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2019-01-06 02:39:58刘常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无菌骨科手术室

刘常莉

植入内固定物修复或重建术式均属于骨科无菌手术, 该种术式治疗骨损伤和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骨科无菌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手术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极易导致切口接触病原菌, 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率,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和治疗效果;切口感染较严重者, 则会直接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在骨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显得至关重要[1,2]。本文旨在研究本院骨科在预防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时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 特选取148 例患者展开此次研究,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2 月在本院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148 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4 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5 例, 女39 例;年龄22~60 岁, 平均年龄(41.22±10.23)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36 例, 女38 例;年龄23~60 岁, 平均年龄(42.22±10.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提前调整好手术室温湿度, 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 术后给予饮食指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术前护理 术前全面检查患者身体, 整体评估患者病情, 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手术方案。术前常规备皮, 给予抗感染治疗, 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并检查身体各项指标。

1.2.2.2 术中护理 确保手术器械、设备、药品准备完整, 严格核对相关物品, 并开展灭菌消毒工作。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 控制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限制手术室相关人员进出, 保证光线柔和, 为患者提供规范化操作。积极鼓励并安慰患者,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防止低温液体输入患者体内, 需在输液前对液体进行加温, 可以使用水浴液体加温器对输注液体进行加温, 避免患者体温进一步降低, 能够确保使其尽快复温。但需注意的是, 液体加热温度不可超过39℃, 以避免破坏患者血细胞。

1.2.2.3 术后护理 待手术结束, 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应及时给予毛毯或棉被覆盖其身体, 从而减少身体暴露面积。若患者身上衣物出现潮湿, 则需及时更换。注意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 避免由于机体热量过度散失而出现低温现象。将其送归病房后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进行休息, 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3,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 个等级, 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 评分。采用VAS 对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 总分0~10 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4 个方面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总分0~100 分, 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 照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7 例, 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9.5%;观察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 例, 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1, P=0.0292<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44 例(59.5%), 基本满意20 例(27.0%), 不满意10 例(13.5%), 护理满意度为86.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61 例(82.4%), 基本满意10 例(13.5%), 不满意3 例 (4.0%), 护理满意度为95.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2, P=0.0421<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 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VAS 评分为(7.45±2.11)分, 护理后为(5.55±1.66)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VAS 评分为(7.66±2.00)分, 护理后为(3.11± 0.36)分。两组患者护理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71, P=0.0000 <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42.25±3.11)、(35.47±3.11)、(42.47±3.11)、(43.11±3.11)分, 护理后分别为(58.55±5.55)、(65.47±5.58)、(64.47±5.11)、(64.22±5.11)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42.36±3.22)、(35.33±3.11)、(42.36±3.22)、(43.33±3.33)分, 护理后分别为(66.66±5.44)、(76.69±5.11)、(76.55±5.33)、(78.11±5.22)分。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770、12.7564、14.0735、16.3572, P<0.05)。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 骨科疾病发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无菌手术是现阶段骨科最常用的治疗术式, 该种术式绝大多数为择期手术, 顾名思义就是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此背景下, 如何保证患者皮肤完整、减少择手术期切口感染的发生显得至关重要。临床实践证明, 骨科患者一旦出现感染, 极易形成骨髓炎,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不仅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还能减轻患者痛苦, 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6]。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带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 从而进一步减轻患者因骨科疾病而产生的痛苦。术前通过健康宣教和心理鼓励等干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使患者做好手术准备, 从而有效避免手术事故的发生。术中指导患者调节体位, 并给予心理安慰, 全面缓解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感, 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术后通过饮食药物干预等措施提高患者预后情况, 加速其术后康复进程[7]。

综上所述, 骨科在预防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时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无菌骨科手术室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
无菌服洗衣机
机电信息(2014年35期)2014-02-27 15:54:33
无菌服洗衣机
机电信息(2014年20期)2014-02-27 15:53:23
无菌服洗衣机
机电信息(2014年5期)2014-02-27 15:51:47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