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华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的文化特征鲜明,它推崇包容主义,胸怀开阔,从不走极端;紫砂文化海纳百川,它坚持兼容并蓄。所以,无论是出家的僧人,道家的信徒,还是儒家的弟子,都可以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1]。正如这款紫砂“君子之交壶”(见图1),壶器以自然界中的梅花、青松和竹子为装饰内容,独具艺术美,寓意深刻。
图1 君子之交壶
紫砂“君子之交壶”精选紫砂泥料制成,色泽古朴浑厚。壶器造型端庄古朴、稳健丰润,又颇含动感。壶盖与壶身浑成一体,圈底收缩;壶钮为竹枝形状,盖面有竹枝胥出,竹韵悠悠,清秀动人;壶嘴仿制松枝,向上微屈,力感十足;壶把则呈大椭圆形,仿制梅枝,更有一根细枝从底部溢出,贴于壶壁之上,星星点点,形象生动,幽幽生香。紫砂“君子之交壶”整体造型弧线优美、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其中意韵自然,令人爱不释手。紫砂“君子之交壶”以松、竹、梅入壶,象征高风亮节的崇高情操,高雅脱俗,为人们所钟爱。
紫砂“君子之交壶”以松、竹、梅三物入壶,寓意深刻。首先,壶嘴仿制松枝,向上微屈,力感十足,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以一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奠定了松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松四季常青、傲霜斗雪,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国人的喜爱。松的坚定、忠贞的精神千百年来被赞颂。其次,壶钮和盖面上的竹叶装饰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雅致。竹子在古代文人思想中代表虚心、有节,不仅是庭园中必不可少的观赏植物,还常入诗画,丰富作品的内涵。苏东坡曾表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高度赞美竹的超凡脱俗、清新雅致。再次,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在壶腹作梅花装饰,表达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梅是传统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为人称道。史载宋代名士林和靖秉性孤高恬淡,隐居杭州孤山,终生不仕、不娶,种植梅花一株,饲养仙鹤两头,人称“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诗言志”,通常而言,作诗应力避直白,“托物言志”就成了历代文人常用的手段——用某一物品象征某种精神、品格,通过叙写该物品,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南朝以降,历代诗人均有咏梅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等。紫砂“君子之交壶”因其外表美观而赏心悦目,又因内在美而深得人心。
紫砂壶得天独厚,应运而生,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完美地将实用性与艺术相结合,宜赏宜用。紫砂壶文化源于传统文化的源泉,与古老的 “五行说”、“阴阳观”,以及人的主观意愿相契合。紫砂艺人胸襟开阔,海纳百川,使壶器与儒、道、释等传统文化融合。自从明代以来,紫砂壶一直受到天下茶客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偏爱与追捧。这款紫砂“君子之交壶”不仅外表美观,而且崇尚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取得创作的源泉,彰显田园雅趣、精神自由,正是紫砂艺人所追求的[2]。许多紫砂艺人乐于居住在乡间,不愿意迁居都市,为的就是体验田园雅趣,而紫砂“君子之交壶”正好把我们带入大自然的美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