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陶刻的艺术感染力
——以紫砂壶“静心莲”为例

2019-01-05 03:36张黎强
江苏陶瓷 2018年6期
关键词:紫砂陶静心感染力

张黎强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艺术历史悠久,始于宋、盛于明、兴于清、繁荣于当代,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依然傲立于传统陶瓷艺术的行列。尤其是紫砂壶,它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深受大众的青睐。

紫砂艺术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非常具体的形式类别和内涵。单从装饰而言,紫砂泥因其超强的可塑性,能够在其上进行各种装饰,并从姊妹艺术中吸取精髓,成为独特的紫砂装饰技法。陶刻、泥绘、金银丝镶嵌等,均是紫砂装饰的常见技法,这其中又以陶刻最具代表性、系统性和文化性。

紫砂陶刻讲究“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紫砂陶刻题材和形式极为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等均是入画素材,正、草、隶、篆等各种不同的书体,也能使作品增添文人气息。紫砂陶刻讲究构图、形象、刀法的气韵和力度,陶刻刀法分为“双刀正入法”、“单刀侧入法”等数十种。陶刻艺人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清刻”、“砂地刻”、“着色刻”、“阳刻”、“空刻”等表现手法来实现其整体艺术效果。

紫砂陶刻装饰的艺术感染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紧密地落实到具体的作品上,深入到内涵里。因此,紫砂陶刻装饰在掌握技法的前提条件下,尤其注重与作品造型的统一、与人文内容的结合,从而使整件作品成为一件更完整、更具吸引力和价值的作品。现以我设计制作的“静心莲壶”(见图 1)为例,通过具体作品的对应,浅要谈一谈紫砂陶刻的艺术感染力。

图1 静心莲壶

紫砂壶“静心莲”的陶刻艺术感染力表现在娴熟的陶刻技法、综合的画面布局设计,以及对应人文内涵的深入挖掘和表达,从而达到视觉审美和情感共鸣。“静心莲”的主体造型大气、厚重,为典型的“一粒珠”形,内嵌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整个壶身就似一颗圆润的珠子,对应壶钮则为一颗小珠子。壶肩置两耳,内扣金属软提梁,使整体风格更显古拙、厚重、端庄。陶刻装饰画面主要表现于圆鼓的壶身上,其画面必须与壶身胎面特征统一,也必须与壶的整体端庄风格统一。因此,在此基础上这件作品选取了“持莲观音菩萨”为主要表现内容,画面整体能够更好地与圆珠状壶身结合服帖,同时更显作品的厚重底蕴。

刻画观音的形象须遵循经典要义,基于佛像本身展开,使整体流露出厚重的岁月气息和庄重的佛教情怀。在这幅画面中,观音仪容清丽、发髻高耸、衣袂飘逸、缨络绕颈,细节刻画恰到好处,她右手持未敷莲华,显得端庄大气而不失惟妙惟肖。整个画面通过刻刀的运筹帷幄,将“持莲观音菩萨”的慈爱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观音的形体大小比例和谐,圆形光晕巧妙刻画出观音与所处空间在视觉上所形成的虚实效果。

在佛教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中,观音是慈悲的象征,寓意送子送福等,在世人心中有着十分神圣的地位。“静心莲”中的观音刻画,较好地处理了内容与空间的关系,拉近了观音和人的距离,使传说中神化的观音,仿佛就如此优雅地站在了我们面前。作品取“静心莲”三字为名,含有捏花一笑之意,慈悲在怀,静心供养,内含步步生莲的美好寓意和内涵,并从“持莲观音菩萨”的画像中进行了人文意蕴的升华,从而使整件作品的陶刻艺术感染力更为深入人心。

在紫砂陶刻史上,名家大师层出不穷,尤其是清代中期的书画家、金石家陈鸿寿与当时的紫砂匠人合作,制作出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的紫砂陶刻杰作“曼生壶”,一直成为后世陶刻之典范,影响至今,享有“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的美谈。作为当代紫砂陶刻艺人,我们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应学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我艺术修养,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更好地延续紫砂陶刻艺术的感染力,使这一门装饰手艺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紫砂陶静心感染力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行走中的静心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静心