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杰 窦辉 王培松
肺癌具有极高的致死率,是临床中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中通过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1],但是在淋巴结的清扫效果方面却依旧存在争议。作者对本院收治的120例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对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准备开胸行肺癌切除;无胸膜腔致密粘连的周围型肺癌;术前未接受过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临床分期在ⅢA期以前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7~84岁,平均年龄(61.7±7.5)岁。研究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3~88岁,平均年龄(62.2±8.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条件下,采用传统侧卧位,术中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7肋间处做一切口作为置镜孔,置入胸腔镜,探查胸膜腔、肺脏以及纵隔,并找到病变部位,观察粘连情况,再取第4肋间做一4~6 cm长的切口,以便取出被切肺叶,在肩胛后线第9肋间作一1.5 cm长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口,充分暴露手术视野[2]。用胸腔镜系列机械切除病变部位做好结扎工作,并清扫患者淋巴结。
1.2.2 对照组 应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条件下,采用传统侧卧位,术中单肺通气。在第4肋间作一4 cm左右切口和肩胛后线第9肋间切口进行连接,将患者肋骨拉开,重新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对病变部位进行彻底切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清扫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 研究组清扫N1淋巴结290枚,N2淋巴结278枚,N3淋巴结0枚;对照组清扫N1淋巴结291枚,N2淋巴结285枚,N3淋巴结1枚;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阳性淋巴结清扫率比较 研究组共清扫淋巴结568枚,阳性淋巴结236枚(41.55%);对照组共清扫淋巴结577枚,阳性淋巴结237枚(41.07%)。两组阳性淋巴结清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05)。
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含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大细胞癌等,在所有肺癌疾病中占比最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随着最近几年环境污染的加剧,发病率逐渐上升。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相对来说较为缓慢,其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需要的时间较长,从而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很难在患病早期被发现。当被确诊时疾病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严重威胁到中老年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安全[3]。
目前临床中通常采用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肿癌,原则是将肺部肿瘤及病变组织全部清除,同时确保切缘为阴性,另外将同侧纵隔淋巴结清除,手术中要防止肿瘤发生散播和种植,要确保肿瘤的完整性,解剖性的切除肺叶以及系统性的清扫纵隔淋巴结[4]。但是传统开胸手术操作复杂、出血量和创伤都比较大,因此传统开胸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电视胸腔镜手术在以往诊断治疗肺部良性疾病中应用广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它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5],同时借助这种新型治疗方式手术视野得到优化,淋巴结的清扫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随着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推广,甚至常规开胸手术不能到达的淋巴结也能在胸腔镜下彻底清除或清扫,因此得到广泛认可。
本院在术前充分告知的情况下,选择120例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行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和常规肺癌开胸手术。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手术方式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肺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后检查全部未见癌细胞转移,且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的患者恢复更快,预后更好。采用常规开胸手术的患者手术切口更大,更容易发生感染,脏器功能恢复时间长。证实了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是一个可以彻底、完全根治肺癌的手术[6-8]。
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在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可以达到肺癌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的目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和阳性淋巴结清除率与常规开胸手术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