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党群工作一体化”,建立党建带工建、党工联建的制度,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互进的工作联建机制。
建立和完善经开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通过蹲点、调研、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等方式,着力推动非公企业建立工会。在65名中层以上干部中,实行工会组建和职工维权工作包干责任制,将园区未组建工会组织的企业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按照党工委要求,每名中层以上干部负责跟进6家企业。
健全完善党工委、行政、执法监管部门、工会、商会、企业资方代表六方联席会议制度,由经开区党工委牵头,共同协商解决园区非公企业工会的改革发展、组织建设以及维护职工权益等重大问题,为非公企业工会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实施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对新开工项目的企业,经开区总工会与企业签订《工会组建承诺书》,承诺在工程建设中成立企业工会筹备组,在企业投产运营后,发展会员,正式递交建会申请,组建工会组织;
对新迁入园区的企业,由经开区总工会与区块管理中心一起,第一时间介入,发放《告知书》《工会组织工作实务手册》,力争尽快组建工会组织;
对有意向入驻园区的企业,同步发放《基层工会工作手册》,将建会形式、时间节点列入协议内容。
针对25人及以上的“双实”企业,经开区将实行网格化方式建会。特别将规模以上企业作为重点组建对象,通过与劳动监察、环保、安监开展联合执法等方式,督促企业单独建立工会组织;
针对园区企业规模小、员工少、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立楼宇联合工会或“园中园”联合工会,实现工会组织的有效覆盖;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党工联建的优势,对已建立产业集群党委的产业集群,相应建立产业集群工会,形成工会组织二次覆盖。
将经开区5大支柱行业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著名企业作为突破口,并依托其在行业内或产业集群区间的积极影响形成行业辐射效应,让已建会的规模企业影响和带动其产业链上下游、价值关联度高及所属区块内邻近的未建会中小微企业,促进其建立工会组织。
主动要求建会的企业可优先享受经开区在人才公寓申请、教育附加专项资金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补助;对组建工会组织的运营主体及园区企业给予管理和招商费用补贴;对未组建工会的,不予颁发资格证和授牌,并限制其项目准入审批等。对已加入工会的职工会员也可优先享受折扣价购买工会会员超市商品。
对无建会意向或不愿建会的企业,企业职工有建会要求的,可通过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和党群服务点等平台加入工会组织,待入会职工累计至25人后,经开区领导约谈企业负责人,倒逼企业建会。
在中部、科技园区、东部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共建立4个党群服务站,依托区块管理中心使服务站覆盖到各区块。拟在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党委及企业集中区域设立党群服务点(室)30个以上,整合资源形成一公里范围内有“站、点、室”网格服务体系。
建设首个职工学校,分设5个培训实践基地:东部园区设立文体活动实践基地,中部园区在职工服务站内设立教育培训基地,出口加工区设立综合培训基地,科技园区设立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和网络培训基地。
经开区党工委决定拨出1000万元设立“G60科创走廊建设”职工创新基金。
聚焦G60科创走廊建设中企业产业工人的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提升,每年举办1-2场劳动技能竞赛活动。
开设“工会会员超市”,面向园区已建会企业的职工会员开放,推出折扣商品,并设立困难职工帮扶专柜。
在原有7名工会社工的基础上再增配23名,确保各区块职工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正式编制的工会干部及5名社工,形成“1+5”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和创新社工的招聘录用及管理办法,建立社工岗位考核及退出机制。
打造一支富有经开区特色的“铁打的营盘——百人志愿服务”团队,与工会干部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在工会组建、服务职工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工会服务的有效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