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DCA 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作用

2019-01-06 02:39:58岳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低血糖计划用药

岳巍

PDCA 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 个阶段实施质量管理, 并会将该管理程序一直循环下去, 现有研究认为PDCA 管理循环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1]。鉴于此观点现收集本院2017 年 4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 例临床资料展开分析, 总结PDCA 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作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 例, 采用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5 例。对照组男19 例, 女16 例;年龄45~85 岁, 平均年龄(57.13±9.33)岁;病程2~15 年, 平均病程(7.46± 2.61)年。观察组男22 例, 女13 例, 年龄45~85 岁, 平均年龄(56.87±9.45)岁;病程2~15 年, 平均病程(7.59±2.5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 并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订知情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住院均通过血糖水平检测, 符合WHO 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②餐后2 h 血浆葡萄糖水平≥11.0 mmol/L, 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

1.2.2 排除标准 ①入院检查血糖水平>30 mmol/L, 或空腹血糖<7.0 mmol/L;②存在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③伴有严重精神类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严格遵医嘱药物降糖治疗,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注射胰岛素, 观察患者血糖变化。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PDCA 循环护理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3.2.1 计划 利用责任护士专业技能知识、既往工作经验以及对患者各项资料的了解, 详细制定低血糖反应预防的护理计划;将既往病案与现糖尿病患者各项资料充分结合, 总结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护理防控的主要目标为预防低血糖反应, 以此为主要目标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计划开展前对实施效果进行初步预估, 提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作出具体解决预备措施。

1.3.2.2 执行 根据所制定的护理计划组织护理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 以便于其对于计划内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对其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考察, 结合护理人员对低血糖反应征象的了解, 及时发现患者有无存在低血糖表现, 对于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防控措施;严格遵医嘱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并依据进食时间调节药物, 以确保用药时机的科学性。提醒家属注意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用药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能量摄入, 保证患者具有均衡的营养摄入, 对其日常饮食予以合理搭配, 尽可能做到少食多餐;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睡眠质量;鼓励并指导患者每日参加适量的体力活动, 强调运动量不可过大;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落实健康宣教, 以便于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切实提升, 使其对于血糖风险因素及危害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进一步提升其护理与治疗依从性。

1.3.2.3 检查 对护理计划执行情况开展实时检查, 并将其实际执行情况与预期效果进行对比, 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 从而对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给出客观的评价, 这也有利于及时发现护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通过强化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 有利于了解患者的实际所需, 从而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质量改进举措。

1.3.2.4 处理 结合监督检查时发现的问题, 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并且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对于护理计划中面临的不足与缺陷, 通过集思广益的讨论形式制定改进策略, 有利于工作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在现行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护理管理目标, 从而对护理内容及相应的护理规划效果进行评估, 在取得预期的效果之后才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实现护理内容持续改进的循环护理管理模式。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 低血糖判定标准为: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 即可诊断低血糖。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量表总评分为100 分, ≥90 分为非常满意;60~89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低血糖2 例(5.71%), 对照组发生低血糖8 例(22.86%)。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 P<0.05)。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7.14%, 其中不满意1 例、基本满意7 例、非常满意27 例;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 其中不满意7 例、基本满意13 例、非常满意15 例。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 P<0.05)。

3 讨论

常规护理重点在于降糖处理, 包括降糖类药物以及饮食调节等各方面管理, 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将低血糖这一危险因素忽略掉, 导致病情加剧, 最终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3,4]。

PDCA 循环护理模式在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中具有较好效果, 该护理模式通过对当前护理现状进行分析, 结合当前护理工作现状给出具体的护理计划改进方案, 尤其是要针对其中面临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并在护理规范当中强调护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 严格按照护理计划、护理规范开展相关工作, 在传统病情监测、血糖水平变化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用药指导以及心理疏导, 最终通过对护理内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 寻找护理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补充, 并将逐渐完善的护理模式应用到下一阶段, 以此形成有效循环[5,6]。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发生低血糖2 例(5.71%), 对照组发生低血糖8 例(22.86%)。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14%, 其中不满意1 例、基本满意7 例、非常满意27 例;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 其中不满意7 例、基本满意13 例、非常满意15 例。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 P<0.05)。这与郑红玲[7]的研究表现一致。

综上所述, PDCA 循环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好效果, 有助于减少患者用药不当、饮食控制不当以及合并症, 预防低血糖反应, 提升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低血糖计划用药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16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饮食保健(2019年2期)2019-01-17 05:35:44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4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6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妇女之友(2016年11期)2017-01-20 2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