强检疫制度是防止输入性疫情的关键。在引进畜禽前需要对输出地的动物疫情进行充分了解调查,避免从疫区或受疫病威胁地区引进牲畜,必要时可以在牲畜产地进行隔离观察15d,经检疫合格后再进行运输,且所有引进牲畜需要按规定进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牲畜引进后同样需要隔离观察15d,并向上级部门申报检疫,保证引进的牲畜无异常情况方可入场饲养。
近年来,我国引进国外良种牛的数量和频率逐年增加,造成部分输入性动物疫病的传播,很多我国从未发生过的动物疫病就此侵入我国。对引进的牲畜进行传入风险评估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做法。以OIE 制定的风险分析框架为依据,对引进的国外牲畜进行客观风险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疾病传入。风险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危害确认、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风险交流4 部分[1]。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良种牲畜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及各环节的检疫措施等。动物疫病的传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传入风险评定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国家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判断良种引进过程中疾病传入的风险。
逐渐完善引进牲畜检疫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提高社会各界对动物防疫的认识程度,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 及其相应的法规。根据出入境动物检疫法规,对引进的境外牲畜实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的检疫疫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及其实施条例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检疫。同时完善地区内的法律法规,防止在良种引进的终端环节引进传入性疫病。此外,加强动物检疫相关法规的宣传和普及,令养殖户充分认识到动物检疫对疫病防控的重要性[2]。
加强对传入性动物疫病的早期预警,并建立疫病监测体系,对疫病进行跟踪监测,了解其发病的原因以及可能扩散的范围。建立并逐渐完善动物防疫应急反应机制,及时准确的扑灭疫情,同时为疫情发生后的紧急行动提供依据。以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等法律法规为依托,对突发疫情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其传播扩散。
根据《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对发生的疫情进行逐级报告,最终由农业农村部对外发布。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宣传指导,令养殖户做到发生疫情时及时上报,不隐瞒。同时建立动物疫情交流数据库,分析疫病继续传播的风险,并积极防控[3]。
本着对动物疫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控”的原则,及时封锁疫区,同时进行紧急消毒,对危害严重的疫病采取扑杀措施,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限制疫区内的动物流通,严格打击运输和销售疫区动物的行为。所有病死牲畜的排泄物、养殖场内的废弃物等都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