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光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研究表明,中学是学生科学意识和职业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中学阶段开始,学生就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科学意识,并将此同学业成绩和大学专业选择以及职业选择联系起来。但是在科学意识培养和职业规划教育方面,大学的资源比中学更有优势。大学和中学建立联系,共同开展科技实践和职业启蒙方面的工作,将大大促进中学生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相应的职业规划观念。
对学生的科学意识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要尽早开展。研究表明,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五年级和九年级之间急剧下降。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在参与或脱离学校和学习方面会出现两极分化,这种现象与学生的科学兴趣以及职业认知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学生如果开始对科学产生兴趣,往往会重视学业成绩,并考虑未来的职业选择;否则就会开始偏离学习轨道,甚至逃避学习。这种现象部分原因是由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对自身的定位不断变化造成的。他们是否认为自己聪明并且自信能够顺利完成高中学习进入大学,是决定其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而这种自信不仅仅通过课堂学习来获得,还需要通过课外的科学实践以及对其职业规划启蒙来获得。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学生经常考虑大学的专业以及以后的职业选择,但如果未能获得支持,并有效指导他们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往往会产生厌学和逃学情绪,甚至最终导致辍学。相比之下,那些在中学时就已经培养了科学兴趣并已经制定了大学计划的学生,尽管面临挑战,但更有可能上大学,从而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
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传统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中小学针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的项目非常少,往往限于和考试相关的实验课程。而对于职业启蒙来讲就更是没有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中学学校领导和家长多数认为职业规划教育面对的对象应该是职业院校和大学生,中学生接触职业教育还为时过早。即使中学生有了对职业选择和规划方面的要求,但是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却没有相应的项目和课程。并且,现在还没有针对中小学各个阶段进行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的教材,中小学教师也很少接受这些方面的培训。
现在,教育部印发了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实践活动课程要同其他基础课程同等对待。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包括社会服务、科学实践、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在此背景下,中学应该做出改变,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中学生的科技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与大学合作开展此项活动就是非常有效而且双赢的一种途径。中学教师可以到大学参加相应的培训,形成合格的科技实践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大学师生也可以走进中学课堂,实地面向中学师生进行讲授和交流。
3.1 大学参与中学生科技实践与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将中学生的科学技能培养提高一个层次,有助于中学生树立积极的信念、培养兴趣,初步形成人生目标,并通过积极寻求和规划更高的教育目标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3.2 大学参与中学生科技实践与职业启蒙教育,更符合科学认知的基本规律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种合作可以提高中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在科研方面表现欠佳的学生。定期评估显示,接受大学参与的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在科学知识测试中得分较高,对合理规划与特定科学相关的职业兴趣也高于其他学生。
3.3 大学参与中学生科技实践与职业启蒙教育,能够使中学生初步了解大学,使他们能够有目的的培养自己的科学技能,并参与有助于大学入学的相关课外活动。他们也会更渴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会更强。
3.4 大学参与中学生科技实践与职业启蒙教育,也能吸引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其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对社会和不同职业的观念往往对学生的人生职业规划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生家长对于职业启蒙的科学知识了解甚少。这就要求在中学生科技实践与职业启蒙教育中,也应该针对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形成学校、社会、家长三方合力,共同引领社会发展。
大学参与中学生科技实践与职业启蒙教育,其内容涉及多学科,以物理、化学和生物为中心,主要对象是中学生,参与者是大学教师、中学教师、相关大学生以及中学生家长。活动开展的主题可以有: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知识的原理和应用、生物医学伦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和相关职业。其主要宗旨是: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知识;帮助科学教师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教学;增加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和欣赏;一定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形成职业认知。
总的来说,大学和中学协同合作对中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和职业启蒙是可行、有效的实践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防止那些对科学兴趣和职业规划表现欠佳的学生失去对科学和相关职业的兴趣,为中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导帮助,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