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关佳佳 张言召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24000)
无征兆的家禽发病往往最为令人担忧,由于缺乏合理的病情观测,一旦产生家禽大规模疫情,在其流行性、感染性等特点干扰下,往往会使养殖户多日的心血毁于一旦,以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为例,在当下医疗环境中,如何利用医学诊疗手段实现相关疾病的确诊与恢复是每个医务人员与养殖工作人员都应思考的问题。
以现代医学定义来界定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可以将其作为禽类猝死综合症中的小分支。禽类猝死综合症是指禽类在日常活动环节出现无异常表现的突然性瘫痪与死亡,符合“猝死”的相关定义。这类突发性疾病死亡通常与微生物感染无关,多与遗传因素、个体发育、环境干扰、代谢活动等有关。而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指鸭在活动过程中在没有经受外界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出现因外界营养失衡导致的突然死亡。由于该病发病突然,鸭死亡迅速,在四季都有发病案例,往往使养殖户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承受经济损失[1]。
观察以往由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导致死亡的鸭,其在日常活动中没有遭受重击及挤压等外部刺激,生活环境也保持相对卫生,多数死亡原因与营养元素摄入不当有关。观察鸭的个体症状发现,其精神状况正常,无烦躁低迷及失控行为,在喂食阶段病鸭食欲正常,进食量未发生明显改变;观察病鸭排便状况,其粪便较为稀薄,并带有黑色;在死亡前出现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的病鸭蛋壳较软,且鸭蛋多为畸形蛋、软壳蛋(如鸭刚进入产蛋初期且畸形蛋与软壳蛋不多可视为其正常产蛋)。病鸭的死亡多发生在进食、饮水及夜间休息环节,病鸭出现突然倒地蹬腿、扑翅挣扎等病症,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外部观察发现,其脚爪干裂,肛门部位的羽毛与粪便存在粘连状态,无明显外伤与身体积液,也无脓肿及其他病变症状。
畜禽疫病诊治环节剖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2],一方面,剖检工作为观测病死牲畜的内部病理反应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结合畜禽发生的病变情况可以合理有效的做出疾病诊疗措施。在对病死鸭剖检过程中发现,在进食期死亡的鸭嗉囊部位存在大量未消化草料,证明其死亡的突发性,病死鸭大多体态健壮,肌肉呈死亡厚度的苍白色,无不良颜色与肿块发生,鸭在日常活动中进食量较大,腹部存在大量脂肪,未发现脂肪病变;观察病死鸭肝脏发生轻微肿胀,较正常鸭肝脆弱易碎;鸭肺部出现弥漫性淤血,并伴有水肿病症;观察病死鸭的心脏部位发现心脏发生明显的扩张松弛,较正常鸭心脏更为巨大,且存在心房淤血,伴随有血液凝块;剖检病死鸭的肠壁部位发现内容物变为黑褐色。除以上反应外并未见其他脏器与脂肪等结构的明显异常。
对于病死鸭的诊断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与科学理论得出能服务于当下疑难杂症的有效结论,在疾病诊疗环节,要排除“一厢情愿”的态度,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草草了事,病死鸭的诊断应从多方面进行[3]。
家禽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争斗现象,在以往养殖中也有因在交配互相牵啄导致死亡的案例。在实际鸭死亡原因推断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从鸭的食物、饮水、饲养环境及有无外伤等方面入手,在排除以上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对剖解鸭进行采料,开始深入的医疗诊断。
先进的医学技术不仅能应用在人类相关检查,还可对各种疾病形成及时有效的观测,借助实验室技术引入医学手段能快速有效的查明鸭猝死的病因,做好疾病治疗及后期预防工作。
3.2.1 病料镜检
在先进的镜检技术下,一切病原体都将无处遁形。采取无菌手段收集病死鸭身体组织进行抹片,抹片材料以能观测到病变活动为宜,在此原则上选择病死鸭心脏、肝脏、脾脏、肠黏膜等部位的组织进行镜检活动。在进行吉姆萨染色检测的情况下,病死鸭心脏、肝脏、脾脏组织部位并未出现细菌菌落,肠黏膜抹片上存在短杆状细菌,并呈单个分散排列。
3.2.2 细菌分离工作
在医疗检测环节进行细菌分离工作有利于发现病死鸭体内的致病菌,在确保无外来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能最快的发现致病菌种。在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时,需采用无菌手段挑选鸭的肝脏、脾脏、肠黏膜及肠内容物,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SS 琼脂培养基,培养环境为37℃,培养时间为24h。随后观测发现,病死鸭的肝脏与脾脏培养基中无细菌生长,肠黏膜组织及内容物普通营养培养基在出现灰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等大小的菌落;观察SS 培养基可见红色不透明的小型菌落。
3.2.3 进行菌落检测与致病性实验
在分离环节获得菌落是否是引发鸭死亡的“罪魁祸首”,这一推论仍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利用生化实验进行菌落的检测可有效发现其致病性与危害性,但在相关实验环节,配合哚吲、甲基红等材料进行检测的情况下,生化反应的显示结果与大肠杆菌相同,证明其病菌为大肠杆菌。
在致病性检测环节对病毒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病毒注入5 只健康鸭的体内,再选择5 只正常鸭注射无菌盐水,观察鸭的活动。完成注射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鸭都能进行正常活动,数日后两组鸭也并未出现异常情况,证明该菌种并无致病性。在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反应与实验室结果的情况下,可诊断鸭是因营养失衡而发生的猝死,即“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
由于当前鸭养殖以肉用与蛋用为主,在注重鸭的经济效益情况下更容易造成养殖户对鸭某一特定方面的偏重,造成鸭营养不良,出现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在鸭日常饲养环节,养殖户应注意鸭的不同症状,树立科学养殖观念,学习养殖知识,根据鸭出现的病症调整食物结构[4]。鸭产出软皮蛋、畸形蛋可作为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发生的先兆信号,养殖户可在发现出现该病症时做出合理调整,去除或减少食物中的能量饲料,增加产蛋期饲料及钙质饲料,并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和诺氟沙星,保持其营养摄入的情况下,将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蛋鸭需要产蛋,其能量消耗更大,在育雏期、育成期与产蛋期要为其设置不同的饲料配比,满足其所需的营养。如果在鸭育成期为鸭投喂富含蛋白质的产蛋期饲料,会导致鸭发生代谢功能障碍,在引发尿酸沉积的情况下发生痛风,导致鸭骨骼变形、瘫痪,不利于后期饲养;对于肉鸭养殖来说,如果采用蛋鸭养殖的食物配比会造成肉鸭营养不良,导致肉鸭正常生产与发育受到限制,并引发腹泻、发育缓慢等一系列不利影响。而过多的能量摄入会造成肉鸭代谢紊乱,增加猝死概率。在饲料配置环节,进入产蛋期的鸭应增加钙、磷、VA、VD、VE等营养元素的摄入,保障鸭的日常营养需求,合理的维生素摄入能提高鸭的应激反应,降低鸭猝死的发生概率;在肉鸭与蛋鸭日常喂养环节,可在饲料中加入诺氟沙星与维生素,在相关养殖经验中,该种物质有助于改善鸭爪干裂、蛋壳质量差等症状。如果在饲养环节加入高糖日粮,或在日常喂养环节增加小麦与植物的配比,鸭的脂肪率会明显上升。
在进行鸭的人工饲养时,养殖户应具体把控鸭的大体活动情况,如鸭的活动范围、食物摄入等,监测鸭日常“动向”能及时对病鸭做出处理。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有鸭出现病症表现,养殖户一定要及时将其隔离,防止发生传染;如在养殖环节内出现死亡,一定要做好病死鸭的处理工作,并对鸭舍进行消毒。当个别鸭出现病理反应时,应及时请求相关兽医进行医疗诊治。养殖户要做好鸭的防疫工作,保持鸭生活环境的相对清洁。养殖户应为鸭设立较为宽松的圈养环境,防止养殖密度过大造成疾病传染。
正确的养殖观念决定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比于以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式养殖,现代养殖业的发展为养殖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养殖手段,鸭养殖时应结合外界环境、自身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案;养殖户应对鸭的易发病与高发病做到大致了解,确保在鸭出现病症时能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手段或治疗措施。对比于其他疫病其外界损伤,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具有以下特点——发病迅速,无征兆,肉禽易发病,体重越大禽类发病概率越高等。以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的发病状况来看,公禽发病概率母禽高3 倍有余,喂食颗粒饲料的鸭比喂食粉状饲料的鸭更易死亡。在日常饲养环节,养殖户应注意减少对鸭的刺激,持续性的强光照射、长时间的噪音干扰都会导致鸭发病,医学研究证明,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与鸭体内酸碱失衡也有关系。
当前世界将猝死综合症、腹水综合症与生长障碍综合症3种疾病视为禽类养殖业中危害最大的3 种新型疾病。对于鸭养殖户来说,鸭营养性猝死综合症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只要在日常饲喂环节调整鸭的饮食结构,就能在不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将疾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为养殖户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