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汉琴 李家根(景德镇陶瓷大学)
8 0年代后期,西方陶艺文化的传入对我国陶瓷形成了新思潮的影响,也使得我国陶瓷艺术有了新时代中国特征的当代陶艺。发展至今,我国陶艺融合了多元化的创作思想,陶艺工作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求新,在陶瓷艺术领域取得一定的艺术成就。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不仅仅是单纯的纸质陶瓷化,将纸上绘画生搬硬套于陶瓷特殊载体上,而是思想和艺术上新的升华,使得这一新的陶艺领域为中国当代陶艺创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陶艺”以其自身本质上的特殊而成为其中别具一格的存在。就其发展根源出现的时间比起油画来说“陶艺”历史更为短暂,就此观点有的人认为它是一门新艺术门类,但有的人却认为有着很长的历史。自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出现至古代陶瓷艺术都可称为其历史渊源。如此不同的认知差异化,也成为中国陶艺的基础之困,让其发展之路曲折而又激烈。
我国陶艺在新世纪开发改革后,学院派的年轻学者在学院里工艺美术、设计的教条模式下所展现的作品都有着现代构成的陶瓷设计元素,而随着西方陶艺思潮的涌入,成为他们对陶艺陷入复杂而又迷茫的艺术瓶颈中,缺乏与当代艺术的相互呼应。早些年,绘画依然占据着我国艺术领域的主体,而后出现的观念性艺术略微改变了一些现状,新的艺术形式流行,却始终没能将我国陶艺发展成为像欧美那样被艺术界所认可和接受的地位。陶艺家白明曾提出过现代陶艺“所谓现代陶艺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原理传统使用性质的关照,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里、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此观点尤为简要概括了现代艺术所有的特征。当代陶艺也同时朝着反映人内心世界所想、所感而表达出来的外在形象。但在外来艺术思潮的抨击和深入影响之下,中国陶艺者也同样在迷途中挣扎与寻找适合本土的、民族化的陶艺之路,这同样离不开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对其的思想影响,因此绘画与陶艺的相结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制陶伊始便是用手捏成型法,与雕塑的手法相类似,换一面来说他们的概念相同。原始人以制陶来塑造自然生活中不同事物的形象,以此来表达对于生活中所见所感的物象化。而随者时代的不断推进与发展,陶器变为瓷器,其装饰被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和青睐。
绘画是艺术具象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服务于整体的造型装饰。陶艺所展现的造型意识是更为立体和多样的,陶瓷材质的特殊性也成就了陶艺的造型艺术。但造型上区别于雕塑而成为一种独立的门类,绘画的融合往往是打破这一难题的关键。因其有着具象与情感表现的双重特征,使得两者结合成为更具形式美感的艺术形式。谈及绘画,往往都带有相当比重的装饰之感,因其二维空间的绘制形式,又有着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
就中国艺术发展之路来看,虽陶器出现的时间更为久远,但不容忽视的书画艺术一直是扎根于我国艺术土壤中。从没有一类艺术能够如此般被大众所接纳与喜欢。从原始的彩陶绘画至磁州窑的铁锈彩,景德镇窑的青花、釉上新彩等陶瓷艺术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未能离开绘画装饰的运用。也是由此,我国当代陶艺家们同样重视绘画与陶艺相融合的新艺术领域。这并不是一种偶然感悟,而是整个民族的情趣使然。
世界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的陶艺作品曾被潘罗斯评论其作品“花瓶外形、上面所画的显示人物特征的线条,同内在的含义和谐一致,尽善尽美,令人惊奇。”他的作品为陶艺装饰性思想表达的融合开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代陶艺的表达方式强调其“抽象”与“表现”,但与绘画艺术是割舍不开的。
尽管西方陶艺依然对我国陶艺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就现下我国陶艺作品所表达出自身的艺术语言来看,绘画与陶艺的融合其表现力、震撼力都成为我国陶瓷艺术上的新鲜力量。两者的融合并不是单一的国画照搬于瓷坯之上,而是融入了陶艺家们对我国传统绘画的理解与思考,用陶瓷这一特殊的载体来表达的艺术作品,已超脱装饰范畴,而上升为对器物的深入理解和创造以此抒发内心的情感。
审美是人们对艺术的一种基本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认为,人的需求可以生理、安全、尊重、审美、自我实现等从低到高的需要层次发展。而陶艺与绘画相结合以美的形式集中则体现了这一高级形态的精神需求。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愈发丰富之下人们更为追求艺术上的审美情趣,陶艺与绘画结合的艺术作品恰恰能够充分满足对艺术美形态上的无限遐想。作为对视觉冲击要求较高的艺术门类,其本体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特征,主要表现为材质特征、文化特征。
陶艺相比于其他艺术,就其使用材质而言它是特殊。陶、瓷泥作为主要创作材料其本身便具有可塑性、多元性、不确定性、经久性等。而塑型与绘制两者大体上看便是粗犷与细腻的结合体,材料的传统媒介物,也因其久远的历史赋予了陶艺绘画深厚的本民族文化表现。陶艺与绘画的相结合所产生的效果同样也在于作者对材料本身的不断挖掘和开拓,和运用新的表现手段和处理方式充满更多的探索空间,审美上有了更多的视觉体现。
纵观历史,陶艺本身便离不开文化底蕴的熏陶,陶艺中现代观念的加入、绘画中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都是陶艺作品所展现的本质基础。绘画与陶艺所表现的不只是陶艺家个人,观念要能适应整个社会的时代需求,与社会同步发展,被市场所接纳,这便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和应用。陶艺与绘画的相结合不仅仅是两者单独的视觉呈现,而是在特定环境中对形式美的视觉传达和文化审美的意义传达。
陶艺所展现的包容性与艺术美的特征是这个时代陶瓷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不同材质的结合、不同艺术门类的结合以及不同艺术思想上的融合都充分反映出陶艺的包容性特征,陶艺之路正朝着无限广阔的方向前进。陶艺工作者对陶艺作品欣赏美和艺术美的追求不断深入,从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简单绘画符号的诞生到唐三彩陶艺人物的面世乃至青花瓷的出现也反映出陶瓷艺术的装饰性和绘制性的不断发展历程,无不体现出绘画对陶瓷艺术的重要性。绘画运用于陶艺也由此逐步发展成釉彩、青花、粉彩、洋彩、综合彩等多种绘画形式,从而形成了传统陶瓷艺术中多彩的绘画门类,至康熙雍正时期传统绘制瓷器达到了鼎盛。近现代珠山八友陶瓷艺术中的文人绘画又走上了新的高度,而传统绘画性的陶瓷艺术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太过局限于中国绘画的陶瓷式转移形式。绘画在陶艺中能有新的高度的攀登则需在陶艺绘画中的本质特性不断的发展与探索,而不仅仅是对纸质绘画的生搬硬套。
对于陶艺中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绘画的应用则常常贯穿于陶瓷艺术的本质当中,具有相当大的比重。陶艺中的绘画通常被当成纯粹意义上的国画、油画、水彩画等,概念上的混淆成为当下陶艺作品中最有力的阻碍。因而对纯粹意义上的绘画概念和陶艺绘画概念的研究与探索显的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