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余音 茶听钟响
——作品“情有独钟壶”的创作创意谈

2019-01-05 03:36
江苏陶瓷 2018年6期
关键词:壶底光器艺术创作

杭 鑫

(宜兴 214221)

紫砂艺术自宋代始,兴盛于明清,无数文人雅士参与其中,正是由于这些有文化、有修养的人的加入,使得原本紫砂的“匠人”气息逐渐淡薄,“文人气”取而代之。文人气并非是我们当下所说的学历文凭,当今社会,很多人对于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常会批评一句“有学历没文化”,这便是缺少“文人气”。文化是一种素养,是一种气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刻进人的骨子里的东西。紫砂正是因为有了“文化”所以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紫砂的艺术创作也才能不断地引人喜爱。“一杯清茗,可沁诗脾”,紫砂壶是文人的知己,雅士的挚友,一腔巧妙的思绪往往倾注于小小的造型之中,切壶切茗,最终紫砂壶成为集金石、篆刻、书法、雕塑等于一身,承载于文化,又盛载文化,融合为一,表现创作者创意、创作的综合体。

紫砂有光器与花器之分,与外表朴雅端庄、素面素心的紫砂光器不同,紫砂花器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其创作的题材也更加广阔,不过紫砂壶温文儒雅的书卷气、文人气两者都是相通的。例如这件作品“情有独钟壶”(见图 1),以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作为创作主题,引入了历代文艺创作中对于这一题材的文化渲染,再结合一点自身的想象,最终呈现出这一造型。

图1 情有独钟壶

作品“情有独钟壶”的身筒被塑造成了一个“钟”的形状。历史上有“钟”形态的紫砂壶数不胜数,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德钟壶”。不过与“德钟壶”的简约朴实比起来,“情有独钟壶”的形态更加的生动、鲜明,如同那一枚鹤立鸡群的圆形圈钮,紧扣住了我们视线的焦点,引人注目,同时也将“钟”的形象深深地刻印进观者的脑海里,让人不断地回味。搭配半嵌入的壶盖,巧妙地从侧面隐藏了口盖的子母线,营造出一个更完整的“钟”的形态,其后一溜肩设计,顺畅的曲线一路延伸到了壶底。为了营造出“钟”的厚重与古老,在壶底巧妙地设计了一道“裙边”,利用视角的错位,既构造了壶足,又夯实了壶形的基础,让整个造型显得更加实在,用最少的线条转折呼应了顶端的壶钮,设计的巧妙在此可见一斑。

“情有独钟壶”宽阔的壶面成了彰显主题最好的舞台,但这种呈现并非是赤裸裸的直白,而是含蓄的、淡泊的,需要一番构思和寄托,将生动的情感寄托在一种淡淡的人文元素之中,铺陈出一篇似是而非的形体文章,让人雅俗共赏,皆有所得,越是深入,得到的情感反馈也就越多,整件作品给人的意蕴享受也就更加得生动。君子寄竹托相思,文人的风骨便通过竹的塑造引发出一段段共鸣,而在此之上先融入了“钟”声,无疑升华了竹的品味。在传统文化中,“钟”与“竹”都有着不同的神圣内涵,前者代表清远、宁静与思索,而后者则意味着孤高、品德与格调。而在巍巍伫立的大钟上添加竹的韵味,就犹如在简练的基调上增加了一些清净和旷达,灰白中注入了些许绿意,既丰富了内涵,又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从古到今,许许多多的艺术创作都是创作者的有感而发,创作者所观、所闻、所想都可以作为创作的引子,就比如这件作品“情有独钟壶”,钟韵悠悠自何处来,闻声而望,看到的是一座钟,还是一把壶,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的脑海中它充满情调。它的形、它的韵代表了它就是西子湖畔暮鼓晨钟里的那一口钟,它的钟声给人希望,更传递出一种心灵上的共鸣。赏壶即是赏钟,闻钟即能想到壶,在不知不觉中,丝丝入扣,此起彼伏,悠然的人心与壶融为一体,无声的回响,人和器物共同营造出“情有独钟”的思维空间。就像茶人所品味的那样,一壶茶、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段回忆,总能给人无限的感动,让人能够铭记人生中那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中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有“清明上河图”的喧嚣,也有“南屏晚钟”般的祥和,有人喜爱繁华似锦,有人体味人生百态,好的文化总是能给艺术创作提供种种便利的窗口,而想要将这些融入紫砂壶艺,只需要一双敏锐的双眼和灵巧的双手。需要记住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先找寻到与自身契合的艺术关系,先了解自己到底是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还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只有深刻了解自己,由此及彼,才能创作出真正独立的紫砂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壶底光器艺术创作
紫砂光器的素朴智慧
——浅谈《春华壶》的创作感悟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炉灶用热水壶节能改造研究
为什么底部有孔的壶不漏水
品茶
浅析紫砂光器装饰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玩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